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2日上午,北京。“十大纪录片导演《看佛山》”首映式,在北京中央新影集团标准放映厅举行。

“十大纪录片导演《看佛山》”,是由市委宣传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佛山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大规模主题纪录片创作活动。自4月17日活动正式启动以来,时间、周兵、张以庆、孙增田、梁碧波、陈真、李汝建、王韧、干超、张元等十位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率200余影视精英投身佛山拍摄,与佛山电视台一起为佛山留下了近4000分钟的珍贵影像,并最终浓缩为10部风格各异的短片。
纪录片是有思想的,有精神追求的,有艺术追求的。高峰也认为,通过纪录片《看佛山》可以看到十大导演的风采、风格、思想体现和艺术追求。
著名电视人、《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等栏目创始人时间被问及此次创作感受时说,这次佛山既给投资,又不限定选题,反而让他不知所措。“这种创作状态之前几乎没有过,主题创作一般我们都是按照规定要求去作东西。”于是,他非常小心,并成了十大导演中选材“最繁琐的导演”。因为“怕对不起这次创作”。

《看佛山》十部纪录片简介
《佛山听禅》(张以庆)
该片涉及宗教、历史、陶瓷、冶炼、粤剧、粤菜、功夫、山水、市井、民俗、现代制造和高科产业等领域。抓取以上可视、可听、可感的特有元素,诠释一个佛在佛山,禅在人心的想法,不仅仅是赞美,也是一种鉴戎,进而将一个理想社会的憧憬寄托在佛山这个美好的地方。
《康有为•变》(孙增田)
该片选取康有为在佛山的活动作为主要内容——重点表现1913年11月13日,康有为返回佛山南海银塘乡,浅葬母亲和弟弟于家族墓地。此片以今天的视角,审视这段历史和康有为这个历史人物。形式新颖、风格独特。
《他乡故乡》(时间)
本片以两条线索的交织和互衬为主体设计,拍摄一位农民工人大代表和一对舞坛夫妻在佛山用他们的乐观、勤奋和对生活的执着改变着自己的人生,同时改变着他人,改变着佛山;镜头捕捉了他们生活在佛山、梦想在佛山的感人瞬间,记录他们的信念、观念,和这座城市所赋予他们的舞台。
《食色声香》(周兵)
一个小弄堂里,一位朴素的老人年复一年的制作着看似简单,却很精华的食品;在珠江一个小支流的河边,一块不大的绿草地上,一种独特的色彩就这样被制造出来;古琴和功夫在城市间交错;佛山祖庙里,朝拜祈福,反思忏悔,净化心灵的人们。四个场景,四个故事,一个真实的佛山。
《潘玉书》(梁碧波)
选取佛山石湾陶艺大师潘玉书生命历程中的典型故事,以事业和爱情的交织,以大量光辉的潘玉书公仔作品展示,塑造人物形象。同时,选取佛山的典型建筑,如祖庙、仁寿寺等地,关照人物和场景;选取佛山巨大的泥土产业,关照历史和现实。
《师傅》(张元)
走进佛山百年武馆鸿胜馆,走进蔡李佛拳武师梁伟永的生活与内心世界。以一个人的视角,展现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节。
《根叔》(陈真)
通过佛山大头佛艺人根叔的人生经历,串联起佛山的城市历史发展,及龙舟、武术等民间艺术传统。以一个人的视角,展示宏大的城市镜像。
《自梳女》(王韧)
平实的纪录,探索自梳女神秘的内心世界,诠释这个特殊族群的人生轨迹。
《有时想起》(干超)
该片选取三个人,三组人象征三种背景,即佛山的传统文化、工业产业、艺术未来。他们分别都在做一件看似重复发生的事情,他们都处在一个单纯的空间,这一切在旁人眼中看上去很孤独,每个人都有一个铭记于心的故事,在生活里,在面对未来的时候,往事与感悟成长为一个大大的世界,承载着满满的感情。这是因为他们有记忆、有信仰、有归宿。这是佛山的普通人,而他们也写着佛山的历史
《上学路上》(李汝建)
本片以老人带孙儿走在上学路上为拍摄主线,通过多个有意味的情节和细节,串连起佛山街头有特色的景、物、人、事。通过一人、一事、一景、一物的相互连缀和作用,诠释今日佛山人之文明、之幸福、之美好。
“对一个城市文化的总结和宣传,真的是需要像纪录片这样的形式,这才是最完美的。”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中央新影集团总裁高峰说,全国性的纪录片会议多次在佛山举行实属罕见。正是因为佛山对纪录片的尊重和支持,正是因为佛山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有了“十大纪录片导演《看佛山》”的壮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