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4日 昕五岁九个月
场景:
昨天晚上昕昕收拾从学校里带回来的蒙氏数学教具,其中一款就是钱币。收拾妥当我提议我俩玩卖货的游戏,当时还把照片发到微信中,舅舅看了说:太早了。当时我很是不服气,心想怎么会早呢,昕昕都会做30之内的数学了(是通过数指头)怎么就不会算这个10之内的数钱游戏呢?事实证明我确实想的太乐观了,也就是说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了。昕昕对元和角的概念根本分不清,无论我怎么提示讲解她还是一脸茫然的看着我,虽然这样昨晚的玩性还是很高的,她提出今早我们继续玩。
吃过早饭收拾停当,我们摆上东西开始继续玩小货郎的游戏,但是昕还是对元、角的概念不分(我故意报出来的价格不是几元钱而是几元几角,让她找钱给我,昕昕就闹不明白了)。问题出现了,我提高了嗓门告诉她什么是元、什么是角,因为一切在我眼里都是非常简单,按照昕昕的智商应该一听就会的,昕昕在我的大嗓门中委屈的哭了,说:平时我们都说的是元,她闹不明白为啥有出来角了呢?最后的结局是:昕昕对这个游戏没兴趣了,因为挫败感。此时,我知道我犯错误了,发了微信和舅舅说:确实太早了。
游戏结束我去洗衣服,在此过程中就在考虑我的问题。“孩子,
你慢慢来”作为家长是否真的有勇气允许孩子这样。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不同的生长密码,具有各自的长项和短项,具有各自的性格,这些造就了人类,造就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而今天,我们拼不起爹就开始拼孩子。希望用拔苗助长、填鸭、高强度的方式让孩子达到我们所期望的轨道,如果孩子达不到我们就会失望,这一切孩子只能选择默默的承受。
我是个动手能力、想象力很差的妈妈,我想这或许在教育孩子方面算是个优点,因为我不会画画、不会做各种手工,所以孩子在这方面我没有任何要求,一切随她,还会在孩子创造出一种作品时感到震惊,震惊孩子的自我摸索和探索能力。我想正因为我的缺点,昕昕的动手能力还是不错的。
画画也是我的一个超级弱,但是自己比较庆幸去年选择让她毫无负担的去学习画画,我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让她有个事情干,总比在家看电视,而且我没有能力在她绘画敏感期的时候去引导她,那我只能请专业的老师去影响她,同时还可以锻炼一下孩子对色彩的选择。这样的实践出现了,孩子第一堂课就画出了让我吃惊的内容,虽然那些图形非常优质,但是我惊叹于她对画作内容的想象力;至此,她也开始在家里动手画画,画的好坏一切随她,有时她还会非常自信的告诉我:她画的内容是什么?多半时间在我看来很抽象!
“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就不明白”,“你简直太让我失望了”。呵呵,这些言语估计我们曾经都说过,也曾经在儿时听到过。现在想想,孩子达不到我们要求的时候,一是:我们所说的内容超出了孩子的智能范围,孩子实在是不明白;二是:孩子现在还没准备好,没准备自己动手去解决一个问题,去创造一个东西等等;三是:因为我们的高期望,使孩子在内心产生了自卑、压抑等负面情绪从而让我们看到孩子越来越不尽人意。这种情况我也曾经对昕做过,就因为我内心的虚荣心和高期望,让孩子很受伤,结果就是在我的威逼利诱下孩子勉强过关,但是她不会再喜欢这个东西。
引导孩子是我们这些当家长经常会提到的词语,但是如何有效的引导、如何发觉孩子的特性加以发展估计是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我想作为家长,第一要用正常的眼光正确的分析好自己的孩子;第二在孩子经历的各种敏感期时,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适合此时发展的环境,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去完成此时的成长;第三:如果孩子达不到我们的期望,我们需要分析背后的原因,而不是把其归咎为孩子的智商有问题而否定孩子;第四:我估计就是等待,等待孩子去按照自己的生长密码去实现自我成长。
平安、健康的成长在我眼里比任何都重要,心理的健康成长、身体的健康成长、安全感的积累、良好的亲子关系将是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成为自己,为自己喜欢的事情执着与奋斗,与志同道合的人生活在一起——在我眼里是一生的幸福。
所以,我想有时放低要求和期望或许是对孩子、对自己都是一件比较明智的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