永定河水天上来

标签:
永定河黄河桑干河官厅水库铁道兵四师 |
分类: 回国散记 |
永定河水天上来
陈九
这些天关于永定河复流的消息淹没了整个媒体,新华社啊,中新社啊,人民日报啊,还有各式网媒,万媒一声:干涸几十年的永定河,来水了!说起永定河还真有缘,当年我们铁道兵四师的桥梁厂,就坐落在北京西郊永定河的河滩上。京原铁路架桥用的预应力大梁原本由丰台桥梁厂预制,但受到运动干扰无法保证供货。为确保证京原线的建设工期,我们毅然在永定河的河滩上,建成了中国第一座露天预应力桥梁厂,当年施工的情景历历在目。
干嘛建在河滩上?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永定河基本没水,即便汛期也只有中间河道有些过路水,串门一样来了又走,非常见外。桥梁厂的选址需要广阔的空间,盘钢筋,打模板,混凝土搅拌,样样得转得开才行。时间紧任务急,京原铁路的工期绝不能延误,情急之下我们突然发现,眼前永定河平坦的河床不是可以利用吗,此地距京原铁路的起点不远,附近又有首钢弃渣用的一条专用铁路线方便大梁的运输,岂不天赐良机?于是嘁哩喀喳说干就干,经过百日鏖战,当芦沟桥开始飘雪,第一根露天环境生产的预应力大梁成功出现在永定河河滩上,我们彻底改写了施工单位不能生产大梁的历史,开天辟地。说个小插曲,有一次降温,为保证混凝土凝结的强度,战士们不惜把自己的棉被棉褥铺在大梁上保温,我们点着篝火,在永定河的怀抱里度过群星璀璨的长夜,永定河见证了我们的激情岁月。
今天看到永定河复流大水漫漫,激动之余也有疑问,断流几十载后,水是打哪来的?报道说来自黄河,从万家寨水库引水至上游的官厅水库再流入永定河。但万家寨水库在晋西北,永定河上游的桑干河,洋河在晋东北,水是如何从万家寨流到桑干河的呢?关于这点几乎所有报道并未提及,包括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这才是此次引黄的关键,相信很多读者都对此感到困惑。庆幸的是,唯有中新社一则报道提到了这个细节,万家寨水库的水是通过“引黄工程北干线”的隧洞,经七里河进入桑干河上游。而“引黄工程北干线”是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十年一剑打造出来的引水设施,与“南水北调”遥相呼应,两者区别是,南水北调旨在补充京津地区的日常用水,“引黄工程北干线”则是对永定河全流域实施补水,目的就为从根本上改善永定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说白了,南水解尔渴,黄水没美君身。
这太让人感慨了。对中国北方来说,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永定河流域的人口过去四十年增长了四倍,同时这一地区的降水量却下降了二分之一。巨大的降水赤字逼得过度开采地下水,华北地区地下水欠帐高达两千亿立方米。在此背景下,仅解决京津地区用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自然环境再得不到滋养,土壤沙漠化盐碱化趋势将突破临界点难以逆转,后果不堪设想。进一步说,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乃世界之最,解决的办法只能靠流域间水量的调节,而调节水量的唯一手段就是筑坝修渠,从大禹治水,战国都江堰,到秦朝的灵渠,一脉相承,今日湘江漓江的现状就是两千年前秦始皇筑坝分流的结果。对中国而言,治水是中华文明的图腾,超越政治,关乎存亡。治水的核心就是调水,形势非常严峻,这对国家意志和国家财力都是极大考验。
黄河之水天上来,永定河水也是天上来。望着奔涌的永定河水容我直言,当年面对你的干涸,没想到你还有会重新流淌,我习惯了你的贫穷,你的荒芜,你的草木不生,你的黄沙滚滚,你的一切一切不好,你的所有所有自卑,习惯了。你复活的奇迹,让我确信你曾有过的灿烂与骄傲,这才是真实的你,你把历史与今天相连,我们还是我们,我们打盹了,我们苏醒了,我们将以崭新的个性走向未来。
应携百侣,到筑梁之地击水,浪遏飞舟。
2020年5月12日纽约随波斋
前一篇:一篇在纽约戴口罩的日记
后一篇:刘广宁与电影《宁死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