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8日
小宝两岁二十二天
http://s14/middle/3f579514t83b0f4362bfd&690
清明小长假,老公和我带着昕去海边玩。今年青岛很冷,进入四月天气还是阴冷,动不动来个冷空气,但在海边我们还是看到了久违的春色。喜欢昕在花丛中娇娇的样子,祝福昕今生始终有珍爱她的人相伴。
这次回老爸家,小宝出现了很久都不曾遭遇的分离焦虑,这种状态让我始料未及。但每天晚上回家小宝都是开心的在那里玩耍,看不出一点的不适应。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调整,小人的状态慢慢的变好。今晨,不用外公带着外出,而是开心的与外公一起摘菜。
上周四,这种状态逐渐有所改观。周四的时候,我承诺给她买托马斯系列中的双头火车和贴贴纸,顺利脱身。周五清晨,小人和姥姥在床上玩剪贴纸,而我在刷牙洗脸时,我听见小宝在玩耍时,说了一句“妈妈,再见。”今早当得知我要上班时,小宝要求我抱她,满足了这个要求,随后下地自己玩耍,外公买回菜问她,“要不要和外公一起摘菜”,同意后,开心的和外公一起摘菜,我顺利离开。
这次出现这种状况,我这个妈妈是有很大原因的。
第一,爷爷奶奶的短暂离开,我想多多少少给小宝带来了影响。爷爷奶奶的这份爱我没有及时的给予补充。
第二,这次搬家正赶上我身体极其不适,自己负面情绪很大程度上祸及到小宝身上。一看小宝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就对她发脾气,甚至说了恨话“在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类似及其愚蠢的话,使小宝的安全系数降低到极点。
更有甚者,那几天小宝会在睡梦中哭着喊妈妈。咳!看到这一幕,自己对老公说,“昕,那么乖,我们这样对她不公平,我们不要随便对她吆或”
经过一两天的清晨分离焦虑,我思考了自己的行为,决定改变。
改变之一:平心静气像往常一样对待孩子每一个举动、每一个选择,接受她对我的否定,接受她因挑战我的权威而引起小小的破坏。
改变二:上班前抱住孩子,告诉她,“妈妈爱你,妈妈上班是妈妈必须做的事情,这是妈妈的责任,妈妈的离开并不是因为妈妈生宝宝的气而选择离开。”“妈妈永远和你在一起,妈妈永远都爱宝宝”,把这份爱告诉孩子,让孩子相信你短暂离开后还会回到孩子身边。
小宝的改变:虽然对于我的离开发自内心的不愿意,但她知道妈妈是爱她的,这个环境对她是安全的,她也在调整自己让其适应。谢谢你!宝贝,谢谢你如此体谅我!那天看到你虽不舍妈妈的离开,但还是选择接受现实时,我真想把你抱到怀里对你声“谢谢!”
有时看看周围的孩子,看着这些小天使,但处于弱势,自己内心总是有一股忧伤之情。因为他们不够强大,无论在吃饭、行动、喜好上制约于大人,大人们可以因为自己的心情随意改变着对待孩子的方式,而不能容忍孩子某一次的反抗,或许我们小时也有同样的经历,这种情况已根深蒂固与我们的心中。爱孩子,请民主的对待孩子,不要让孩子对你的情绪负责!
前些天突然理解了老公对我发脾的态度,“我不是你的出气筒”,是呀!因为自己内心的不够成熟,总是希望别人来对自己的情绪、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将来负责,但随着孩子的长大,我突然感觉到,我应该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坏脾气负责,而不是应让老公、孩子或他人负责。
始终相信孩子会因为爱而顺从,在孩子还小时,尽量在她的心中种植较多幸福的指数,收集幸福的花朵(这种幸福是建立在规则、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溺爱),竟可能的将负面情绪发泄、表达出来,这样孩子的内心会充满阳光的、相信世界的美好、会乐观进取。随着孩子年龄、认知能力的增长,让他逐渐接受这个世界中的不同点,这个世界并不会只为他生存的现实,这时就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控制情绪,如何排解不良情绪,如何尊重他人。在育儿过程中,始终坚信对待孩子的禁区就是不要轻易说出“你怎样怎样,我就不爱你了,我就不要你了”的话;始终相信拥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不仅能融化大人,更能融化孩子,在孩子心里埋下爱的种子。有时真的很希望昕不要长大,或长得慢些,让我抱她的时间长些再长些。
昕是个顺毛履的小家伙,可以说是吃软不吃硬的家伙。如你强硬的否定她的选择,小人甚至会跳起来反抗,但如果你把你的建议和拒绝的理由温柔的告诉她,她会考虑,如实在不愿意我会判断此事是否触及我育儿底线,如非原则性我会让她小试,这样既保证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让她感到她是被尊重的;但遇到原则性的问题,小人不愿意反抗我多半会把她抱在怀里,告诉她“妈妈知道她的感受,知道她的想法,但这是不允许的”,小人的负面情绪便会在你的怀抱中慢慢消化。现在小宝在不确定某件事情是否会被允许,都会问问“妈妈,宝宝可以试试吗?”“妈妈,宝宝可以做吗?”我喜欢小宝目前的这种状态,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的表现,也是小人在学习遵从规矩的过程。
如何爱孩子是一门学问,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这门学问也变得更加高深,需要你有极大的耐心、智慧应付这个每天一个样的娃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