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为何免职
(2009-12-13 21:34:09)
标签:
杂谈 |
教育部长为何免职
不久前,教育部长周济在任期内被免职了。媒体报导,周的下课,是因为推动教育改革不力,受到各方抨击后被免职的。
想当初周济以学者兼专家的身份出任教育部长职务,这种资历是空前的,因而被各方寄于厚望。周济有着留学美国的经历,又曾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武汉市市长等职,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接掌教育部,应当是驾轻就熟,局面顿开。谁知事与愿违,最后竟走了麦城。
墙倒众人推,网络上的舆论大都是批评他的。
不过也有人为他鸣不平的,理由是:当前的教育领域是一塘混水,教育部长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使,谁来干都一样。
笔者赞同这种看法,不能成败论英雄。
据媒体报导,在周济任上,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是抓得很有成绩的,因此他又获得了第二期任职。同样是媒体报导的,周济曾数十次下去考察农村中小学,调查农村教育现状,努力推动全国“普九”工作完成。熟悉他的人称誉他为“平民部长”,他身上没有官气,永远像个教师。
他的朋友们透露,他为人低调,从不拉帮结伙,他多次工作变动,从来不带秘书前往,都是孤身一人去上任,一身正气。他的勤奋和正派,是足可称道的。
总之,现在有这种作风的高官是太少了。
然而……
如果要怨,是周济的官运不顺,他任职这六年,教育界正逢多事之秋。
首先,大学扩招以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严重地困扰着中国,家长们怨气冲云宵,责怪政府无方,最后自然迁怒于教育部,各种指责纷至沓来。
一些大牌高等院校频频向教育部要权力、要政策,教育部十分为难。一个政策,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稍不慎,则出乱子。
许多海归回来的专家学者,眼界开阔,他们架起重炮,猛烈地轰击教育部: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扼杀人性……
在海归们眼中,中国的教育现况一无是处。
在一片批评声中,中国人似乎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些专家提议:“取消统一高考制度,由各高校自行招生。”
一些人士要求:“取消重点学校,保障教育资源平等享受。”
一些家长要求:“要给学生减负,取消作业,学校不要补课。”
另一些家长不同意:“不能不给学生补课,否则高考时吃亏,一辈子就完了。”
回想一下,政府很早就提出了要给学生减负,然而学生负担越来越重。
当初为了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窘境,大学招生数量不断扩大,同时增加大学生读书费用来寻求平衡。
谁知我们国家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望子成龙之心,家家一样。
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文凭泛滥,由于人才过剩,连一些营业员、销售员岗位都是非本科生不招。
可以预见,今后十几年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而对于什么是中国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社会主流意见并未形成共识。许多专家学者仍忙于讨论怎样改革中国的高考制度,怎样为学生减负,这一切都是隔靴搔痒,不能解决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他们自然也得不到广大家长的支持。
中国教育正处在混沌之中,教育部长是一个难当的差使。教育改革本身充满了风险性和不可预见性,当事人往往动辄得咎,即使有所突破,也是众口难调,众望难餍,吃力难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