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4日 小宝三岁七个月零七天
http://s5/middle/3f579514hb000d58ab954&690
照片是今年夏天在乐购时拍的,小人在画画。那时小人很乐忠于在乐购画各种画,而我就坐在旁边时不时的给拍个照片,或默默的坐在一旁看着孩子画画。
最近昕偶尔会在醒来时,烦躁的说自己鼻子堵住了,让她很是痛苦。小人越是着急,鼻子堵塞的情况似乎越严重,往往是脾气越来越大,心情越来越烦。于是乎周末我们带着孩子看了大夫。
这次带孩子去了新的妇女儿童医院,地方大了,宽敞了,但顿时感觉为啥看病的孩子也多了呢!何况我们看的还是耳鼻喉科,并非热门科室,去时排在我们前面就有近30人,望着长长的看病队伍自己很是郁闷,这要等到何时呢!呵呵!“既来之则安之”只能用此来安慰自己,让我稍安勿躁。
昕自娱自乐的拿着病历本充当琴谱,放在凳子上佯装弹起琴来,小人自弹自唱不亦乐乎。突然,耳边传来孩子的哭闹声、大人的呵斥声。我借去看排队情况看下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一对母子,孩子在痛哭着,大人在边上大喊着什么,似乎是因为大人让孩子去做个什么治疗,但孩子——我估计是孩子恐惧这项治疗,或许因为不知治疗过程是如何?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而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孩子就这样和妈妈抗争着,妈妈也在暴怒中大声呵斥着孩子,多半是你不听话,我就怎怎?的对话,突然一声“啪”的声音传来,只见妈妈的手狠狠打在孩子脸上。那一刻自己的心抽搐起来,眼泪含在眼中。无都有偶,在我身旁站着一对父女,爸爸抱着小女儿,他们同样看到了这一幕。爸爸把这一景象当成了反面教材说给小女儿听“你看,不听话就要挨打,你可要听话呀!”汗...为啥大人不听听孩子心里的声音是什么呢?如果听了孩子的心里话,大人又会怎样呢?我不得而知。
这两天在看一本书,名叫“活出自己”,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的书。很喜欢书中的一个观点,三岁前的孩子是用心来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看待大人们的行为,而我们的大人却用自己的想法来看待周遭,正所谓作者所说“我是一切的根源。”——即:世界将会呈现出你眼中的景象,你希望它是怎样它就会呈现怎样的景象。
三岁前的孩子是最最本真、最自然的,他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周围,不高兴时会哭闹、高兴时会大笑、饿了会哭、拉了尿了也会哭,用生命的全部感受着当下的感受。孩子也能敏感的感受当下的氛围,所以经常会出现,大人还没真正发火,孩子却开始哭闹,正是因为孩子早已用心感受到大人情绪的变化。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当我烦躁时,昕会变得更烦躁,更让人难以忍受,不断的找麻烦,其实我想正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到了孩子,让孩子产生焦虑,产生不安全感;当我难过时,表面不会表现丝毫,但昕会第一时间察觉到我的心伤,趴在我的腿上轻声问询我是否难过,用自己的心温暖着我。这就是孩子,他们用自己的心感化着周围,但我们又是如何回报孩子的呢?用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固化的好坏苛刻的对待孩子,要求孩子变成我们心中的摸样,孩子就在大人的威逼下,褪去了本真变得麻木,不再用心感受周遭,最终变得的和我们一样。
自己超级喜欢一句话——爱你所是,而非我想。这就是无条件爱的真谛,我爱你,爱你的本身,而不是爱我希望你变成的样子;我爱你,爱你的存在,而非爱你所做得事。“无条件的爱”说起来容易做来难,毕竟曾经的我们在孩童时,又有几人得到过这样的爱呢!“无条件的爱”对于我们这代父母来说也是一种挑战,这需要我们蹲下来,直视孩子的眼睛,用孩子的心去感受孩子,了解孩子反叛背后的真相,当真相揭秘之后,或许暴怒的我们会谅解,会尊重。
自己也是个爆脾气的妈妈,尤其是在每个月的特殊时段中,爆脾气会因孩子小小的反抗而暴露无疑。例如:今早给昕滴鼻子,昕不喜欢这个事情表示拒绝,我告诉她,昨晚因滴了鼻子,今早就没出现前些天清晨起来鼻子不舒服的情况。孩子也点头认可,但还是拒绝。谈判无果我妥协,我说那咱就晚上滴,行不?昕点头同意。但随后的事情让我很是郁闷,孩子或许还借着这个事情,不愿意穿衣,顿时自己的耐心到了极点大声呵斥了昕,要求孩子自己穿裤子、穿袜子,昕哭着穿上了袜子、裤子,还下地穿好了鞋子。表面上我的呵斥达到了效果,但在孩子心里我这个坏妈妈的形象正在慢慢成长,昕蹲在地上穿鞋子,嘴里哭诉着“我是坏妈妈”。咳!如果有个人这么对我,我也会在心里骂他的。
我把孩子从地上抱起来,放在腿上,轻声告诉她,我为刚才自己的行为向她道歉,妈妈情绪不好,不应该向她大声喊。但妈妈真的很希望昕昕能快点穿好衣服,因为我们还要去上幼儿园。昕听了我的解释接受了我的道歉,和我亲吻,表示理解。
自己一直不喜欢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论调,而且也要求自己永不打孩子,虽然在盛怒之下真想一巴掌打过去,但心中总有个声音在不断的提醒我,不能打孩子,不能打孩子。于是会在偶尔的呵斥之后离开孩子,到一边冷静,这样既可以让自己冷静,也可以让孩子在一边发泄自己的情绪。
在对待孩子的抗拒、坏脾气时,自己的处理方式还有待改善。
1、当孩子放抗时,请静下来,听听孩子到底是如何想的。
2、当孩子犯错时,也请先听听孩子做一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我发现,孩子是因为想帮助妈妈、想助人为乐、想当小帮手而因自己的能力有限做不好事情,但这个过程我们大人都看不到,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一片狼藉的结果,此时我们会很容易情绪激动。我想这时,我们应该在了解真相后,先表扬孩子的好心,再建议孩子下次应该如何。
3、当孩子哭闹时,也请先冷静下来,看孩子哭闹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否是:饿了、困了、或不如意、或大人讲话不算数等等。
4、勇敢的向孩子因我们错误行为给孩子造成伤害而道歉,我想这样孩子才会学会原谅别人、原谅自己。
5、多和孩子拥抱,尤其在孩子哭闹时,将孩子揽入怀中,平视孩子,用心与孩子平等交流。
6、送上 爱你所是,而非我想,提醒自己在心中真正的学会“无条件的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