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孩子的点灯人

(2009-07-25 10:52:55)
标签:

阅读

力量

妈妈

女儿

分类: 妈妈心情日记

做孩子的点灯人

 

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里这样描述,那个人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

其实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每一个时期的点灯人,记得我小时候,那时的农村教育除了课本以外就几乎没有其他的了,我好像不是个特别踏实爱学习的孩子,在上一年级前上过几个月的学前班,学过什么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只有一件事情记忆犹新,我骑在那个叫赵璞的男孩背上把他狠揍一顿做孩子的点灯人,想来这个男孩现在肯定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了,不知他还记不记得我这个当时柔弱的小女孩的暴力行为。因为这,我记下了他的名字。有时我不想上课了,还会装肚子痛,把老师蒙骗过关送我回家,然后管妈妈要桔子罐头吃,妈说去诊所看看吧我死活不去。现在想来妈妈怎么会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呢,只是不揭穿我罢了,再说对于6岁就上一级的我,妈从来没有过于严厉的苛求过,甚至于还帮我写过一次作业,所以,在当时的贫困的家庭环境里,我一点都没有爱的缺乏。妈妈喜欢看书,除了做针线活,地里的农活,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外,总是能借来书看,每次她看了放一边的书我都是一本本看完的,虽然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内容丰富的儿童文学,但是不论什么样的书,我都喜欢,虽然字还认的不大全。包括风靡的琼瑶小说,上中专时很多同学特别热衷时,我都是在小学阶段已读过的。所以说,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性格、爱好有很大的熏陶,我的妈妈的爱好不经意的感染了我,她对于我来说就像那个点灯的人,让我懂了从书中可以看到生活中没有的东西,并能从书本延伸到生活。

听过一堂专门研究儿童教育的老师的讲课,他说,要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即使你的工作与书籍离的非常遥远,你也要在晚上抽出时间,让孩子看到你在看书,那么她(他)就会想,哦,原来每个人都是需要看书的,大人都不上学了还要看书啊。就是书的内容你再看不进去,你也要装装样子,只要不把书本拿倒了就行。想想看,很有道理,这就是让家长给孩子做个榜样看,然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看书是强于看电视与玩电脑的,不但在于书能让人思考,而且对孩子的性情的培养很有好处。看的书多了,词汇自然而然的就聚集到的脑海里,到写作文时,就不会流水帐一样寡淡无味,妞很小的时侯,就指着花花绿的东西说:妈妈,五六颜色的!让我非常欣喜,可能就是我给她读过的故事里的词,她就用上了,而且用的特别好,虽然是五六颜色而非五颜六色。我说:去看看阳台上花儿蔫了没?她不一会儿来汇报:妈妈,没有枯萎!我当然没有教过什么是枯萎,可是她那么小就可以正确的用上了,这就是中国文字的感染力,让一个水小的孩童能通过倾听的感知到自由的运用。所以,每一个母亲,不论她是什么样的文化程度,都可以拉着孩子的小手,一步步引导她通往理想的道路,都可以做那个点灯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