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9日 小宝两岁五个月二十三天
“妈妈,你给我买小手风琴了吗?”这两天我回家,昕第一句话都如此问我。这些天实在是太忙了,每天的事情安排得满满的,有一种时间不够用的感觉。自然把小人的需求放在了第二位。“对不起,宝宝,妈妈给忘记了,妈妈忙得把你的事情忘记了,对不起呀!昕昕”。昕似乎不相信我说的,以为我和她闹玩,执着的翻看我的包。咳!对不起,昕,妈妈食言了。
今早,昕起来似乎不是很高兴。在床上翻来翻去、滚来滚去。把挡住她身体翻动的被子、枕头、毛绒玩具都通通的摔到一边,当摔到我身上时,我会以同样的方式摔回去。就这样,我靠在床头静静的看着小家伙翻动着,最后昕估计是在床上找不到一个令其感到舒服的地方,选择下床到沙发上去继续她的寻找。呵呵!整个过程我保持着安静,平静的看着小家伙身上发生的一切。
突然,昕对我说:“妈妈,快给我买个小钟表,要不我就生气了!”,呵呵!我没打岔,昕自己嘟囔着也就那样过去了。“妈妈,我要去小蕊蕊家玩”——“今天是工作日,不是休息时间。等妈妈休息了,我带你去小蕊蕊家玩,行不?”——“不,我要现在去”——“蕊蕊妈妈,也要上班,要不我今天问问阿姨周末的时候是否愿意我们去他们家做客,行吗?”得到这样的答案,昕没有继续追究这个事情。这两天,昕总是说要到小蕊蕊家玩,估计这也成了小人的一个小小的心病,一定要找时间把孩子的这个愿望满足了。
我知道,昕正经历着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是很多父母非常头疼、苦闷的时期。这个事情孩子正经历着秩序敏感期、执拗敏感期、自我意识的萌芽及成长,正将意识从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自己。这个事情,我们能为孩子做点什么?我想也是我们这些为人父母应该考虑的问题。
我一直奉行“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在自由中懂得规则、学会爱、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成为自己。这个过程、这一理念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实施起来很难、难的是尺度、难的是孩子心理的把握。有时候,想想爱真的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人成长、勇敢、独立;它也能让人畏缩、胆怯、无助,一切均取决于对真爱的理解、对爱的方式、对爱的态度。
昕是一个敏感、细腻、独立、有很强自我意识的孩子。遇到她不喜欢的事情或东西,你很难用语言打动她。曾经记得自己给她买了一件红色外套,我自认为很漂亮,穿在昕身上也好看,但是昕不喜欢,无论你怎么说她都不会愿意第二次再穿,无奈衣服只能压箱底。在日常生活中,昕也是会表达她的喜好,她不喜欢的人、事都会直接告诉你。我喜欢她这样,我希望她能够成长为一个思想独立的人,能够掌控自己人生的人。遇到昕不喜欢的事情、拒绝做的事情,如果我的劝说无果我会退让,绝不强求。
最近,昕的身上发生了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待她想干的事情,如果你不答应她会用尖叫、哭闹来抗衡。这种尖叫是曾经从未有过的,非常尖锐的声音能持续近10几秒;希望别人都按照她的意思、思路行进,希望他人完全的满足她。最让我头疼的是,有时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尤其在买东西方面,没有目的性、随意性太强。用我的话说,想起一出是一出,还需要别人立马响应,否则哭闹、尖叫。
在这段时期,我曾经动过想动手打她的念头。那份执着的吵闹让你无法忍受。但我始终奉行着坚决不打孩子,无论怎样。可有时看着小人真的很想去踹她一脚发发心中之恨。呵呵!
在孩子经历第一个叛逆期,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我想:
首先还是尊重。尊重孩子的想法、打算,在尊重的基础上理解孩子在特殊事情某种心理上的需要。就像我们大人都会经历某些特殊时期一样。我想在这些时期中,我们都是非正常的、都会某种程度的歇斯底里、都希望他人对我们的完全顺从理解,孩子同样具有这样的心里。她想用抗争来验证父母对自己的爱、测量父母的底线,这个过程如果利用好,我们不仅能保护好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也能让孩子明白如何与人相处、哪些方式是正确的谈判形式,哪些方式更易说服他人服从自己。
记得,曾经在一本育儿书上看过这样的话:家长应允许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但家长与孩子博弈的过程中,应让孩子明白家长是主导者、而不是孩子。
其次:我想就是如何应对孩子哭闹。应先确定孩子在哭闹的表象下面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大人们对自己的疏忽而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孩子借机找事,我想如果这样我们就需要检讨下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在陪伴孩子是完全的付出。
如遇到孩子无理取闹、过分要求,只能采取平静方式。静静的看着孩子、或暂时的孤立孩子让孩子自我安静,走出自我哭闹情绪后,家长对孩子所提出要求的理解,并说明为何家长不会支持的原因。
很少有人喜欢孩子哭闹,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别人的孩子都是永远阳光、听话、顺从、不给自己填一点麻烦。但事实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应允许孩子哭闹、认同孩子的情绪、帮孩子走出情绪从而帮助孩子掌控自我情绪。我想这才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帮助。
最后,我想如果不涉及原则性的问题,我更愿意顺从孩子的意志。这一点在我带昕参加了第一次幼儿园亲子活动之后一度自我思考过。我是否给昕的认同感、支持率太高了,让孩子太尊重自己的意愿。在亲子活动时,昕对自己不想参加的事情、不喜欢的人都会直接表达而无事他人感受。当时我就在考虑是否是因为我的原因没给昕建立好如何在别人面前伪装表达。呵呵!这里用了伪装自己都觉得好笑。
现在,我想我还会坚持以往给昕的宽松环境,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自由的享受童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每当她提出什么想法、要求、设想,在她身边的人永远都是反对或建议她按照别人的想法来生活,我想这个孩子终究不会思想独立、终究会活在别人的意志中。
孩子的独立与自信,在儿时我想最主要的来源于父母,父母的认同肯定,这样孩子才会认同自我,才会形成独立的自我,才会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
第一个叛逆期,发自内心的希望它能快点过去,也希望自己能扮演好一个引导者,引导昕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掌控自我。任重而道远、但我愿为之奋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