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考:你会让孩子永争第一吗?

(2010-06-28 11:01:23)
标签:

育儿

张祯予

第一名

滑滑梯

二岁时光

分类: 育儿路上与您分享

2010年6月28日   小宝两岁三个月十一天

http://s9/middle/3f579514t8a0e684cdd28&690
  终于拍到小宝滑滑梯的照片。真是孩子大了,你让她配合一下回头给你打着招呼时,她也会停下来很放松的回过头来说“妈妈!”

 

   我发现我很多文章的来源来自昕在肯德基或者麦当劳玩滑梯时,咳!住在周围、认识的孩子太少,因此昕昕出门多半没有小朋友同行而是在玩耍过程中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给自己身体及语言上不会带来过多冲击的孩子一起玩。虽然孩子的社会性锻炼的有点缓慢,但毕竟孩子在每一次与小朋友的共处中多少学习着如何相处、如何才能受到欢迎、如何才能共融。

 

    周末我们一家三口会北岭去看老爸,在走到小村庄时老公要去乐购买东西,于是我和小宝来到位于乐购二层的麦当劳,当时麦当劳的游乐场中没有孩子于是这里变成了我俩独自的乐园。我拿出照相机席地而坐,而昕爬上爬下与我一起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特喜欢,当我叫“昕昕去哪里了!”时,昕大声说着“我在这儿,妈妈!”露出头和我打着招呼。

 

   大约十分钟左右的样子,来了一个和小宝年龄相仿的女孩,一看这个孩子的性格很好,总是非常开心。昕和这个小朋友也打成一片,起先两人共同排队上楼梯滑下,后来昕从滑梯走上再滑下,小姑娘的行动能力也足够能让她从滑梯上爬上去,只是从来没有尝试过在小宝的带动下也主动实践。孩子的妈妈在场外看着孩子这一行为估计是孩子摔到,所以温柔的提醒孩子应该走楼梯。我在一旁看着,在孩子爬不上去滑下来时保证她的安全,当孩子滑下来时体验着这个过程开心的笑着。在经过几次尝试后小女孩掌握了如何从滑梯爬上的策略。

 

   当两个孩子都能从滑梯爬上再滑下后,便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秩序,小宝在前、小女孩在后,每次下来后小宝都兴奋得说“第一名”。没想到这种秩序在突如其来的两个男孩的加入打乱了,小女孩跑到了小宝的前面,昕大哭起来,原因是“小妹妹没有让她先爬”。

 

   看到小宝哭了,我把她揽到怀里问其原因后说“昕昕,小妹妹是不是没有按照你心里想的顺序进行游戏呀?”——点头——“那你可以尝试着告诉妹妹,问问她是否愿意排在你的后面滑滑梯,而且在外面每个人都是公平竞争的关系,你不向前没有人会让你的”,昕遵循了我的建议,含着眼泪再次走到滑梯前开始玩起来。但滑过一次之后小女孩仍旧挤到小宝的前面,这次昕昕说“让我在前面”,显然小姑娘似乎没有听到小宝的话仍旧继续自己的活动,看到这一幕昕又一次大哭起来。

 

  我再次把她揽入怀中“昕昕向小妹妹说了,请她排到你的后面是不?”——嗯——“可能妹妹没有听见,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再大声点告诉对方你的想法,好吗?还有昕昕,在家里大人们会让着你,但是在外面大家都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状态,你想得到你希望的就需要和别人去竞争而不是在哪里哭,你说那?”,昕在我的怀里排解着她的情绪,女孩的妈妈看到这一幕一脸抱歉的样子,我笑着说“没关系”,呵呵!是呀!孩子因为争抢不过别人而出现愤怒、委屈的情绪都是很正常的,大人们只能帮助孩子排解。昕在我的怀里哭了会,提出要走,于是我俩背上包离开了。

 

   晚上我们又谈起了这件事情,老公对小宝说“昕昕,你知道得第几名最好吗?”——昕一脸茫然的看着爸爸,——“是第二名,我们不争第一。你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因为爱你而让着你,但在外面大家都是公平的,你要自己去争取想要的东西。”

 

   我想,这次事件让孩子在心理上肯定留下了什么,或许留下在外面要靠自己的种子吧!如果是那样真的非常好。我分析小宝那天的心理状态大概是,因为她正处于强烈的秩序敏感期,她非常尊重自己内心的秩序感,因为前几次“小宝在前,妹妹在后”的顺序在小宝心理形成,当小妹妹破坏之后她极为不舒服,但经过努力她没实现修正而造成唯有痛哭才能表达不悦。正巧我这个妈妈也不会因为她想排第一而帮她去争取,呵呵!

 

   说实话,我不喜欢事事争第一,一切尽心、尽力就好。所以在和小宝在一起时我不会说“昕昕第一名。”第一名的称号固然很好听,但我想它会在无形中给人们带来压力,从小事事力求最好、不好就过不去自己这一关的人,我想他活着会很累,很痛苦。我不想让我的孩子今后遭遇这种境遇。但我会告诉她,事事靠自己,而不是乞求别人的施舍、怜悯、照顾,你想要的就需要自己去争取,无论你用行动、用语言。

 

   大概是年龄的增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社会经验的不断积累,曾经一向不太向别人表达自己想法的姑娘终于也会开口向他人说出不喜欢别人对自己的某些行为。例如:“爸爸,你别要我的脚脚”,“你别动我的东西”等等,看到这一点我很欣喜,因为孩子知道捍卫自己、捍卫自己的想法,不喜欢就应该大胆的说出来,而不要委屈自己。

 

    在第一名前,我们家长似乎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对这一名词的具体理解是什么?我想当孩子面临竞争时,

   1、作为家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看到孩子的失败而大为烦恼,这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

   2、作为家长应该看到孩子没有取得我们希望的成绩时,孩子的付出是否是尽心的,如果是全力我们应该原谅孩子,给孩子莫大的鼓励与支持;

   3、最好在家里别太强化第一的概念,让孩子做自己,让孩子随着自己的心愿,尽心的做事我想别什么都好;

   4、作为家长在孩子遇到类似打击时,父母的理解、一个温暖的拥抱,帮助孩子共同分析都能让孩子从阴霾的心情中走出来,这一次的失利不要紧,关键的是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积极有效的应对;孩子从这件事情得到了什么样的认识;孩子的心态是否能很快地进行调解。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个命题无形中给自己和孩子加了一条绳索。让轻松让孩子明白及时你不是最好的我都一样爱你;让孩子明白你尽心了、努力了,问心无愧,所得结果我们都会接受。

 

发几个视频吧!希望昕昕远在济南的姑姑能看到,成长中的小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