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序言(2)

(2023-12-17 22:45:31)
八月份,如照序一所言,我录了一个小册子,做了四册:一份贡于父亲照片之下,送了两册给长辈,算是分享,代父阅之,留一册自赏。自赏之余,甚感文字草率,排版稀松,难以入目,况且仅有一年半的时间跨度,薄薄一册。
         以前多人曾建议我汇总一下文字,分发诸友以为纪念,我曾经开玩笑道:等我西去之时,由儿子汇总,告别之时,无需热泪,以电子书相赠,算是时空话别。每此,友人都哈哈笑之,快乐之人自有快乐之言。
        不过首次整理闲文随笔,是为了纪念父亲离去,成册后一发不可收拾:将能够找到的文字全部收录,一时间竟有七百多页,经字体调整压缩亦有五百余页。十年积累,近25万字,虽无质,却有量。想起职场前二十年,在笔记本中遗失的日志随笔,那些都是游历大江南北、见了甚多的名胜古迹、拜访过全国各地客户朋友的记录与感想,实在是可惜了了。
        此番最早的两篇文字,一篇是对先伯的梦记,一篇是代表兄徐锦荣为姑母所作的祭文。这两篇同时期的文字都遗失了,而此两篇则在邮箱里幸存。整理随笔初衷是因为纪念父亲,最早的文字却是为去世的伯父、姑母所作,这亦是冥冥中的定数。最初我为早先的玩笑于心有戚戚,想到此处,万分释然。
        邵女士曾评论本人随感文字,多为堆砌,自娱有余,深度不足,是个兴趣,有利无弊,鼓励坚持发扬。我以为其定性很中肯,本来在朋友圈中发布的文字,一是作记录自娱,二是与朋友圈分享而已,并无虚名之求,稍有网友点赞共鸣,亦是愉快。
       我曾经这样自豪地描述过自己的足迹:幼时读书的乡村小学石桥小学消失了,已经化为农田;初中学习过的红卫初中、左幼初中消失了,也已经化为农田;那个四面环水的中学钟庄中学也更名、搬离乡村、异地办学去了;那个上海铁道学院也在大都市的喧闹中并入到同济大学,异址整合,再也不见清晰的铁路院校的影像;那个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的著名的江动集团在“快鱼吃慢鱼”改制高论中送给了“官僚资本家”,如今也近“化为鸟有”,原址早已荣幸地成为烂尾地产。
        故而,回望无踪,飘零之余,留点无味的文字聊以自赏,不是坏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花果山
后一篇:周末冬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