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3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方法
(2009-07-07 14:35:46)
标签:
链路控制差错控制数据链路层it |
1.3.4.3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方法
1.前向纠错
接收方收到数据后,自动将错误改正过来。但这种方式开销较大,不适用于计算机通信。
2.检错重发
接收方收到错误帧后回送否定,发送方进行重发。为防止丢失帧设定定时器来确定,超时重发。接收方依靠帧编号来进行数据的组合。
常用的检错方式是CRC循环冗余检错法
1.3.4.4基本的链路控制规程
1.面向字符型链路控制规程
规定了一些特殊的非打印字符作为帧的定界符,以实现同步。另有询问、确认等10个传输控制字符。分为两类:
一类是规定特殊字符为定界符另一类为以帧的长度来实现帧的分界。
2.面向比特型链路控制规程
(1)报文均以统一的帧格式进行传输。
(2)采用特定的为组合进行同步。
(3)帧中的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完全独立所传的信息不受位组合的限制透明性较好。
(4)连续发送提高了传输效率。
如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HDLC)。
1.3.4.5数据链路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高级数据链路层协议HDLC。
1.通信站的类型
(1)主站:主站负责控制链路的操作和运行,主站向从站发送命令帧,接收来自于从站的响应帧。在多站链路中管理各从站的链路。
(2)从站:在主站的控制下运行,无链路控制权,不能直接通信。
(3)复合站:同时具有主站和从站的功能。
2.链路结构
(1)不平衡型结构:即链路上有主站也有从站。
(2)平衡型结构:两个复合站点对点连接而成。
3.数据的响应方式
(1)正常响应方式(NRM)
一种不平衡结构中的操作方式,从站得到允许后发送一个或多个响应帧及最后一帧。主站负责整个链路的管理,负责超时重发等各种恢复性操作。适用于不平衡多点查询链路结构。
(2)异步响应方式(ARM)
从站控制超时重发,并且在未明确得到主站的命令时可以发送数据。
(3)异步平衡方式(ABM)
用于平衡结构中,可以一帧可以多帧,不必等到另一个复合站的同意就开始传输。
4.HDLC帧格式
8 |
8 |
8 |
可变 |
16 |
8 |
标志F |
地址A |
控制C |
信息I |
帧校验FCS |
标志F |
HDLC规定了长格式帧和短格式帧两种,长格式帧包含数据和控制信息,短格式帧只有链路控制信息。
标志F:是一个独特的8位序列(01111110)来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帧长不得小于32位。
地址A:在命令帧中给出执行该命令的从站地址,应答帧中是做出应答的站的地址。允许地址扩充,通过保留低位为0来一次扩充。
控制C:用来表示使用帧的类型和序列号,也可以用来传送命令。
信息I:实际传送的信息,长度和缓冲区的大小及信道差错率的函数有关。
帧校验F:可以使用16Bit或32Bit帧校验序列进行差错控制。
5.HDLC帧类型
(1)信息帧:用于传输信息的帧,具有完全的控制序列。
(2)监控帧:用于实现监控功能的帧,完成回答、请求传输、请求暂停的功能。
(3)无编号帧:用于提供附加链路控制功能的帧。
6.HDLC流量控制
克服通信的拥挤和阻塞现象。流量控制的方法有发送等待、预约缓冲区、滑动窗口、许可证和限制管道方法。
7.HDLC信息交换过程
建立连接、建立链路、数据传输、拆除链路、拆除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