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身体验国家电网馆“魔盒”内的冰山火海

(2010-08-20 12:27:02)
标签:

世博

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

国家电网馆

魔盒

震撼

炫目

排队

酷热

旅游

分类: 精品推荐

文/小爱

 

如果问本人为何要选择从浦西片区的1号门进入世博园,那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因为1号门相对入园人数少一些,这样可以方便加快进入世博园的速度,二是因为我最期待最想看的国家电网馆地处浦西园区,是整个黄浦江的西面我最不容错过的一个馆,听说了N回国家电网馆的神奇,也憧憬了N多回它内部的样子,今天终于站在了国家电网馆的建筑脚下,展馆中央,一个巨大透明的“魔盒”腾空跃起,中间荡漾出水的波纹,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如此极具创意的外观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照留念,门口排队人群尽然有序,随处可见的“闪耀之心”服务人员也形成一道无形的“护栏”,确保参观者安全舒适的参观环境。国家电网馆有建筑自有的遮阳区,为参观者遮挡炎热阳光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穿堂风的阵阵清凉。我拿出早已在官方网站www.magicbox2010.com的网上预约系统打印的预约券,轻松的进入到了国家电网馆内部,内心抑制不住的兴奋感,这可是我本次世博行进入的第一个馆呀。 

 

亲身体验国家电网馆“魔盒”内的冰山火海


进入展馆内,一条S行的节能清凉通道让人倍感舒适,后来了解这是一条巧妙利用了上海夏季风向设计的通道,穿越天空、海洋、陆地的展区,来到了一楼的展厅中心,随处能体验到的各种电力高新技术。无论是创意深度还是表现形式都给第一次深入世博会场馆内部的我极深的印象,不停的拍照,却忘了跟这些高新科技来一个亲密接触了,穿越了一个“电流隧道”,如同在缓缓上升途中“感受”特高压电网将西部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部城市的历程。

 

亲身体验国家电网馆“魔盒”内的冰山火海

 

下面来到了国家电网馆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个进入国家电网馆的游客最期待的“魔盒”,当然之前因为进入“魔盒”参观的人数有限,需要进行一个短暂的排队,据说国家电网馆在设计之初,就融合了建筑、展示、运营等多方意见,通过人流测算及精确到分钟的动线图设计,打造了一个多人参与、快速参观的便捷之馆。“魔盒”内部为了严格保证入内的人数,通过踩号的方式,我幸运的踩到了1号,看着前面紧闭的“魔盒”大门,有种想推开一扇“惊喜”大门的感觉。

 

亲身体验国家电网馆“魔盒”内的冰山火海

 

进入了一个长宽各14.9米、高13.9米的巨大“魔盒”内部,和其他219名游客一起满怀好奇的等待着即将开始4分50秒“神奇”的时刻。

 

 

(自拍的“魔盒”视频)

 

站在距底部高3米的悬浮玻璃平台上,被112块LED屏幕形成的720度空间包围,前后、左右、上下将都是光影幻动的屏幕。一场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让我如痴如醉,一种如同在冲浪时进入卷起的浪花中般的曼妙感受,自己也仿佛变成了整个宇宙能量的一部分。时而置身酷热的火焰中,时而又坠入寒冷的冰山上,时而在太空遨游,时而在城市穿梭,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让我的感官得到了一次完美的刺激,整个“魔盒”仿佛在旋转一般,让我彻底沉浸在它的世界里,这个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维持运作的神奇“魔盒”,非常值得一看呢,它能激发大家憧憬未来更便捷、更智慧、更环保的生活,升华共筑绿色地球的美好愿景。

 

亲身体验国家电网馆“魔盒”内的冰山火海


亲身体验国家电网馆“魔盒”内的冰山火海


从“魔盒”出来之后,进入国家电网馆地下一层,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展示区被装扮成了一个美轮美奂、变幻莫测的电力世界,让参观者近距离、多角度了解智能电网;透过宽大的玻璃窗,观众可以看到地下被誉为世博会浦西园区“能量之心”的110千伏蒙自变电站主变压器的运行情况。设计者通过巧妙的构思,使地下的变电站和地上的展馆融为一个有机的建筑整体,参观者通过一层薄薄的透明窗户就能清晰看到这个变电站的心脏和运作情况,给游客提供了一次神奇的“地下之旅”。即使是好奇的孩子,也可以尽情解剖变电站的秘密,可谓是最近距离、最安全的“触电”教育了。

 

亲身体验国家电网馆“魔盒”内的冰山火海

 

虽然进入国家电网馆参观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却让我的心深深被震撼了,通过馆内那些精彩纷呈多方位的立体展示,充分展示了我国电网发展的强大,也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国家电网的前景也应合了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