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北京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二)

(2019-01-24 18:21:32)
标签:

2019届

北京市

高考说明

语文科

分类: 语文教学

2019年北京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二)

2019年北京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二)

之二:语言基础样题

【试题12~15】(2014年第1~4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千门2019年北京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二)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r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2019年北京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二)g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题写/题签)的yíng)联等。对联的写,往往注重其    (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丰富,    (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试题12】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秋rn)冬祥 [来源:学#科#网]

Byíng)联 齿颊留香

C.言简意gi

Djùn)刻 锒锒上口

【答案】D

说明】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字形的能力

 

【试题13】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答案】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的了解。

 

【试题14】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题写    内涵    吟咏 B.题签    内涵    涵泳

C.题写    蕴涵    涵泳 D.题签    蕴涵    吟咏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运用现代汉语词语的能力。

 

【试题15】

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2019年北京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二)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答案】D

【说明】考查考生分析、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试题16】(2013年第5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微风习习,远处来阵阵歌声,也来了缕缕的花香。

B.蜜蜂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出了美好的生活。

C.萧瑟的秋风落枝头的黄叶,却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风和日暖,小院闭了柴门,却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词语、鉴赏文学语言的能力。

 

【试题17】(2014年第5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2019年北京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二)“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

【答案】C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熟语的能力

【试题18】(2014年第6题)

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完成题。

 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说明】综合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语言表达的准确、得体。

 

 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2分)

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

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答案】D

【说明】综合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语言表达的准确、得体。

 

【试题19】(2014年第7题)

“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题。

 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答案】B

【说明】综合考查考生语言运用和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

 

 “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答案】A

【说明】综合考查考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

 

 《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吟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2019年北京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二)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2分)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答案】B

【说明】综合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学经典的了解。

 

之三:文言文阅读样题

 

【试题20~25】2014年8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5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试题20】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参考答案】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来往者/皆欲为腾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2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所记 愿:希望 B.覆溺之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2019年北京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二)显用之 常:曾经

【答案】B

【说明】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试题2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予发书按图[来源:Z&xx&k.Com]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来源:Zxxk.Com]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答案】C

【说明】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

 

【试题2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答案】C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试题24】

     《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3分)

【答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说明】综合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名句名篇的能力

 

【试题25】

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

【参考答案】

感悟角度

(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说明】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体察与阐发文本内容的能力,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思考、领悟与阐释文本意蕴的能力。

 

【试题26~31】(2015年第9~14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31题。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杀之。子,人之所私也。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1】祁黄羊:人名,晋国大臣。后文解狐、午、tn),均为人名。

【试题26】

下列句中加点词2019年北京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二)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公也

A.到达             B.极、最          C.至于          D.导致

所私以行大义

A.忍耐            B.容忍             C.对……狠心    D.抑制

【答案】BC

【说明】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试题27】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谁可而为之                               B.午非子子邪  

君知难也                                     今者有小人

C.而杀之                                   D.伤人    

   无问津者                                  同予何人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试题2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与其子而授舜   

   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

【答案】B

【说明】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

 

【试题29】

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答案示例】

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

【说明】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翻译能力。

 

【试题30】

用恰当的熟语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处事为人。要求任选两人,每个人物用两个熟语(包括成语)描述。(4分)

晋平公       祁黄羊        

【答案示例】

晋平公:从谏如流  择善而从  祁黄羊:出以公心  不念旧恶   大义灭亲  铁面无私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积累、运用熟语的能力

 

【试题31】

请具体说明“善”字在以下三种语境中指向的对象。

平公曰:“善。”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3分)

【答案】

晋平公认可并批准祁黄羊的建议。

国人对祁黄羊的荐贤、晋平公的纳谏以及解狐、祁午的称职表示赞赏。

孔子对祁黄羊的荐贤原则表示赞赏。

【说明】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试题32】(2015年第15题)

《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答案】曾皙 孔子 曾皙 孔子

【说明】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

不同之处

要点一:第一种解读认为在对话中,曾皙一次发问,孔子一次作答;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三次发问,孔子三次作答。

要点二:第二种解读认为,曾皙与孔子的关注点不同、直到最后二人也没有谈拢。孔子关注的是“为国以礼”,应该谦虚,故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曾皙的志向与其他三人不同,他不想从政(有出世倾向),他的关注点是从政与不从政的差别,他认为孔子既然对子路的从政“哂

”,就应该也对求和赤“哂之”,所以才会有连续的发问。第一种解读没有体现上述内容。

看法及理由

示例一:赞同第一种解读。理由是,孔子的关注点在于“为国”。

是否“以礼”,是否谦虚,所以他用一连串的反问句,强调赤和求同样也是为政但是却表现得谦虚,反衬子路不够谦虚。孔子细致地回答了曾皙的提问,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示例二:赞同第二种解读。理由是,这一解读与前文四人各言其志衔接紧密,生动地再现了师生间的对话过程和各自不同的关注点。曾皙一再追问,孔子耐心作答,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一解读文气更顺。

【说明】考查考生基于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体察与阐发文本内容、领悟与探究文本意蕴的能力。

 

【试题33】(2018年第13题)

《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

子路问:闻斯1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故退之。

注释:1斯:就。2兼人:勇于作为。

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
次回答:孔子告诉子路不应听到某种道理就立刻去实行它,
         要先听听父兄的意见。
         孔子告诉冉有可以听到某种道理就去实行它。
         孔子认为冉有容易退缩,所以鼓励他进取;认为子路勇于作为,胆子太大,所以要     

他谨慎些
思想:此则短文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育思想。
【说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经典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之四:诗歌鉴赏样题

 

【试题34、352011年第12、13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35题。

1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1】租秸:张耒二子张柜、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 常寺少卿。

【试题34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来源:**]

【答案】B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和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试题35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要点】

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和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试题35

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参考答案】

第一问:

教育内容   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    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   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第二问: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言之成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

【说明】考查考生归纳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与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试题36—39(2015年第16—1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6?39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 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 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试题36】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年_的一项是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 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 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 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 然得以留存人间。

【答案C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

 

【试题37】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 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蹙 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歌留别 郑协律》)

C.讎野花吟细韵,娜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 胡琴妓》)

【答案B

【说明】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运用能力。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内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说明】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运用名句名篇的能力。

【试题38】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也曾

写道: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惟翁醉中知其 天”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寄情山水的名句。

【答案】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或: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说明】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运用名句名篇的能力。

 

【试题39】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 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 写的景色和所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答案要点】

要点一:泉响空山、月明风露的幽静之景,醉翁啸咏与流泉之声应和的景象,写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相融的境界的向往。

要点二:醉翁离去后流泉的“朝吟夜怨”,表达了 “思翁无岁 年”之“悲”,作者借以抒发对欧阳修的怀念之情。 (或:作者既借流泉的“朝吟夜怨”抒发了对欧阳修的 怀念之情,也直接表达了 “思翁无岁年”之“悲”)

【说明】综合考查考生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文的能力。

 

【试题4042(2018年第141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042题。

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试题40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答案D

【说明】考查考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

【试题41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答案A

【说明】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运用能力。

 

【试题41

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本词整体风格豪放,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细腻)之笔。
比如上阕“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醍陌上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
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说明】综合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试题43】2018年第17题

陶渊明是很多古代诗人的偶像。《归园田居》(其一)写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一种应用文体,不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李密《陈情表》却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______ ________ ;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_

古人送别,常在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__________________

你所在的中学举办隆重的校庆典礼,邀请了很多的校友、家长参加。你作为学生代表向来宾致欢迎辞,其中要用两句古代诗文。请填写恰当的句子。

金秋十月,天高云谈,今天大家齐聚一堂,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同学,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答案】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示例: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说明】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和运用名句名篇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