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网络游戏大盘点》这款游戏可以说是我拿到的第一款测试游戏,当时商务部的老姐就跟我说:“这游戏代理的可能很大,你重点测试一下,游戏测试报告要认真写。”我满怀着期待的进入了游戏,利马傻了眼,怎么这游戏能做成这样?我就跟商务部的老姐说:“不是我说,这游戏实在没什么卖点,要画面没画面,要内涵没内涵,操作感一塌糊涂,最可气的是客户端还特大。”老姐说你不懂:“公司正在创业阶段,我们选游戏第一考虑的不是游戏品质,是签约金的和后期分成的比例。这游戏的优点在于首先签约金不高,分成只要15%,全部游戏内容可以根据我们的要求更改,完全就可以当做自己公司开发的产品来做。咱们先做一款游戏赚了钱,以后再代理大片子。”我说“这可不成,这游戏肯定做不火,拿一款游戏来做砸了不是干赔钱,怎么可能赚了钱再代理好片子?”老姐没话,之后的一个礼拜里又先后扔给我三四个游戏的客户端让我测试,说是让我挑一款自己认为最好的告诉她。但其实我心里跟明镜似的,这其实是堵我的嘴,猜都猜得到最后还是代理了《2003年网络游戏大盘点》。
“得,咱从烂游戏做起还不成么”。谁叫我是给人家打工拿人家薪水的呢,既然我是产品经理,我就必须尽自己的才智去把它运营成功。于是从打我拿到这款游戏开始,就养成了每天拉着市场部的同事们不吃不喝不睡开会的好习惯,充分贯彻着我们都是业内的精英,以我们的能力可以把任何一款烂片子做好的思想。但问题在于《2003年网络游戏大盘点》的开发团队想来也都是精英,我们7,8个人每天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的就硬是找不到一个好的炒做点。
市场部的策划到游戏开始公测时候已经给我提交了不下20份各种游戏策划的案子,内容从天上掉加经验的果子到夫妻PK大赛简直无一不有,但问题是这些活动的内容都需要开发公司来完成,等我把这些案子提交给开发公司,人家起先是特直接的告诉我:“该内容牵涉到游戏企划,不能修改。”我于是又质问商务部老姐“不是说可以完全当自己开发的游戏做么?”商务部老姐说:“你是产品经理,这事儿得你去协调啊。”得,错还再我。第10份案子被以同样的理由驳回以后,我直接打电话给对方主策划,说明了“我不管你游戏怎么企划的,钱得大家赚,你要不想要分成了就直说,我还就往坏了运营了”。对方主策划之后态度立刻软了下来,答应以后不论什么策划都一定给做,但其结果就是那之后所有的活动策划,技术完成日期都至少在半年以后。
我万般无奈之下把这个情况汇报给总经理,总经理说“那咱活动也得做啊,你不能因为开发商的不配合就让咱们游戏这么平淡的度过到收费吧。”又是无数个在会议室里度过的日夜,最后在游戏开发公司的提示下——游戏嘛,要想人来玩,就要有好玩和好处,于是我们本着“有最优质的服务”这个与游戏本身没有任何关系的点作为炒做的。一些游戏公司,在游戏测试前雇大批大学生在各个网吧学校门口免费散发游戏的客户端,其实利用的就是玩家“贪好处”的心理。既然有人免费送,拿了玩不玩人家又管不到,但总之是要拿的——虽然这一做法也曾闹出过北京著名的“数百民工疯抢客户端”这一笑柄,但它的炒做意义也却从中可见一斑。
起初我们也想这样来他一回,但这时第一个意外发生了,年初时国家下达了从严处理电子音像出版物版号的规定,而其实这个所谓的从严并不是说“严格”了起来,而是根本不批,这股风波一直延续到8月左右,我们的游戏在这期间一直就没拿到版号。那么客户端有可能为我们公司带里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其次是这意味着我们就算公测了也不能收费。我问总经理说:“那咱怎么办?要不宣传照做,咱们公测无限期的推延,直到拿下版号再说?”总经理说“那可不成,公司开着这是烧钱呢,游戏一天不测试我的压力就越大,赶着鸭子上架也得先测试了再说。”我说“没版号咱们连客户端都不能发,再怎么宣传在线也上不去啊。”总经理说“这你甭管,我已经托了关系了,一个月内版号肯定下来,在线人数以后有办法往上提高。”我一想,成,那就这么办吧。结果这一个“一个月内版号肯定下来”总经理连着跟我说了4个月,4个月里我们公司的游戏已经从内测走到公测。
唯一让我觉得自己能说得过去的就是其间我策划了一个叫“玩游戏,送公寓”——就像前文所说,这是建立在我们“有着最优质的服务”的基础之上,尽管玩家比我还清楚的知道对于一款万人在线的网络游戏而言,自己能够获得这栋公寓的机会只有万分之一,但其实他们不知道真实的概率会更低,因为万人在线意味着有三到四倍于此数量的忠实用户,那么其实,他们只有三万,甚至四万分之一的机会。
等到4个月过后活动都快结束了,OICQ上同行一个劲说:“可惜了你们的活动没配合上网吧宣传”的时候,我们版号还没拿下来呢。跟我们同期测试的游戏,公司路子硬的收费了,没路子的干脆都停止运营了。其实玩游戏送公寓这么大个活动,的确应该做点网吧里的动作,但您可知道,那会闹起了非典,全国上下所有娱乐场所一律关门。我们想做地推都没地方做去,您总不能让我们跟邮差似的拿着客户端去小区挨家挨户的敲门吧?所有网吧联盟找上门来谈合作,一准说:“我们拥有多少多少的网吧资源,虽然现在都暂时关门了,但我们还有一份杂志,免费送到各网吧老板手里的,您可以给我们投点广告费么?”当然不能。
结果就不用说了,我们游戏在维持着公测时的上线人数,一直到年底才刚收费,和我们同期代理运营的游戏早都关门大吉或者就是已经签下了新片子,可我们的游戏哗啦一下人数又掉了30%。总经理脸紫的跟茄子似的说:“早听说羊年不好,看来还真这么回事,你瞅这多灾多难的一年过哪。”我说“那怎么办?”总经理说:“得了,过了今年应该就好了,这游戏先凑合做着,我让商务部再去找几款游戏给你测试,咱们明年继续。”我说,“咱下次能不让商务部那老姐挑片子了么?”
“得,咱从烂游戏做起还不成么”。谁叫我是给人家打工拿人家薪水的呢,既然我是产品经理,我就必须尽自己的才智去把它运营成功。于是从打我拿到这款游戏开始,就养成了每天拉着市场部的同事们不吃不喝不睡开会的好习惯,充分贯彻着我们都是业内的精英,以我们的能力可以把任何一款烂片子做好的思想。但问题在于《2003年网络游戏大盘点》的开发团队想来也都是精英,我们7,8个人每天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的就硬是找不到一个好的炒做点。
市场部的策划到游戏开始公测时候已经给我提交了不下20份各种游戏策划的案子,内容从天上掉加经验的果子到夫妻PK大赛简直无一不有,但问题是这些活动的内容都需要开发公司来完成,等我把这些案子提交给开发公司,人家起先是特直接的告诉我:“该内容牵涉到游戏企划,不能修改。”我于是又质问商务部老姐“不是说可以完全当自己开发的游戏做么?”商务部老姐说:“你是产品经理,这事儿得你去协调啊。”得,错还再我。第10份案子被以同样的理由驳回以后,我直接打电话给对方主策划,说明了“我不管你游戏怎么企划的,钱得大家赚,你要不想要分成了就直说,我还就往坏了运营了”。对方主策划之后态度立刻软了下来,答应以后不论什么策划都一定给做,但其结果就是那之后所有的活动策划,技术完成日期都至少在半年以后。
我万般无奈之下把这个情况汇报给总经理,总经理说“那咱活动也得做啊,你不能因为开发商的不配合就让咱们游戏这么平淡的度过到收费吧。”又是无数个在会议室里度过的日夜,最后在游戏开发公司的提示下——游戏嘛,要想人来玩,就要有好玩和好处,于是我们本着“有最优质的服务”这个与游戏本身没有任何关系的点作为炒做的。一些游戏公司,在游戏测试前雇大批大学生在各个网吧学校门口免费散发游戏的客户端,其实利用的就是玩家“贪好处”的心理。既然有人免费送,拿了玩不玩人家又管不到,但总之是要拿的——虽然这一做法也曾闹出过北京著名的“数百民工疯抢客户端”这一笑柄,但它的炒做意义也却从中可见一斑。
起初我们也想这样来他一回,但这时第一个意外发生了,年初时国家下达了从严处理电子音像出版物版号的规定,而其实这个所谓的从严并不是说“严格”了起来,而是根本不批,这股风波一直延续到8月左右,我们的游戏在这期间一直就没拿到版号。那么客户端有可能为我们公司带里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其次是这意味着我们就算公测了也不能收费。我问总经理说:“那咱怎么办?要不宣传照做,咱们公测无限期的推延,直到拿下版号再说?”总经理说“那可不成,公司开着这是烧钱呢,游戏一天不测试我的压力就越大,赶着鸭子上架也得先测试了再说。”我说“没版号咱们连客户端都不能发,再怎么宣传在线也上不去啊。”总经理说“这你甭管,我已经托了关系了,一个月内版号肯定下来,在线人数以后有办法往上提高。”我一想,成,那就这么办吧。结果这一个“一个月内版号肯定下来”总经理连着跟我说了4个月,4个月里我们公司的游戏已经从内测走到公测。
唯一让我觉得自己能说得过去的就是其间我策划了一个叫“玩游戏,送公寓”——就像前文所说,这是建立在我们“有着最优质的服务”的基础之上,尽管玩家比我还清楚的知道对于一款万人在线的网络游戏而言,自己能够获得这栋公寓的机会只有万分之一,但其实他们不知道真实的概率会更低,因为万人在线意味着有三到四倍于此数量的忠实用户,那么其实,他们只有三万,甚至四万分之一的机会。
等到4个月过后活动都快结束了,OICQ上同行一个劲说:“可惜了你们的活动没配合上网吧宣传”的时候,我们版号还没拿下来呢。跟我们同期测试的游戏,公司路子硬的收费了,没路子的干脆都停止运营了。其实玩游戏送公寓这么大个活动,的确应该做点网吧里的动作,但您可知道,那会闹起了非典,全国上下所有娱乐场所一律关门。我们想做地推都没地方做去,您总不能让我们跟邮差似的拿着客户端去小区挨家挨户的敲门吧?所有网吧联盟找上门来谈合作,一准说:“我们拥有多少多少的网吧资源,虽然现在都暂时关门了,但我们还有一份杂志,免费送到各网吧老板手里的,您可以给我们投点广告费么?”当然不能。
结果就不用说了,我们游戏在维持着公测时的上线人数,一直到年底才刚收费,和我们同期代理运营的游戏早都关门大吉或者就是已经签下了新片子,可我们的游戏哗啦一下人数又掉了30%。总经理脸紫的跟茄子似的说:“早听说羊年不好,看来还真这么回事,你瞅这多灾多难的一年过哪。”我说“那怎么办?”总经理说:“得了,过了今年应该就好了,这游戏先凑合做着,我让商务部再去找几款游戏给你测试,咱们明年继续。”我说,“咱下次能不让商务部那老姐挑片子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