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版“侠女”复仇记

标签:
范冰冰我不是潘金莲潘金莲 |
分类: 娱乐评说 |

之所以把一个土得掉渣的村妇称之为“侠女”,是因为这个特写,李雪莲(范冰冰饰)戴着斗笠,裹着雨披,面色黄蜡,头发随风起伏。眼神目视前方,似乎有无尽的不甘和冤仇,全片到最后才有的一个完整的画幅,被方形和圆形锁住了情绪的观众得以松绑一般,来重新审视这个韧劲十足的“刁民”,带着一种特别复杂的心情,这里面有嘲笑、有同情、有憎恨、有嫌弃,我觉得每个人看待李雪莲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在里面,毕竟“尊严”这种东西,发生在别人的身上,你是一个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吃瓜群众,发生在自己身上,你是否会像李雪莲一样耗尽十年光景也要讨回的说法。

我们有时候说人怒了就会头脑发热,不管不顾的做出很多自己后悔的事情,而这显然不是李雪莲的心境所能悟到的,她被一个个仇恨的冲昏了头脑,不断的与人结怨又不断的想去抹平,最开始与丈夫的假离婚弄巧成拙被玩弄,燃起了她心中最开始的复仇火苗,于是一场民间与权力的斗争就这么开始了,从自己的丈夫开始,到法院院长、县长、市长,从一场对的法庭判决开始,她拿起中国2000年来形成的世俗习惯来生硬的挑战中国的维稳系统,拿不合法的事情来挑战合法的制度,为何她还能节节胜利,最终到底全市上下陪着她上演一出猫捉老鼠的游戏,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是一些官员将自己的官帽置于认真处理她的事情之长,是中国被助长的一种随心所欲的诉求习惯和某些人见不得光的私欲相悖,才有了这种不公平的较量居然抗衡了整整十年。

李雪莲懂法也不懂法。她在生二胎的问题上想钻法律的空子,在自己被愚弄后又想成为法律的庇护者,她在玩弄法律的同时又想凌驾于她之上,这是很多平民百姓苦于无门后所能想到最直接的办法,一层层告状,一层层挑战,李雪莲就像一个“侠女”一般闯关,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去诠释自认为对的正义,为为何她还能拥有一大批追崇者,是当下官僚群体的黑暗和弱势群体的揭竿而起在激起人心里所谓的“正义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讽刺,首先好就好在刘震云的剧本非常的写实,现代版《官场现形记》真不是盖的,无论是赵大头(郭涛饰)很现实的背叛还是“侠女”李雪莲为达目的讲诚信讲公平的交换,都如利剑一般穿透人心,你帮我杀人或者帮我逃亡,我可以肉偿你,这是我李雪莲认知的公平,但是你要是让我觉得不公平了,我就跟你闹到底,你可以说她敢爱敢恨,这是说的好听的,说的不好听的就是无理取闹,因为就像片中所说的,告状已经成为了她的精神支柱,一旦没有了,连选择上吊都不带任何犹豫的。可为什么这样一个“一根筋”惹人烦的角色并不让人有多少厌恶感,就不得不提全片的核心人物,饰演李雪莲的范冰冰,这种惊喜可以说超越她之前的四部属于她的标签作品。

《苹果》、《观音山》、《二次曝光》、《万物生长》,见证了一个无情万种的天生尤物,《我不是潘金莲》将范冰冰推上了演技的一个小巅峰,戏里的李雪莲就是小白菜、潘金莲、窦娥的合体,她用一种拧巴、倔强、难缠的性格活生生的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刺猬,和天斗、和地斗、和所有人斗,她做了很多弱势群体想做却八成会退缩的事情,与那些千娇百媚的角色相比,这样的范冰冰不秀风情也能把一个村妇的“冷若冰霜”诠释的丝丝入扣,大部分的时候她都是冰冷的存在,她讨厌欺骗又总是被无情伤害,本以为和赵大头看到了甜蜜的结局,却发现依然是一个骗局,那场小旅馆歇斯底里的疯狂戏,随着暖瓶的炸碎,久久难忘,说到底她还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想着每一个寻常女人该有的幸福,她用一种不讨喜、单刀直入的交流方式和各色人等打交道,得到冰冷的回应之后又冰冷的把人列入黑名单,随之恶性循环,说实话圆形画幅的镜头让人觉得特别的压抑,好在有婺源的美景和远景中的李雪莲行走江湖般的气场,我不喜欢把这片比作《秋菊打官司》,我觉得更像是《卧虎藏龙》一般,中国的写意山水之间,美丽的江西小镇,地域色彩浓重的方言,搭起了一个世俗的架子,一个弱女子的“侠”贯穿全片,有时候啊,真的不能忽视一只蝼蚁的力量,她有一天就会变成一只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