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姚麦的命中率
让我们先看三组数据:1.MM组合常规赛场均贡献44分,而在季后赛为50.6分,高出常规赛6.6分,;2.火箭队常规赛场均得95分,而在季后赛为101.2分,高出常规赛6.2分;3.姚明、麦迪在常规赛的投篮命中率分别是55.2%和43.1%,而在季后赛上升到68.9%和46.9%。
通过这三组简单的数据对比,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1.火箭队季后赛攻势凌厉是因为姚明、麦迪个人进攻的加强,相对而言,角色球员在进攻端的作用略有下降;2.MM组合攻击力的加强,并不依赖于出手机会的增多,而是源于单位时间内进攻效率的提高。
到目前为止,小牛队在系列赛中最大的败笔莫过于对MM组合的防守。对小将军约翰逊而言,限制姚明进攻的办法几乎只有“撞姚战术”,通过遏制其出场时间来降低威胁,而对麦迪则完全束手无策。但众所周知,麦迪并不是一个以投篮准而著称的后场球员,其职业生涯命中率不足45%,且大有每况愈下之势。就此而言,他在今年季后赛里的表现已属超常发挥,而状态不稳更是姚明的痼疾。因此在第七战中,MM组合在进攻上的临场状态至关重要。
2.老穆的防守
姚明可以不飚分,也可以再度掉进犯规陷阱,但前提是穆托姆博高效的防守。
常规赛的的最后20场比赛,姚明犯规高于5次的4场比赛里,火箭4战全胜,而穆托姆博本赛季单场篮板球10+的12场比赛中,火箭队11胜1负。在季后赛前六战中,穆托姆博上场时间超过18分钟的三场比赛,小牛队得分均未过百,而其余三场,平均得106.7分。
显然,“撞姚战术”并非小牛队的取胜法宝,而季后赛第六战也充分证明了,姚明的存在与否对火箭队的胜负并不一定起决定性作用。在范甘迪眼里,“麦+穆”比之“麦+姚”,并非绝对意义上的下策,事实上,范甘迪对两者的选择往往标明着立场上的取舍——要防守还是要进攻,主攻外线还是主攻内线。
第六战进一步印证,穆托姆博是一个比姚明更令范甘迪信赖的防守者,而其对篮板球的保障,也为小个阵容的防守反击和外线二次进攻提供保障。因此,最后一战中,姚明一旦进攻不利或犯规过多,穆托姆博将不可或缺。
3.如何防守诺维茨基
对诺维茨基这样的球员,35.1%的命中率足以证明其遭遇了何等“惨无人道”的范氏防守。但在派谁来防诺维茨基的问题上,范甘迪显然走了弯路。第五战,用帕吉特首发而弃用鲍文无疑是一个败笔,这让麦迪实际肩负了太多的防守重任。幸好在第六战中,范甘迪已经开始做出调整。
另外,对一个核心的内线球员的防守,仅仅对自身进攻施压并不足够,更重要的是阻断他与队友之间的联系,否则小牛将很可能重演第四战中由外至内再由内至外的经典进攻套路。
4.压低外线火力
第六战取胜的关键,是在压低了小牛的外线命中率,整场比赛,其远投命中率只有26.9%,尤其在第四节,外线彻底哑火。而在前五场比赛中,小牛的外线命中率高达47.5%。而从范甘迪九年的执教生涯考察,也只有强硬的防守,才是范家军的制胜之道。如果诺维茨基与丹皮尔继续疲软,那么小牛队的外线,无疑将成为大决战的主攻点。但一个尴尬的问题是,善攻轻守是火箭队后场球员的通病,唯一一个防守坚韧的麦迪,也要把大部分精力用于诺维茨基。因此在防守上,范甘迪能否用强势的集体战术来弥补个体技术的不足,也是左右胜败的关键。
让我们先看三组数据:1.MM组合常规赛场均贡献44分,而在季后赛为50.6分,高出常规赛6.6分,;2.火箭队常规赛场均得95分,而在季后赛为101.2分,高出常规赛6.2分;3.姚明、麦迪在常规赛的投篮命中率分别是55.2%和43.1%,而在季后赛上升到68.9%和46.9%。
通过这三组简单的数据对比,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结论:1.火箭队季后赛攻势凌厉是因为姚明、麦迪个人进攻的加强,相对而言,角色球员在进攻端的作用略有下降;2.MM组合攻击力的加强,并不依赖于出手机会的增多,而是源于单位时间内进攻效率的提高。
到目前为止,小牛队在系列赛中最大的败笔莫过于对MM组合的防守。对小将军约翰逊而言,限制姚明进攻的办法几乎只有“撞姚战术”,通过遏制其出场时间来降低威胁,而对麦迪则完全束手无策。但众所周知,麦迪并不是一个以投篮准而著称的后场球员,其职业生涯命中率不足45%,且大有每况愈下之势。就此而言,他在今年季后赛里的表现已属超常发挥,而状态不稳更是姚明的痼疾。因此在第七战中,MM组合在进攻上的临场状态至关重要。
2.老穆的防守
姚明可以不飚分,也可以再度掉进犯规陷阱,但前提是穆托姆博高效的防守。
常规赛的的最后20场比赛,姚明犯规高于5次的4场比赛里,火箭4战全胜,而穆托姆博本赛季单场篮板球10+的12场比赛中,火箭队11胜1负。在季后赛前六战中,穆托姆博上场时间超过18分钟的三场比赛,小牛队得分均未过百,而其余三场,平均得106.7分。
显然,“撞姚战术”并非小牛队的取胜法宝,而季后赛第六战也充分证明了,姚明的存在与否对火箭队的胜负并不一定起决定性作用。在范甘迪眼里,“麦+穆”比之“麦+姚”,并非绝对意义上的下策,事实上,范甘迪对两者的选择往往标明着立场上的取舍——要防守还是要进攻,主攻外线还是主攻内线。
第六战进一步印证,穆托姆博是一个比姚明更令范甘迪信赖的防守者,而其对篮板球的保障,也为小个阵容的防守反击和外线二次进攻提供保障。因此,最后一战中,姚明一旦进攻不利或犯规过多,穆托姆博将不可或缺。
3.如何防守诺维茨基
对诺维茨基这样的球员,35.1%的命中率足以证明其遭遇了何等“惨无人道”的范氏防守。但在派谁来防诺维茨基的问题上,范甘迪显然走了弯路。第五战,用帕吉特首发而弃用鲍文无疑是一个败笔,这让麦迪实际肩负了太多的防守重任。幸好在第六战中,范甘迪已经开始做出调整。
另外,对一个核心的内线球员的防守,仅仅对自身进攻施压并不足够,更重要的是阻断他与队友之间的联系,否则小牛将很可能重演第四战中由外至内再由内至外的经典进攻套路。
4.压低外线火力
第六战取胜的关键,是在压低了小牛的外线命中率,整场比赛,其远投命中率只有26.9%,尤其在第四节,外线彻底哑火。而在前五场比赛中,小牛的外线命中率高达47.5%。而从范甘迪九年的执教生涯考察,也只有强硬的防守,才是范家军的制胜之道。如果诺维茨基与丹皮尔继续疲软,那么小牛队的外线,无疑将成为大决战的主攻点。但一个尴尬的问题是,善攻轻守是火箭队后场球员的通病,唯一一个防守坚韧的麦迪,也要把大部分精力用于诺维茨基。因此在防守上,范甘迪能否用强势的集体战术来弥补个体技术的不足,也是左右胜败的关键。
前一篇:有多少2比3,可以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