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生活记录 |
分类: 七嘴八舌 |
王芳,你的轻佻令人惊讶
陈九
最近看到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王芳谈中国游客在纽约华尔街骑牛的博客文章,看罢第一感觉就是轻佻二字,我无法置信,作为一个重要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怎能在这个关系国人形象的重大命题上,如此信口开河。我真怀疑王芳小姐是否真的到过铜牛之地,是否真是该事件的第一见证人?因为一切再明白不过,骑铜牛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铜牛的脖子早就被磨得甑光瓦亮,一看就知道经常被人骑,而绝非几个中国游客之‘专利’。或许纽约当局有不许攀登公园内设施的规定,即使有也从未真正实施过,起码在铜牛四周从没有任何‘不许攀登’的警告牌。这一切都显而易见。如果王芳真亲临此地,竞对这一切熟视无睹,楞要无顾事实真相写这样贬低同胞形象的文章,恐怕就不仅是轻佻,更有哗众取宠之嫌。
我办公室原在水獭街与百老汇街交口处(现仍在附近),从窗户可看到这只多事之秋的铜牛。铜牛身后是邮局,我常午饭间去邮局查信买邮票。这家邮局最令人难忘的是,在它入口处左手墙上有一幅巨大世界地图,凡重要国家都以国旗标之。中国的国旗是早年民国的五色旗,它印证着这座邮局的建造年代。每次去邮局我必从铜牛身边走过,我看到太多游人,哪国都有,攀到铜牛身上照相留念,周围路人包括我自己,对此从未感到不安或遗憾。如今中国游客来了,他们入乡随俗也攀上铜牛照相,凭什么就该遭受道德以至文化层面的指责,中国人怎么就这么‘特殊’?
脖子处明显亮于它处
我实在搞不懂,王芳是如何感到同胞骑牛之举‘让在场的老外无不感叹唏嘘’,怎么唏嘘法儿?老外说什么了?按美国人的习惯,如果骑牛行为真大逆不道,那何止是唏嘘,他们一定有人会站出来提出异议,这才是典型的美国生活方式。王芳在这段描写上完全以一个假装的美国文明人的思维方式批评中国人,实际却暴露了她对骑牛之举完全不具备比较文化层面上的判断力。她以为她很文明,实际上却完全是中国式的,这也不许那也不许,她可能把美国当上海或苏州了。
王芳还说有个清洁工亲口对她说,‘在这里工作快两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骑在牛上。’王芳,你忘说这个清洁工是男还是女了,能告诉我这个人的性别吗?长什么样?说话何种口音?该地的清洁工就那么几个人,我和其中一些人还打过招呼说过话。如果王芳能提供更多细节,我愿帮助查证一下,看这个清洁工是否说了这样的话,是不是真是王芳理解的那个意思?如果是这么回事,该清洁工一定在胡说八道,漫说两年,两个月都不可能,每天有大量游客来此参观,经常有人爬上铜牛拍照留念,这是我在此工作近二十年的见证,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我不得不怀疑王芳所说的那个幽灵清洁工是否存在,因为这离真实生活太远太远。
至于王芳认为‘在这个铜牛前也应该立一块禁止攀登的牌子’,就更令人匪疑所思。美国人的事美国人自己会管好,纽约人的事纽约人自己也会管好。他们不会为了证明王芳对同胞指责是对的就去竖一个牌子。看来王芳太急于证明自己正确了。王芳这句话恰恰左证了迄今为止在铜牛四周没有‘禁止攀登’的牌子,攀登铜牛也不像王芳所说不光彩。真正不光彩的并非骑牛的中国游客,而是王芳转换不过来的价值参照系,是王芳明明对美国社会文化认知贫乏而信口开河。
我不是电视台主持人,不知作为一个主持人该有怎样的素质。但最基本的,要有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披露的事实,而不是像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小女孩,想说什么说什么,对错无人怪。节目主持人是一种公众人物,公众人物喜欢炫耀自己的话语权和优势地位,这可以理解。但殊不知对这些人来说,首先应具有的是对公众的责任感,离开这种‘沉重’,公众人物就会轻飘飘失去份量。主动帮助自己同胞提高素质是好事,但无论如何不能到罔顾事实的地步,更不能编出这种‘外国人做得,中国人做不得’的国际玩笑拿同胞说事儿,轻佻得令人惊讶贻笑大方了。
王芳,尽快再到纽约来,我希望(wish)亲手扶你骑上战牛,潇洒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