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诗歌

(2008-03-11 01:13:07)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情感梦想

情感

分类: 陈九诗选
 

我与诗歌

 

陈九

 

开始写诗是在十七岁那年。那时我在北京十渡的太行山里修铁路。那里有挺拔的山峦,密密的树林,兰得像宝石一样的拒马河水,还有明亮得几乎伸手可及的满天星斗。我常一个人坐在山坡上,望着远处蜿蜒的河水,陷入暝暝遐想。晚上,夜深人静时,站在我住的帐篷背后,就能断续听到远处传来的河水奔流声,动人极了。多少次,我就站在那儿聆听深夜的流水声,很久很久。一天晚上,河边西庄在放电影‘南江村的妇女’,里面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插曲。流水的声音拌着歌声飘向我,令我陶醉让我难忘。那时我就想写诗,表达我心中的感受。

 

真正写第一首诗却是因为一次邂逅。当时我们与山外的联系主要是靠那条铁路。无论买吃的用的还是看医生,都要乘一种临时运营的火车。火车很破旧,很像现在电影电视剧里有时出现的旧式火车,木头车厢,一晃到处响。一个初冬黄昏,在返回驻地的火车上,有位也是从北京来的女知青坐在我对面。我们不知不觉聊起来,聊北京,聊各自上过的中学,彼此都去过的地方,甚至试图发现共同认识的人,反正聊了很多。我在她前一站下车,下车时她非要送我到车厢门口,握着我的手不肯松开,可我们竟谁也没问彼此的姓名。列车又启动了,当车窗里的柔和灯光缓缓消失在冬日的暮色里,一切又安静下来,我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失落,无法释怀。回到宿舍时,同伴们早已入睡。我怎么也睡不着,用手电筒照着,在被窝里写下了第一首诗。没想到,从那以后我就再没停止过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

 

一晃三十多年。后来,诗歌伴我渡过了难忘的大学时光和紧张的工作岁月。在海外漂泊的日子里,诗歌同样像个忠实伴侣跟随着我,与我一起熬过许多无眠长夜。有位老朋友到纽约出差,我们久别重逢。他问我,嘿,还写诗吗?我说写啊,为什么不。还写?他那双吃惊的眼睛因为真实而无比生动。说实在的,我仿佛时刻在等待一个呼唤,一个来自心底的诗的感觉。每当这种感觉降临之时,我都会欣喜若狂激动不已。无论夜深人静还是在匆忙的街头,我都会立刻捕捉它记录它,用音乐般的韵律留住它。有人说诗是流出来的,我想大概说的就是这种被动的感觉。它不是计划出来的,是自然流露的,流就是指这种自然状态。

 

我比较喜欢写能朗诵的诗;尽管我也十分喜欢很多无韵的诗,比如流行于上个世纪后期的朦胧诗,像舒婷,北岛,芒克,江河,还有翟永明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细腻丰富和流畅,让我惊叹不已。可我还是愿意追求诗歌中的节奏和旋律,这大概与我酷爱唐诗宋词和喜欢朗诵有关。小时候常听配乐诗朗诵,在收音机旁消磨了多少时光;‘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诗歌的韵律节奏加上音乐,多少次把我带入迭宕起伏的心境。我始终认为,音乐和诗歌同源,都有韵律和节奏变化。音乐更强调声音,而诗歌更热衷意境。在诗歌中如果放弃声韵的美实在太可惜了。

 

我也常感孤独,我认为诗歌就是孤独的艺术。有一次我托个朋友在北京帮我找一本诗集;很久过去他也未答复我。我问,怎么样了?他说,‘都什么年头儿了,谁还有空儿读那玩意儿。’听他口气,好像我托他办的是件咸丰年间的事情。然而我依然坚信,诗歌源自于心,心在,诗歌就不会消失。人们每天忙碌的都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更动人的梦想,有这份心气儿还怕没诗吗?

 

拉杂说了这些,很想和读者像老朋友一样聊下去,这真是一种享受,一种美好,一种难得的沉醉。夜雨已经停歇,安静的晨光正透过百页窗照在我脸上,躲也躲不掉。早安,朋友们。这一定又是个美好的日子。

 

(本文是为2001年出版的诗集<<偶然>> 所写的后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