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天坑大石围喀斯特石围群旅游 |
分类: 经济/历史/社会 |
“杂述与游感”之十一:《叫天坑的原因》
今天去了广西乐业县的大石围,又叫石围群或天坑,乐业天坑群在方圆不到2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里,分布着24个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目前已开发的有大石围天坑、白洞天坑、穿洞天坑等,其中大石围天坑为乐业天坑群中的代表,大石围天坑群位于乐业县同乐镇刷把村百岩脚屯。大石围天坑东西走向长600多米,南北走向宽420米,垂直深度613米,象个巨大的火山口,四周似刀削的悬崖峭壁,异常险峻。大石围底部有人类从未涉足过的地下原始森林,面积约9.6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原始森林,并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称为“天坑博物馆”、“世界岩溶胜地”, 其形成于大约6500万年以前,是一块鲜为人知的秘境,是世界上罕见的旅游奇观。
天坑,地理地貌上命名为“喀斯特漏斗”,当地人称为“石围群”。关于天坑的形成,众说纷纭,科学地讲,天坑的成因有四:乐业地区是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地质构造的“S”形旋扭构造使岩层产生了深度很大的扩张性裂隙;乐业充沛的降雨使雨水沿裂隙溶蚀岩体,形成地下水系统即地下河,并整个岩层垂直塌陷;乐业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受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互相挤压抬升的造山运动的影响,地表不断往上升,而地下河系统不断向下侵蚀,才会使天坑越来越深。
1973年,广西地质专家傅中平到乐业进行地质情况调查,曾对乐业大石围天坑进行初步调查,1995年11月,有关杂志组织有关专家对大石围天坑进行了考察,并把一些图片和数据资料刊登在杂志上。1998年3月4日,探险摄制组及科考专家第一次进入大石围天坑及地下河内部,1999年11月9日,第二次进入大石围。2001年2-4月,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美国洞穴基金会和英国牛津大学洞穴联合会组成的科考队对乐业天坑群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中央电视台等二十多家媒体跟踪报道科考成果,“大石围”一个响亮而陌生的名字也随着众多媒体的连续报道而名扬海内外,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后一篇:《关于基金违约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