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鼎钧:陈九《挫指柔》中的阴阳互变

(2016-04-01 09:40:18)
标签:

王鼎钧

《挫指柔》

小说

东西方文化

武功

分类: 中短篇小说

王鼎钧

    “挫指柔”是小说家陈九创用的名词,在他的中篇小说《挫指柔》里,这是一门内家武功,能在与人握手的时候把对方的指骨掌骨挫碎,对方当时浑然不觉,两小时后才成为残疾。

王鼎钧:陈九《挫指柔》中的阴阳互变
文学家王鼎钧

    《挫指柔》并非武侠故事,而是以中国移民反抗种族歧视为题材的新文学小说。武侠、或者说侦探式的悬疑倒是应有尽有,一个“多数民族”孩子的家长,忽然发现自己 的右手“废”了,依他自己的推论,他的孩子在学校里长期霸凌中国同学,结下宿怨,这天他在学校里跟那个中国孩子的家长握过手,准是那家长使用某种邪门功夫对他报復。他聘请律师向法院提告。

    于是双方展开法律的对抗,陈九对美国学校种族歧视的行为完全瞭解,对美国的诉讼程序也非常熟悉,西贤说:“没有细节,就没有小说”。中国先贤也说:“小说,小言之也。”意思相同,只是不很明豁。《挫指柔》充分掌握了细节,提供营养生长的“戏肉”,丰满多姿,步步柳暗花明,在中国作家的移民故事中很难见到。就这样,作者把“武侠功夫”这样百分之一百的中国玩意儿,放进纯粹西方文化的框架里,显出这篇小说的特色。

    读到这里,我想起西方人常用的一个说法,叫做东方的阴柔,在那些西方人眼里,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遇到不公平的对待,多半不能硬碰硬地公然对抗,往往採用阴险的手段暗中报復。李小龙使中国功夫成为美国人的常识,《挫指柔》有肥沃的土壤,小说借它反映西方人这个持之有故的看法,也算言之成理。

    据说,东方,尤其中国,几千年的封闭体制,弱者没有保护自己的权力,也没有申诉的管道,只能忍受,而无限度的忍受违反人性,于是产生了近似秘密宗教那一类行为,寻求自力救济,久而久之成为文化的一项特色。

    我想起一个字:“蛊”。还有两个字:“魇胜”。它们在中国典籍中反覆出现,都是使用某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法,报仇雪恨而不必负责后果。例如说,扎一个纸人,把仇敌的生辰八字写在上面,天天用针刺它,只要秘密而且有恆,就可以使敌人暴病死亡。或者畜养一种毒虫,就可以使对方完全屈服。

    这种神秘的法术,曾经在宫廷和边疆流行,那里都有许多受侮辱被损害的人,有冤难伸。我很想找个人问一问,自加州採矿以来,中国移民受尽欺凌压榨,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把什么东西都带过来,何以漏了这些阴险的法术?因为它不灵验吗?其实它从来是心理的安慰,情感的宣洩,它使受害人自幸还有武器可用,日子比较容易挨过。这不正合乎许多中国移民的需要吗?

    在小说《挫指柔》里,“多数民族”的律师以西方阳刚对付东方阴柔,堂堂正正诉之于法。“少数民族”的律师入境随俗,用西式阳刚接招,把本案的性质提升到种族歧视的高度,而且握有胜算。不料对方忽然改用“西方的阴柔”,要以暗杀为最后手段,小说暗示阴柔也是他们的历史传统。如果一方的律师和当事人死了,本案当然无疾而终。结果是中国人的律师退出,那个中国移民的家庭迁回北京。

    这个结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严厉批评西式的图穷匕现,而中国人最后的避难所竟然是当初竭力离开了的祖国。如果你我对结局不求甚解,中间那最大的一段,占据了整整篇幅的四分之三,阴阳生剋,诡谲互变,堪称别开生面,足可令人欣然忘食。我们读小说,也就是要得到这些。



    原载《世界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