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2016-11-05 08:34:58)

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部分

文言文阅读

http://s2/mw690/0019VYulzy76aFw4THra1&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http://s4/mw690/0019VYulzy76aKAS1QT23&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试题特点】

1、选材为明代小品文。

2、文字信息量不大。

3、试题中规中矩,分别考核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意理解、内容理解,体现基础性的特点。

4、体现语用性特点:用四字词语概括学画过程。

5、体现思想性。“文以载道”,对文章思想性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

【原文本回放】

诸君简画记      

毛先舒

    杭之中,稍东丰乐桥,桥稍东古橘园,故宋之橘苑也。苑废久,种橘已尽,惟有古银杏两株,盘轮扶疏,疑为宋故物云。

    园有主诸君君简。君简少好画。又学篆刻,喜何震、陈琮刀镌,时时见古法。然不甚自爱,独深爱画。尝自称先君子博学游艺,尤喜翰墨。与华亭董宗伯其昌、赵文学左为密交。自其为童子时旁侍,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苍秀淡duò,董称最工;空潇瑟,赵为之冠。两公分间,互相放写,终不能自掩真也。君简既好画,日取两公画及诸家所作玩之,久而融然,化裁臻微。予间问君简:“子此画法谁氏?”君简笑日:“吾且忘吾手,安知谁法?”予闻而chēng然,不复知所问矣。大体得法于古人,不必以甚似为工。萧远疏逸,绝蹊径矣。

    君简先世多显官。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至君简而日贫。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娱。客索画,君简即与画,然持钱来者甚少;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或持钱赠君简,君简便受之。午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坐待所与密者过,引壶斟酌,醉而后已。君简交不滥不黩,游好三四人,周旋久,义亦弥笃。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画不为售,非艺者也;交不干上,非为名者也。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虽然,岂其无得于中而能若是与?岁既暮,银杏叶方落矣,不知近客来亦多遗钱否?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饮。

【试题回放】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然不甚自                贵:看重       

B. 索画,君简即与画      过:经过

C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    突:烟囱        

D. 不知近客来亦多钱否      遗:赠送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园有主诸君君简      大王不取也         

B.终不能自掩真也        孰能讥之乎

C.周旋久,义亦弥笃  苍苍,其正色邪       

D.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  吾尝终日思矣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      观看两位先生作画,挥笔创作达到了神妙境界

  B.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        君简的父亲伯茂公,有很多豪贤资助他

  C.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君简的家在陋巷中,他却生活得悠然自得

  D.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    君简不学习做官的本领,但也不是避世者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①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    ②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

 

13.文章第二段写了诸君简学画的过程,请用三个四字词语依次加以概括。(4分)

 

14.下面两句话分别反映了诸君简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请选择其中一句,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①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娱。    ②吾且忘吾手,安知谁法?

 

 

【逐题解析】

9小题。实词的考核。答案选B。

A、然不甚自  贵:看重  

【该句是宾语前置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排列应该是:然不甚贵爱自翻译为:然而不是很珍惜(看重、重视、珍视)喜欢自己的东西。】  

B. 索画,君简即与画      过:经过

【不难理解句意。客人来了索取他的画作。过:拜访,来访,探访。小学时候就学过的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个词常考。再根据语境推断,“客过索画”,如果翻译为“客人经过时向他索取画作”也可以,但是,这怎么能够烘托出画家画作的珍贵!】

C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    突:烟囱  

【现在北京卷不考语言基础(有点武断,点缀了一两个小题,挤在了现代文阅读试题里了,难度很低),所以出现语言基础滑坡是必然的现象。像以前的试卷考核语言基础,“曲突徙薪”这个成语就是必须把握的一个成语。突,没错,就是“烟囱”的意思。怙恶不悛、脍炙人口、趋之若鹜、莘莘学子……这些成语的意思,怕是我们培养的文化人都将要认不得了。】

D. 不知近客来亦多钱否      遗:赠送

【遗,宾语是“钱”,说明是客人索画后要送钱给画家,赠送,没错。注意,如果是“赠送”的意思,读“ wèi ”。别说没学过,汉语的《师说》的结尾:故作《师说》以遗之。】

 

10小题,虚词的考核。答案是D。

虚词就那么四大类词,用语法定位法极容易解决。

A.园有主诸君简【 动词,是。                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B.终不能自掩真也【定语,代词,他的。】        孰能讥之乎【副词,反诘语气。】     

C.周旋久,义亦弥笃【 助词,凑音节,不译。】    

  苍苍,其正色邪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饮【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思矣【连词,表修饰】

           

11小题。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考核。答案是B.

A.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      观看两位先生作画,挥笔创作达到了神妙境界

 妙,形容词用作名词,做“入”的宾语。】

B.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        君简的父亲伯茂公,有很多豪贤资助他

 多,形容词用作及物动词,拥有很多。豪贤,主语;“资”作宾语,“多”定位为谓语,宾语都有了,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不得活用嘛!学学语法累不死人!】

C.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君简的家在陋巷中,他却生活得悠然自得 

D.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    君简不学习做官的本领,但也不是避世者

 

12小题,翻译题。

 ①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       

【调理句式:君简亦耻为金钱役手。

定位分析:“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耻下问”就是这种用法。“役手”“役手”可译为“役使自己的双手”。

整体翻译:君简也认为为了金钱而使自己成为杂役是一件羞耻的事。 】    

 ②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

【“所以”,用来……的,汉语的《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就是这种用法;“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的“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就是这种用法。该句翻译为:对于诸君简,我不知道用什么称呼他。】


13小题,概括题型。

三个词语依先后顺序,概括出诸君简的学画过程即可。

答案示例:

①耳濡目染,玩味钻研,融会贯通  

②玩味钻研,融会贯通,臻于佳境。

认真研习,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14小题,阅读延伸题。(该题的分析大量引用了林琳老师、谢珊珊老师、王爽老师的一手资料在此,对林琳老师、谢珊珊老师、王爽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路分析:

   文本+过渡+联系。考得是逻辑,别乱了套。

   文本环节:明。

   过渡。

   联系环节:明+引+析+结。

评分标准:

    观点明确,1分;联系实际,2分;分析合理,3分。

观点明确:

第一句:支持或赞同诸君简安贫乐道的理想追求,或批评诸君简人生追求过于理想化,或者把以上两种态度融于句子分析评论中清晰可辨,均可。

第二句:不刻意模仿,能够自成一家;或者通过博采众长来达到融会贯通;不受技法套路的束缚,能够游刃有余;沉浸于作画而专注忘我。以上解读均可。

联系实际:要有比较具体的例子,如社会现实的普遍性或,可以形成类比或对比关系的人物事例。如果事例与原句展现的事件内涵不统一,不得分。

分析合理:对原句主要内容准确理解,包括对诸君简行为的本质性认识,能够准确搭建原句与所联系内容之间的联系,避免因点评过于宽泛造成分析不准确或者不到位(标签化)。

典型问题分析:

第一句:

理解原句有误,以致“联系实际后”的分析不准确。

缺少联系实际的部分。

分析说理不到位。

第二句:

理解原句有误,把“忘吾手”理解为“忘我”可以,但对“忘我“的分析止步于“专心”或“投入”,缺乏专心投入的具体内容和结果。

缺少联系实际的部分。

举例不对应或说理不到位。

典型答案示例:

第一句:

6分示例:

 http://s8/mw690/0019VYulzy76aHrjoWPd7&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点评:解读原句准确,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具体,类比说理深入到位。

  http://s1/mw690/0019VYulzy76aHujK2kb0&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点评:解读原句准确,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具体,对比分析深入到位。

 http://s6/mw690/0019VYulzy76aHvi0sd55&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点评:解读原句准确,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具体,分析说理落实并且深入到位。

 http://s14/mw690/0019VYulzy76aHx5f77fd&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点评:解读原句准确,反弹琵琶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具体,分析说理深入到位。

 

5分示例:

 http://s2/mw690/0019VYulzy76aHyhLfr31&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点评:解读原句准确,观点明确,联系实际的分析部分显得略弱,分析说理深入到位。

 

 http://s12/mw690/0019VYulzy76aHABUwjeb&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点评:解读原句比较准确,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具体,类比分析比较到位。

 

4分示例:

 http://s10/mw690/0019VYulzy76aHBYPxv79&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点评:解读原句较准确,观点明确但有些宽泛,联系实际和分析说理不具体不到位。

 

3分示例:

 http://s9/mw690/0019VYulzy76aHDfDbG88&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点评:解读原句较准确,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和分析说理过于宽泛。

 http://s15/mw690/0019VYulzy76aHEQC3Y8e&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点评:解读原句较准确,观点分寸不当,联系实际较泛,分析说理失当。

 

2分示例:

 http://s12/mw690/0019VYulzy76aHHYhKP8b&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点评:解读原句不准确,观点偏离,联系实际不当,类比分析说理不到位。

 

 http://s8/mw690/0019VYulzy76aHJlvBdc7&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点评:解读原句基本准确,联系实际分析说理部分偷换概念,把安贫乐道变成有所造诣的条件。

 

1分示例:

 

http://s13/mw690/0019VYulzy76aJ5NGyg9c&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点评:解读原句表面化,观点不正确,联系实际举例不当,说理不正确。

 

第二句:

6分示例:

 http://s8/mw690/0019VYulzy76aJa9q9Ff7&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说明:理解正确,认知合理,联系恰当,分析到位

 

5分示例:

http://s2/mw690/0019VYulzy76aJbOLG9f1&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说明:理解正确,认知、联系合理,分析比较恰当,“积累磨练”画蛇添足。

5分示例:

 http://s13/mw690/0019VYulzy76aJfAGgQ6c&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说明:理解正确,认知、联系合理,分析恰当,但可更加具体到位。

 

4分示例:

 http://s4/mw690/0019VYulzy76aJirYsP13&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说明:理解正确,认知、联系合理,分析略单薄。

 

3分示例:

 http://s10/mw690/0019VYulzy76aJjCtn3e9&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说明:理解认知准确,但缺少联系。

 

2分示例:

 http://s2/mw690/0019VYulzy76aJkNrwZ01&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说明:理解不够准确,认知重心偏移,分析单薄。

 

1分示例:

 http://s9/mw690/0019VYulzy76aJnvTHGc8&690 文言文阅读" TITLE="2017届海淀区高三期中语文考试解析第二部分  文言文阅读" />


说明:理解出发点正确,但泛化了对“忘我”的理解,联系分析不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