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戏写手奇闻录(一)

(2006-08-02 13:17:57)
游戏写手奇闻录
——你熟悉的人和你不熟悉的事

把时间倒退个7、8年,就算打死我,我也不相信[AOQ]cat这家伙能写稿子、做编辑。那时候[AOQ]cat在北京机场附近一家做消防器材的公司上班,穷的叮当响。别说写稿子了,我甚至怀疑他是否读得懂别人的文章。这就表示,假如换个角度来说,[AOQ]cat在那时也同样不会相信,就我这么个刚上高中就被学校开除的家伙后来竟然可以每月拿几千元的稿费。

所以结论是:人生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具体对我而言,在写稿子这件事上最意想不到的,就是与可爱多的相识。这件事恐怕要从我为什么会写稿子讲起。那时候我还在玩UO,是个在游戏里杀人越货,并在论坛上脏话连篇的PK。有个在游戏里被我杀,又在论坛上被我骂的玩家挑衅说:“有本事你写文章去啊。”现下回想起这个情景的时候,常常觉得可笑,因为PK也好、骂架也罢,都很难跟写文章扯上什么关系,所以我既不理解当时那位朋友怎么会给我提出这样的建议,也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受了这句话的刺激,开始写东西。

当然,那时候写的东西只是发在一些UO论坛上,与其说是文章、稿子,不如说是帖子。在我所写的帖子中,有一篇名叫《久久难忘平静的湖》的读后感,导致了我与可爱多的相识。因为这篇读后感所评论的,就是可爱多在《大众软件》上连载的UO小说《平静的湖》。

其实,当时那一代成名的作者譬如cOMMANDO、Salala等,都写过以UO为题材的小说、杂文,并且都比《平静的湖》要有名。但我却惟独喜欢《平静的湖》,因为这篇小说的内容最贴近UO,描绘的故事也最真实,最让人向往。而当可爱多看完了我写的读后感,她居然主动通过QQ联系到了我。

这件事的有趣之处在于,假如我当时是给cOMMANDO的《与我同行》写读后感,我相信他绝不会为此来找我。cOMMANDO给人的感觉是不卑不亢的,对任何人既不仰视也不俯视,仿佛不论谁对他有什么评价、意见,都与他没什么关系。

可爱多找我的原因,在于没想到会有人为她的小说写读后感,但在找到我之后,却无话可说,只是把她的一个论坛:新圈地走廊介绍给了我。新圈地走廊是一个很私人化的小圈子论坛,论坛需要可爱多亲自通过审核之后才能进入,却云集了包括前CBI执行主编纯银在内的,众多业内早已成名的编辑、作者。而[AOQ]cat也被我介绍了进来。

从[AOQ]cat进了新圈地走廊,直到最后新圈地走廊论坛关闭,前后半年左右的时间里,他只发过一个帖子,并且始终在规劝我不要发帖子。理由是这论坛里云集了太多写东西的牛人,所以我们要有自知之明。对于[AOQ]cat的规劝,我倒并非听不进去,但之所以我不但继续发帖子,而且还因为和cOMMANDO吵架而被封了号,和废狗有着很大的关系。

先前说过,新圈地走廊是一个很私人化的论坛。私人化的论坛就意味着假如你和这里的人不熟,就无法享受与大家一样的待遇。比如说,说话不可以带脏字。但我在先前还说过,我在UO论坛里是脏话连篇的,所以版主cOMMANDO就删了我的几个回复。而废狗在帖子却没有因为带脏字而被删掉。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今天看来实在正常的很。比如纯银的喜悦公社就对于熟人和生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帖要求,并且坛子里的作者们也都十分排外,金家潘爱徒刚从MOP到喜悦公社的时候就曾遭到过除我之外所有人的谩骂。——这倒并非我不排外,因为金家潘爱徒是我介绍来的。

虽然在新圈地走廊消失了几年之后,我做着与当初cOMMANDO并无分别的事情,但在当时,这种小圈子化的氛围是让我难以接受,甚至忿忿不平的。更可恶的是,我在新圈地走廊发的一些稿子被认为水平不够。但《三联周刊》的一位作者抄袭了我的《UO杂谈之南腔北调》并发在论坛里的时候,却大受好评。顺便一提,《UO杂谈之南腔北调》这篇稿子后来被纯银登在CBI上,还被读者反过来指责我抄袭、一稿多投。

这件事给予我的启迪是:名气很重要。为什么同样一篇文字,署上我的名字登出来就被人认为水平不够,但署上别人的名字登出来就能被人称赞?其实这样的疑问充斥着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譬如说同样的一个垃圾游戏设定,放到《传奇》里玩家可能就认为这游戏垃圾,但放到《魔兽世界》里玩家可能就认为是自己垃圾,玩不懂这么好的设置;譬如说同样是“我家门口有棵树,一棵是榆树,另一棵也是榆树”,假如我写出来给编辑,编辑会说我骗稿费,但鲁迅先生写出来,就是经典,老师还要布置作业让我们分析他为什么这样写,意义何在。

这就是说,其实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只在意话是由谁说的,而不在意谁说了什么话。所以这些年来在我的耳边,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人说:“鲁迅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王朔其实没什么了不起”,“海岩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等等这些,都“没什么了不起”,——因为,他们不过是把大家都知道的观点总结归纳,写了出来。但我认为,其实这些人都很了不起,因为同样的话你说了没人听,他们说了却有人信。这是因为他们比你有名气,全中国13亿人,能在这么庞大的数字中脱颖而出,不论用了什么手段,就是了不起。

我并不想以此来批判大众的盲从,只是因为当时发现了这一点,并且很不满。但之所以几年之后的今天我认为这样的事其实正常的很,却不是因为经历得太多所以习惯了,而是因为终于我自己也在一定范围内有些名气,范围大不大是一回事,但我写出的文字多少还有那么两、三支持者,于是也可以通过总结归纳别人的观点换得稿费并受人赞美,心理多少有些安慰和平衡。而我之所以会去排挤其他人,则是希望他们也能早日明白这个道理。但至于仆竹、司马裤腿等人又为什么在纯银的喜悦公社排挤别人,我无从知道。

总之,对于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的罪魁祸首cOMMANDO,被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恨得咬牙切齿。我猜,曾经和现在许多怒骂过鲁迅、王朔、韩寒的人差不多也是这么个心态。中国人向来习惯于难得糊涂,有朝一日明白了自己的愚蠢,心理承受能力稍微差点如我的人,恐怕都承受不来。但能欣然看他们文章的人,也未必就是坦诚面对自己的愚蠢,多半是认为他们说的不是自己而已。

所以,我那时的志向就是,终有一日我的稿子会写得非常好,好到cOMMANDO向我约稿时,即便我骂他傻逼,但他依旧会笑脸相迎说:“是,我是傻逼,但求您赐我稿子。”时至今日,cOMMANDO曾不少次向我约稿,但我始终没骂过他傻逼,也猜不出假如骂了他,他会有怎样的反应。因为,如前文所说的那样,cOMMANDO给人的感觉是不卑不亢的,仿佛不论谁对他有什么评价、意见,都与他没什么关系。而cOMMANDO对我删帖、封号的事,后来我也已经不再记恨了。

幸运的是被封号以前,我就已经在新圈地走廊认识了纯银。需要说明的是,认识纯银很幸运是我在后来才认识到的。起先,我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遇到了这位对我有知遇和教导之恩的编辑,并以此作为我写稿生涯的起点是莫大的不幸。这就要从纯银个人的经历简单说起。纯银早先是知名的网络写手,名叫午睡的夜叉。虽然至今许多作家依然对网络文学嗤之以鼻,但网络文学总归比游戏稿子的水平要高得多,所以作为一个从网络写手转行进入游戏业的编辑而言,纯银自然认为大多数游戏稿件都不堪入目。

所以,纯银对他手下的作者要求大都非常苛刻。举个例子来说,纯银曾向[AOQ]cat约过一篇1500字的文章,但对稿件的要求却写了足有1800字之多,那次约稿直接导致了[AOQ]cat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放弃了写稿。——而我是纯银在CBI的编辑生涯中,给他写稿子数量最多的作者之一,和我同时代的作者,譬如于翔等人都曾评价说我是纯银手下的第一红人,所以不难想象那两年我写稿子苦到了什么份上。

基本上,我给纯银写的每一篇稿子,都是提前至少一周写完,然后经历至少3次返工才完成的。但即便如此,纯银在许多时候依旧不满意,直到截稿的当晚还要无可奈何的再帮我加工一下。这样的编辑,在我写稿将近6年时间里仅此一位。

其他编辑比如罪XX,则通常都是在截稿的前2个小时,告诉我务必帮他凑篇4000字的文章出来填版面。自然,写出来的都是垃圾。罪XX会评价说:“这次的时间太仓促了,下次必然提前半个月约稿,让你写出绝世美文来。”但每个下一次差不多都是在截稿的前2个小时里。

我在纯银手下发的第一篇稿子是《网络游戏在中国》,这稿子贴在新圈地走廊时被他看到,于是回帖问我能否拿去刊登。我欣然同意,并称呼他为“午夜的睡叉”。也许是为了向我解释他其实没有在“午夜”时“睡叉”的习惯,所以纯银要走了我的联系方式。

我在QQ上对纯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写过很多稿子,你都可以拿去发,只要让我有个说话的地方,不用给稿费我也愿意给你写东西。”我得声明:首先,我这样说绝非是拿免费做幌子骗纯银的版面来使自己出名,只有《征途》才会打着免费的旗号骗玩家去玩,然后敛财比点卡都狠。其次,只要让我有个说话,——但必须是允许我说真话的地方,不给稿费也愿意写,这是我写稿将近6年以来始终遵循的原则。

这个原则随着游戏行业几年来的发展,正越发难以遵守。这就要说到游戏媒体的尴尬。游戏媒体之间的竞争在我看来是低劣而不思进取的。几年来游戏媒体所谓的进步与发展,仅限于印刷质量、纸质、赠送光盘、页码增加、开副刊、这些硬件条件,内容的水准则随着硬件条件的进步呈现明显的反比。原因无它,硬件条件的发展,其起因是广告销售额的提升,而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广告销售额。而广告销售额在游戏这个行业里与内容的质量有严重冲突,是以牺牲刊物质量为代价换来的。

据我所知,不少游戏刊物的发行价是略低甚至远低于成本价的,杂志的盈利与否完全取决是否有足够多的厂商投放足够多的广告。这其实是一个为了达成三方共赢局面而产生的媒体运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厂商通过广告起到了宣传作用,媒体因为广告而有了生存的根本,读者因为广告减少了购买刊物所需的费用。

但是问题在于,当杂志销量、发行价与成本价的差额,以及广告额三者的比例失调,出现游戏媒体的生存完全依赖于厂商的广告而非读者的情况时,媒体的定位以及服务对象就出现了本质的变化。编辑部就不再是杂志内容的开发者,反变成了厂商眼中媒体的客服部门,其工作就由给玩家提供满意的内容,变成了给广告客户提供满意的内容。

可以说,游戏媒体正在用一个原本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集体自杀。因为这一本质的变化,使得三方共赢变成了三方受难的局面,并且恶性循环。厂商因为缺乏有媒体经验的专业文字工作者,无从辨别所提供的文章质量的好坏,其文章严重影响了刊物质量。刊物质量的直线下滑,导致读者失去兴趣,于是自身公信力消失,成了厂商的喉舌。在读者对刊物失去兴趣后,丧失了公信力的刊物,其销量的跌落又必然会导致广告收入一同下降。而当刊物意识到自己处于死亡边缘时,想重新调整内容唤回读者无疑是痴人说梦。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媒体其实是最大的受害者,读者其次,厂商受害最小。因为没了平面媒体,厂商还可以在网络媒体上打广告上文章。游戏媒体乃至大众媒体近两年来一直在呐喊着受到网络媒体的严重冲击,我认为这冲击其实就是自找的活该。在国外,网络媒体是站在新闻收费的基础上对平面媒体进行冲击的,两者之间站在收费的擂台上较量,拼得是谁能提供更好的内容。

但国内的媒体则是站在免费的擂台上过招,以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经济能力,想支付网络媒体新闻费用那是天方夜谭,这就意味着网站才是唯一需要靠广告维持生存的媒体,而中国网络媒体所提倡的海量概念也直接导致了网络媒体的内容质量必然参差不齐。

所以,在中国平面媒体想不受网络媒体的冲击,自然应该从内容上下手。时效性、灵活性远低于网络的平面刊物,想拿免费和劣质去跟网媒拼个你死我活,摆明了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别的不说,网络媒体增加10个广告位只需几条代码,平面媒体要全都10页、10页的增加广告页,赔得起么?

国内不少游戏媒体的改版、倒闭都因此而起。今天翻开随便哪本杂志,如果看到封面和先前增设的广告位经常用的是美女图片或者自己网站的广告,甚至是一些漫画作品来填版面,基本上那都是垂死挣扎的表现。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CBI的内容质量自然也是日渐下滑。好在,相比绝大多数游戏媒体而言,CBI所做得已经数一数二了,是目前国内游戏媒体里为数不多几本还有大把广告收入却依然能讲些实话的媒体之一。这也是我写稿这将近6年的时间里在CBI上发的稿子最多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非主要原因在于,CBI是游戏媒体里给稿费最多、最快的一家刊物。纯银还在CBI的时候,他发稿费的标准是依据文章质量而定的。他把作者的稿件分为了从D-到A+若干等级,其中各档次稿件的不同,应该约等于《幽幽白书》里妖怪的划分。

当时我的绝大多数稿件被纯银定级在B+和A-,所以拿到的稿费标准通常是千字100左右。那时我刚刚立下关于侮辱cOMMANDO的志向不久,所以坚定的认为只要自己能写出A+级的稿子,就可以如愿以偿。事后回忆起来,自己能在纯银手下写稿这么久,和对cOMMANDO的咬牙切齿倒还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结果是我努力了一年多,文章质量依然停留在B+到A-,正准备继续努力的时候,忽然想到要问问纯银到底A+级的稿子是个什么模样。得到的答案却是整个游戏业内,除了大狗以外没什么人写出过A+级的稿子。由于为此感到欣慰,所以随后就放弃了努力。

说起来我和大狗曾经有过几面之缘,还在他无锡以及乡下的家中住过。大狗应该算是业内所有顶级作者当中最为谦逊、礼貌和随和的一个。游戏业内的作者虽然在公开的媒体上鲜有30年代文坛那种相互拍砖,但也绝不是一团和气,相互积怨者不胜枚举,所以在为人处事这一点上,大狗让我很是佩服。

我住在大狗乡下家中的那一次,大狗家人盛情的请我喝米酒。大狗乡下的家是一套二层的小楼,吃饭在一层。那天下午我们刚从千岛湖游玩归来,肚子饿得要命,偏偏原本打算盛点米饭的大碗被倒满了米酒。我不好意思开口要米饭,心想赶紧把酒喝了,腾出碗来再说。但那碗实在太大,喝了半碗米酒就得打歇,结果剩下的半碗还没来得及喝,大狗家人就很热情的又把酒给我倒满。如此反复数次之后,喝过米酒的人应该知道我是什么下场。

在大狗的搀扶下我来到二层,睡在他表妹的闺房里,一直到深夜因为尿急才转醒。由于不知道灯在哪里,只好拿手机照亮找厕所,但大狗家房子犹如迷宫,转来转去竟走到了阳台。而阳台上通往一楼的门可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所以被锁上了。情急之下,只好在阳台的角落里方便了一下,总好过玷污了大狗表妹的闺房。

在这里我又要再一次提起自己敢于说真话的高尚品德。因为次日早上大狗问到这件事的时候,我红着脸承认了确实是自己所为。假如我和大狗是华盛顿或者什么在大众媒体视野中的名人,我想这件事很可能流传个几百年,然后被编进学生教材里去。

所以,虽然明知道没有意义,但我依然希望读者能够相信,我写稿子确实不是为了钱和名气,仅仅只是为了能够说几句真话。在我的写稿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要稿费,是和于翔、司马裤腿一起找EGAMER。之所以去要稿费,是因为我们三个在网上比较谈得来,想见面一起吃个饭但又都没钱,刚好EGAMER欠了我们稿费,就跟编辑说好周日上午去取,拿了钱中午我们三个吃饭。

结果那天上午我们被放了鸽子,从早上等到中午还不见编辑的踪影。挨到下午的时候三个人已经饿得浑身无力,于是翻遍了所有口袋凑出来一共8块钱,跑去路边一个又小又脏的饭馆。谢天谢地那天的特价菜是黄花鱼,在连米饭都买不起的情况下我们把鱼吃了个精光,汤都没剩,还要了三碗热水当酒喝。继而哈哈大笑说好歹也都是在游戏媒体上码了两年字的人,居然寒酸成这个样子,谁也不许把这件事写出来。

另一件关于我不催稿费的事发生在最近。我的书《清城之战》在全部售光了半年之后,出版社才付给了我一半稿费。去取钱时候编辑说:“和你同一批的作者只给你结了钱,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从不催稿费。但我也很好奇,你为什么不催稿费?其他作者都是稿子刚给我们就问什么时候能拿钱了。”我回答说:“我是做网络游戏的,在我们游戏业里,广告款、稿费一年以内都算不上拖欠。习惯了。”

出于渴望说真话的愿望以及对稿费的不屑一顾,至今为止我还没为了钱而写过枪稿。——不是没写过枪稿,而是没为了钱写过。虽然口头上始终以婊子自居,但实际上,我所写的枪稿无一例外的是冲着朋友面子。基本上,只要是朋友开口而又能写的枪稿,我就会接下来。

许多人对枪稿的态度是恨之入骨的,但我对此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如前文所说,在游戏业目前的环境下,想杜绝枪稿是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几个人独善其身并不能改变现状,只会导致独善其身的几个人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所以我认为对一个短期内无法根处的东西加以痛恨毫无必要,倒不如想方法去提升枪稿的质量。

其实,首先枪稿这东西本身也未必就写不出可读性。譬如说[AOQ]cat的第一版《星际争霸编年史》,有多少个人认为它是《星际争霸》的枪稿?实际上[AOQ]cat在写的《星际争霸编年史》的时候正在北京奥美工作,这篇文章本身就是在产品手册上的枪稿。

其次,枪稿的体现形式完全可以多样化。譬如说我写的《网络英杰传》,假如把故事的背景设置在具体某款网络游戏中,几个游戏名的出现既不会使读者的阅读产生厌烦,也不影响稿件质量。甚至于,枪稿可以全写成心情故事,文章中不去夸夸其谈游戏的好处,只在作者名字前面标明是以哪款游戏为故事背景,在结尾处注明提供稿件的厂商。

还有一类枪稿效果更佳。以《魔兽世界》为例,《魔兽世界》在进入大陆市场以前,CBI曾为此找了几个作者来写一个版的评论。作者们被分为正反双方,讨论《魔兽世界》到底好或者不好,以及因为它昂贵的代理金、分成和服务器费用,在国内是否能活下去。当时我不幸的被分到了反方一组,要论证《魔兽世界》是一款其实品质平平、并且由于代理费用高昂必死无疑的游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