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孔”感悟记

(2011-08-08 01:34:48)
标签:

曲阜

孔府

孔林

孔子墓

孔庙

一、            曲阜是姓孔的

游“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顺路的事,但也透露着必然。“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工作之余,一直想祭拜下孔二哥。这不,在想与不想之间,就来到了“曲阜”这座孔姓人口占1/5,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所以,曲阜是姓孔的。

在“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的仲夏大暑之日旅游,总是考验人的意志和毅力。但想到很快就能参拜这座儒家圣殿,就一切释然。

二、            孔庙游记

“三孔”中,最值得游览和观赏之处就在孔庙,众所周知,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因此前来参观游览孔庙的人从早到晚一直络绎不绝。放眼望去,不论黄皮肤、白皮肤还是黑皮肤,也不论日本人、韩国人还是欧美人、非洲人等,总在各处攒动。

 孔庙这座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其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即为“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大成殿的28根雕龙石柱给我最为直接的视觉和触觉冲击。这些雕龙柱均以整石刻成,每柱两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柱脚缀以山石,衬以波涛。前廊十根龙柱两两相对,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这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据说乾隆皇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石柱均用红绫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会因超过皇宫而怪罪。

如今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祭孔之处均有“大成殿”,即从曲阜孔庙而来也。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虽然“三孔”处处石碑林立,但越精致、越古老、越有价值的命运越悲惨(文革使然),或被拦腰斩断,或被敲琢伤痕,即使用当今最好的修复术,也无法还原至精美始状。好比一绝色美女被毁容后,即使再高明的医生也回颜乏术。

因此对于躲过一劫的精品来讲,就看其造化了。比如,孔子讲学的“杏坛”中,金代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就未遭受厄运。说来可笑,原因就在于他的姓好,因为他姓“党”,所以老百姓就放了他一马。

三、穿越“孔府”

穿过孔庙的侧门,经过一条两旁簇拥了众多商贩的胡同,就来到了有“天下第一家”之称的孔府。

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孙长期居住的府第与衙署,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府本名衍圣公府。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世为奉祀君,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后历代不断加封,至宋代封为衍圣公。明洪武十年建立独立的衍圣公府。

孔府的主色调无非“灰、白、黑”三色。灰的是砖瓦,白的是墙,黑的就是那高高大大的门。给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孔府的大门,这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相传是清人纪晓岚手书。文佳字美,形象地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这副对联口气之大自不待言,发人深思的是上联“安富尊荣”的富字,下联“文章道德”的章字,从上图可以看出,“富”字上少了一点,“章”字中多了一笔,意思是说衍圣公官职位列一品,田地万亩千顷,自然富贵没了顶;孔子及其学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礼乐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进入大门就来到了孔府的前衙(即办公场所亦或男人会客之处)。前衙有“三堂六厅”。穿过前衙就来到了“内宅”。 “内宅”是孔府家人居住之地,外人不得入内(特别是男人)。这些孔府的女人们,不论你是大小姐或者丫鬟,一律不得出“内宅”,一辈子空守与此,想想当今女人,没有到不了的地方,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可叹可叹!

四、祭“孔林” 记

出曲阜城北,见两行仓桧翠柏,如龙如虬,夹道而立,这就是孔林神道。道中巍然屹立着一座万古长春坊。这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其支撑的6根石柱上,两面蹲踞着12个神态不同的石狮子。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初建时所刻,清雍正年间却又在坊上刻了“清雍正十年七月奉敕重修”的字样。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中雕二龙戏珠,旁陪丹凤朝阳纹饰,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坊东西两侧各有绿瓦方亭一座,亭内各立一大石碑。东为万历二十二年明代官僚郑汝璧及连标等所立,上刻“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十个大字;西为次年二人立的“阙里重修林庙碑”。两碑均甚高大,碑头有精雕的花纹,碑下有形态生动的龟肤。

郭沫若曾说:“孔林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但是对于爱好历史之外的人来说,游“三孔”,人数最少的当属“孔林”,这也有一定道理。因为这里阴气沉沉,树木葱茏,如果是三三两两之人,进入真有胆怯之意。当然也因为这里地势之广的缘故。自汉代以后,经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现在规模总面积达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都要大得多。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

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现在已有十万多株。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如: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等。

   除了树木葱茏不计其数外,就是那些庄严肃穆宽厚高大的碑林了。“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林内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当然,其中令人遗憾的就是有众多石碑也在破四旧时给破坏了。或连根拔起推到,或拦腰斩断,或千疮百孔不计其数。据说最后一任衍圣公孔德成【民国24年(1935年)1月18日,国民政府任命孔子77代孙、“衍圣公”孔德成为奉祀官。】的父亲孔令贻(字谷孙)之墓在文革期间甚至被扒开暴尸并遭鞭尸,这种非人行为理应遭到天谴和报应。正因此,孔德成后去台湾,曾任考试院院长,仍有着“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称号,现已去世。但其誓言绝不回曲阜,绝不葬于孔林。想来这对唯一一位不葬于孔林的“衍圣公”来讲是何其的悲壮!

   当然,对于孔林中的核心——孔子墓,则应当重点介绍一下。在享殿之后的孔子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周长里许。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其中“文宣王”的“王”字,中间这一竖非常长,下面的一横刚好被祭祀用的石台给遮住了,据说是因为康熙来祭拜时,认为自己是不拜王的,因此将其遮住下部。

   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扩大。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其实,我们很多人不知道孔子的儿子孔鲤(一来是去世的早,早过孔子本人。二来是其无建树。),但对其子孔伋甚为了解,主要是因为孔伋作为亚圣孟子老师的缘故。

   对于孔林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有就是这里从未有乌鸦,也无青蛙。与北部地区不论是宫殿亦或庙宇墓地“遍地蛙声一片,树梢乌鸦呱呱”的情形显著不同,难道是圣地使然?!

   而且在孔林中的拍摄的所有照片全部都是方方正正的,没有需要用来修正或旋转方可显正的一张照片,的确很神奇。

   或者神奇的不仅是这些,神奇也将一直持续下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