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市场窥探网游史

(2006-03-31 15:38:04)


我在中国游戏业工作多少也有三年了。作为一个从事过厂商中大大小小不少职位的从业者而言,起先我是一个市场论者,那时我认为不论怎样的产品,只要他拥有一支非常出色的运营团队,那么这游戏就能成功,譬如《传奇》。而在之后无数次失败的挫折之后,不论是为自己的寻找借口还是为了就是论事,我开始逐渐向一名产品论者蜕变,我开始逐渐认为市场动作是建立在一款拥有相当品质的游戏的基础之上,否则其结果便类似《A3》。

当然在市场论和产品论之间,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真实存在的反例,譬如《大话西游II》就是一款品质并不好的游戏,但它所能取得的市场成绩却让所有业内同人惊讶。之前人们曾对此有过诸多讨论,比如《传奇》、《大话西游II》究竟为什么可以成功?有人说是因为炒做得当,有人说因为国内玩家素质不高,如此等等,却最终也无法把他们的市场举动一一说出个所以然,于是只能总结说“任何一款产品的成功都是由无数个小的成功堆积起来的”——我认为这是最不具说服力的答案,但按照我现在所谓产品论者的观点来看,这两款用来举例的游戏,其品质又委实不能算高。

所以与他们都不同的是,我把网络游戏的成与败归结于这都是中国网络游戏发展历史的必然结果。你如果对每一款曾经甚至一直以来都风靡大陆的网络游戏发迹过程有些印象,那么你会发现每一款产品的品质以及围绕这款产品商家所做出的市场动作,其实正是记录着网络游戏在中国发展史最真实的见证。

一、 万王之王?还是网络游戏?

万王之王在我的印象中,实在没做过太多的市场动作,或者有,但至少给我们的印象不深。实际上我认为万王之王时代的网络游戏,也不需要过多的市场动作。因为在万王之王进入大陆以前,国内玩得起网络游戏的玩家少之又少,知道网络游戏的玩家那些肤浅的印象大都来自于媒体上对这种全新游戏模式的鼓吹,以及那些连载着网络游戏里或真或假的感人故事。

于是网络游戏在那一时期的玩家心中就像今天追星族眼睛里歌星,他们认为玩过网络游戏的人一定很厉害,认识玩网络游戏的人就表示也比较厉害,听说过网络游戏的人对前两者崇拜有加——当然大多数人对网络游戏还是一无所知。佐证就是至今为止一个玩家如果介绍自己是从UO时代就一路走来,脸上总会洋溢着一股子莫名其妙的自豪——这都是当时那些玩家捧出来的。

万王之王在这种情况下以大陆第一款官方运营的网络游戏身份杀入市场,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终于万王之王在当时的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认为这就要归功于他混淆了底层玩家对网络游戏这个概念的认识。平媒一通在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硬广告宣传,就足以让许多玩家认为“网络游戏就是万王之王”。就像我们当初第一次玩Dunn II的时候,直到Blizzard的WAR3系列出台,我们都搞不清楚RTS是什么一样。于是,底层玩家对于网络游戏的神秘崇拜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对万王之王的崇拜。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那些拥有尝试网络游戏欲望的玩家逐渐变成了有尝试万王之王的欲望。那感觉恰似年三十晚上家家都要吃顿饺子,按现在的人民生活水平来看,你能分清究竟是爱吃饺子还是喜欢那个“一夜分两岁,正交子时”的寓意?

所以,万王之王的成功在我看来是个必然中的偶然,在一个市场对网络游戏呼声极高的国度里,任何一款网络游戏理论上都可以很轻松的拿下头彩——只要它别让人觉得“原来这玩意就是那个吹嘘得如何的网络游戏啊?”就成。而问题的偶然性在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游戏是内涵相当不错的万王之王。与万王之王运营时间差不多的另一款韩国游戏《黑暗之光》,在我就任宇智科通产品助理的时候才只有2个人在线,并且其中的一个人还是GM。

万王之王同时代的网络游戏,成功的还有很多,比如至今仍然健在的《千年》和《石器时代》。这些公司在当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声的走了
后一篇:战斗在EP5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