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2007-04-27 23:45:03)
分类: 日记?周记…月记…年记…
 
【白蝉】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开花前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还有好多花蕾哦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又香又漂亮的花!
 
 
白蝉,茜草科,又名重瓣栀子花。
    为栀子花的一个栽培变种。它与栀子花的区别主要是:花大而重瓣不结果,叶端圆,萌发力强,耐修剪,地栽丛植或孤植都可修剪成圆球形,而带状种植,可修剪成大花绿篱。白蝉原产我国南部,广东、广西栽培较普遍,它在植物学分类上属茜草科常绿灌木,叶对生或两叶轮生,倒卵形,长七至九厘米,宽四至六厘米,全缘,顶端圆。叶面暗绿色而有光泽。
春夏之间盛开,花白色,腋生或顶生,重瓣,朵大,宽约八厘米,极香,一般不结果实。白蝉既适于盆栽观赏,又适宜地植布置庭院的花丛及花坛用。如与红色花卉间种,红白相辉,格外娇艳。
    白蝉性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和肥沃疏松的酸性土壤,它十分好肥,在栽培中,应施足基肥,地栽时,多施些一含腐殖丰富的堆肥,厩肥或饼肥粉作基肥都很合适;用晒干的猪、鸡、鸽屎做基肥也十分适宜。盆栽最好用酸性的黑山泥(即俗称兰花泥)做盆土,并施入猪、鸡干粪作基肥。在生长过程中,多追施水肥,但浓度要适中,不宜太浓,夏季应多浇水。在平常应注意通风良好,并注意防治介壳虫’蚜虫为害及黑烟病发生。
    繁殖白蝉,多用扦插法。一年四季都可扦插,但又以花谢后剪枝插为最好。剪取壮健无病虫害枝条,长约十至十五厘米,插于沙床(盆)或蛭石床(盆)中,保持床(盆)土经常湿润,但切忌积水。约四十五天左右出根,可分植。两年后开花。
 
————————————————————————————————
 
【月季】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博客关于【月季】的文章
当时写成【玫瑰】了:
 
————————————————————————————
 
【石榴】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很喜欢吃石榴……
 

 
 
 
石榴
 
学名:Punica granatum Linn.
英文名:Spine Wild Pomegranate
科名:石榴科 Punicaceae


简介
 
石榴(Punica granatum),原名安石榴。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7米;小枝圆形,或略带角状,顶端刺状,光滑无毛。叶对生或簇生,长倒卵形至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尖,表面有光泽,背面中脉凸起;有短叶柄。花1至数朵,生于枝顶或腋生,有短柄;花萼钟形,桔红色,质厚,长2—3厘米,顶端5—7裂,裂片外面有乳头状突起;花瓣与萼片同数,互生,生于萼筒内,倒卵形,稍高出花萼裂片,通常红色,也有白、黄或深红色的,花瓣皱缩,因单瓣,重瓣的不同,而有几个变种,如白花石榴 var.albescens DC.,黄花石榴 var.flavescens SW.,复瓣白花石榴var.multiplex SW.,重瓣红花石榴var.pleniflora Hayne等。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石榴的原产地是亚洲中部伊朗及其周边地区。
相传石榴是在西汉时由张骞引入中国的。

用途

果实可供食用;
果皮及根皮有收敛止泻、杀虫作用;
也可作黑色染料;叶炒后可代茶叶。

寓意

中国: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常见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国际:在西班牙的国徽上有一个红色的石榴,正是西班牙的国花。石榴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石榴花开于初夏。绿叶荫荫之中,燃起一片火红,灿若烟霞,绚烂之极。赏过了花,再过两三个月,红红的果实又挂满了枝头,恰若“  果实星悬,光若玻础,如珊珊之映绿水。”正是“丹葩结秀,华(花)实并丽。”现代生长在我国的石榴,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国的。人们借石榴多籽,来祝愿子孙繁衍,家族兴旺昌盛。石榴树是富贵、吉祥、繁荣的象征。在西班牙,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论高原山地,市镇乡村,房前屋后,还是滨海公园,到处都可见石榴树。  

医学新发现

美国研究人员在一份报告中说,深受人们欢迎的深红色石榴汁在实验室里的试验器皿中以及老鼠的身上进行试验研究时发现能够抵制癌细胞。

研究人员在本周的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他们将人类前列腺癌的癌细胞注入老鼠体内,让老鼠患上前列腺瘤。然后再给它喝石榴汁。经过一段时间的“食疗”后,他们发现,肿瘤缩小了。石榴汁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这种化学物质让水果和蔬菜拥有深的颜色,而且也会抵制损害细胞继而发展成癌症或其它疾病的化学物质。

领导这一研究的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的皮肤学教授哈桑穆克塔博士说:“我们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却增加了更多的证据证明石榴中含有非常强大的化学剂抵制癌症,尤其是前列腺癌。如今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在人类身上进行试验,看是否能够预防和治疗癌症。”从治疗感染了人类癌症的老鼠到治疗人类这是一大步,但其它的研究也认为石榴汁和其它富含搞氧化剂的食品有助于对付肿瘤。
名称:  石榴  类别:  乔木
别名:  安石榴、若榴、丹若、金罂、金庞、涂林科名:  石榴科
拉丁名:   Punica granatum


生态习性
喜光、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喜湿润肥沃的石 灰质土壤、花期5-7月

形态特征
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热带则变为常绿树。树冠丛状自然圆头形。根黄褐色。生长强健,根际易生根蘖。树高可达5-7米,一般3—4米,但矮生石榴仅高约1米或更矮。干灰褐色,上有瘤状突起,干多向左方扭转。树冠内分枝多,嫩妓有棱,多呈方形。小枝柔韧,不易折断。一次枝在生长旺盛的小枝上交错对生,具小刺。刺的长短与品种和生长情况有关。旺树多刺,老树少刺。芽色随季节而变化,有紫、绿、橙三色。叶呈长披针形,长l一9厘米,尖端圆钝或微尖,质厚,全缘,在长枝上对生,短枝上近簇生。花两性,依子房发达与否,有钟状花和筒状花之别,前者子房发达善于受精结果,后者常凋落不实;一股1朵至数朵着生在当年新梢顶端及项端以下的叶腋间;萼片硬,肉质,管状,5-7裂,与子房连生,宿存;花瓣倒卵形,与萼片同数而互生,覆瓦状排列。花有单瓣、重瓣之分。重瓣品种雌雄蕊多瓣化而不孕,花瓣多达数十枚;花多红色,也有白色和黄、粉红、玛瑙等色。雄蕊多数,花丝无毛。雌蕊具花柱1个,长度超过雄蕊,心皮4—8,子房下位,成熟后变成大型而多室、多子的浆果,每室内有多数子粒;外种皮肉质,呈鲜红、淡红或白色,多汁,甜而带酸,即为可食用的部分;内种皮为角质,也有退化变软的,即软籽石榴。  

繁殖培育
石榴较耐瘠薄和干旱,怕水涝,生育季节需水极多栽培石榴的栽培主要有园林栽培、果树栽培、盆景和盆栽栽培等方式。

园林用途
石榴既可观花又可观果,且可食用。小型盆栽的花石榴可用来摆设盆花群或供室内观赏,大型的果石榴可栽在大盆内,在花卉装饰中作立体陈设或作背景材科。

产地分布
石榴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小亚细亚国家。今天在伊朗、阿富汗和阿塞拜疆以及格鲁吉亚共和国的海拔300-1000米的山上,尚有大片的野生石榴林。石榴是人类引种栽培最早的果树和花木之—。现在中国、印度及亚洲、非洲、欧洲沿地中海各地,均作为果树栽培,而以非洲尤多。美国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把石榴作为国花,在5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不论是高原山地、市镇乡村的房舍前后,还是海滨城市的公园、花园,石榴花栽种特多。石榴在原产地伊朗及附近地区分布较广,选育了不少优异品种。石榴传入我国后,因其花果美丽,栽培容易,深受人们喜爱。它被列入农农历5月的“月花”,称5月为“榴月”。现在我国南北各地除极寒地区外,均有栽培分布。其中以陕西、安徽、山东、江苏、河南、四川、云南及新疆等地较多。京、津一带在小气候条件好的地方尚可地栽。在年极端最低温平均值-19℃等温线以北,石榴不能露地栽植,一般多盆裁。我国石榴以产果为主的重点产区,有陕西省的临潼、乾县、三原等,安徽省的怀远、萧山、濉溪、巢县等,江苏省的苏州、南京、徐州、邳县等,云南省的蒙自、巧家、建水、呈贡等,四川省的会理地区等。新疆叶城石榴,果大质优,闻名于世。
————————————————————————————————
 
【草莓】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草莓】又开花结果了
以前关于【草莓】的文章:
 
 
 
——————————————————————————————
 
【薄荷】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薄荷 (《雷公炮炙论》)
【异名】蕃荷菜(《千金·食治》),菝蔺、吴菝蔺(《食性本草》),南薄荷(《本草衍义》),猫儿薄苛(《履巉岩本草》),升阳菜(《滇南本草》),薄苛(《品汇精要》),蔢荷(《本草蒙筌》),夜息花(《植物名汇》)。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叶。
   
【植物形态】
   ①薄荷多年生草本,高10~80厘米。
   茎方形,被逆生的长柔毛及腺点。
   单叶对生;叶柄长2~15毫米,密被白色短柔毛;叶片长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3~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尖锯齿,密生缘毛,上面被白色短柔毛,下面被柔毛及腺点。
   轮伞花序腋生;苞片1,线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及微柔毛;花萼钟状,5裂,裂片近三角形,具明显的5条纵脉,外面密生白色柔毛及腺点;花冠二唇形,紫色或淡红色,有时为白色,长3~5毫米,上唇1片,长圆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片,较小,全缘,花冠外面光滑或上面裂片被毛,内侧喉部被一圈细柔毛;雄蕊4,花药黄色,花丝丝状,着生于花冠筒中部,伸出花冠筒外;子房4深裂,花柱伸出花冠筒外,柱头2歧。
   小坚果长1毫米,藏于宿萼内。
   花期8~10月。
   果期9~11月。
    生于小溪沟边、路旁及山野湿地,或为栽培。
   分布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及西南各地。

    ②家薄荷与上种相似。
   叶卵形至长圆形,长2~5厘米,两面均有腺点。
   萼裂片窄三角形,有缘毛。
   花冠淡紫色或白色。
   小坚果长0.7毫米。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此外,兴安薄荷(东北),以及江苏(苏州、太仓)栽培的龙脑薄荷(《本草衍义》)等,亦同供药用。
   
【采集】
   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1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
   第2次(二刀)于寒露至霜降间,割取全草,晒干。
   广东,广西温暖地区1年可收割3次。
   
【药材】
干燥全草,茎方柱形,长15~35厘米,直径2~4毫米,黄褐色带紫,或绿色,有节,节间长3~7厘米,上部有对生分枝,表面被白色绒毛,角棱处较密,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中空。
   叶对生,叶片卷曲面皱缩,多破碎。
   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
   具有白色绒毛;质脆。
   枝顶常有轮伞花序,黄棕色,花冠多数存在。
   气香,味辛凉。
   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江西。
   
【化学成分】
   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
   油中主成分为薄荷醇,含量约77~78%,其次为薄荷酮,含量为8~12%,,还含乙酸薄荷酯、莰烯、柠檬烯、异薄荷酮、蒎烯、薄荷烯酮、树脂及少量鞣质、迷迭香酸。
   
【药理作用】
   薄荷醇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瘙痒等。
   应用于皮肤,首先有凉感,以后有轻微刺灼感。
   此种凉感并非皮肤温度降低,而系刺激神经末梢之冷觉感受器所引起。
    薄荷醇、薄荷酮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后者的作用较强。
   用小鼠作试验,对离体小肠,薄荷精油有解痉(抗乙酰胆碱)作用;但对整体小鼠的小肠内容物之推进速度并无显著影响,甚至有抑制倾向,故推测其健胃作用可能是由于其嗅、味感觉续发性引起的。
   薄荷醇的酒精溶液有防腐作用。
   它对呼吸道炎症有某些治疗作用,可能是由于其促进了分泌而去除了附着于粘膜上的粘液所致。
   薄荷酮之刺激性强于薄荷醇。
    同属植物欧薄荷中的总黄酮类具有利胆作用。
   
【炮制】
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
   
【性味】
    辛,凉。
    ①《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凉,辛。
    ②《医林纂要》:辛,寒。
   
【归经】
    入肺、肝经。
    ①《汤液本草》:手大阴、厥阴经药。
    ②《纲目》:入手少、太阴,足厥阴。
    ③《本草新编》:入肺与包络二经,亦能入肝、胆。
   
【功用主治-薄荷的功效】
   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①《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②《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
   主辟邪毒,除劳弊。
    ③孙思邀:煎汤洗漆疮。
    ④《唐本草》:主贼风,发汗。
   (治)恶气腹胀满。
   霍乱。
   宿食不消,下气。
    ⑤《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
    ⑥《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
   疗阴阳毒、伤寒头痛。
    ⑦《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
   除贼风。
   疗心腹胀。
   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⑧《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
    ⑨《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
    ⑩李杲:主清利头目。
    ⑾王好古:能搜肝气。
   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
    ⑿《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癫诸疮。
   又:野薄荷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
    ⒀《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
   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⒁《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
    ⒂《医林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
    ⒃《本草再新》:消目翳。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8~2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或煎汁涂。
   
【宜忌】
    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①《药性论》: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
    ②《千金·食治》:动消渴病。
    ③《本经逢原》:多服久服,令人虚冷;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
    ④《本草从新》: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选方】
   ①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薄荷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
   白沙糖和之亦可。
   (《简便单方》) ②治眼弦赤烂:薄荷,以生姜汁浸一宿,晒干为末,每用一钱,沸汤泡洗。
   (《明目经验方》) ③治瘰疬结成颗块,疼痛,穿溃,脓水不绝,不计远近:薄荷一束如碗大(阴干),皂荚十挺(长一尺二寸不蛀者,去黑皮,涂醋,炙令焦黄)。
   捣碎,以酒一斛,浸经三宿,取出曝干,更浸三宿,如此取酒尽为度,焙干,捣罗为散,以烧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黄芪汤下二十丸,小儿减半服之。
   (《圣惠方》薄荷丸) ④治风气瘙痒:大薄荷、蝉蜕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一钱。
   (《永类钤方》) ⑤治血痢:薄荷叶煎汤单服。
   (《普济方》) ⑥治衄血不止:薄荷汁滴之。
   或以干者水煮,绵裹塞鼻。
   (《本事方》) ⑦治蜂虿螫伤:薄荷按贴之。
   (孟诜《必效方》) ⑧治火寄生疮如灸,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汁水淋漓者:薄荷煎汁频涂。
   (《医说》) ⑨治耳痛:鲜薄荷绞汁滴入。
   (《闽东本草》)

【名家论述】
    ①《纲目》: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
   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
    ⑦《本草经疏》:薄荷,辛多于苦而无毒。
   辛合肺,肺合皮毛,苦合心而从火化,主血脉,主热,皆阳脏也。
   贼风伤寒,其邪在表,故发汗则解。
   风药性升,又兼辛温,故能散邪辟恶。
   辛香通窍,故治腹胀满、霍乱。
   《食疗》引为能去心家热,故为小儿惊风、风热家引经要药。
   辛香走散,以通关节,故逐贼风、发汗者,风从汗解也。
   本非脾胃家药,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难主下气;劳乏属虚,非散可解,三疗俱非,明者当子别之。
   又:病人新瘥勿服,以其发汗虚表气也。
   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症者勿服,以其当补而愈。
   阴虚人发热勿服,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
   脚气类伤寒勿服,以其病主下而属脾故也。
   血虚头痛,非同诸补血药不可用。
   小儿身热由于伤食者不可用,小儿身热因于疳积者不可用。
   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虽身热初起,亦不可用。
    ③《药品化义》: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
   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
   同川芎达巅顶,以导壅滞之热。
   取其气香而利窍,善走肌表,用消浮肿,散肌热,除背痛,引表药入营卫以疏结滞之气。
    ④《本草新编》:薄荷,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
   薄荷入肝胆之经,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较柴胡更为轻清。
    ⑤《本草求真》:薄荷,气味辛凉,功专入肝与肺。
   故书载辛能发散,而于头痛、头风、发热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瘾疹、疮疥、惊热,骨蒸、衄血则妙。
   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为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⑥《本经续疏》:吐下则胀满应减,下气则宿食应行,即不减不行,亦宜以宽中理气消导顺降为治,何取于薄荷?不知薄荷之凉,大有似乎豆蔻辈,原能宽中理气,消导顾降者也。
   特其芳烈外发,不似豆蔻辈内藏,所以重在散发,而治内不专耳。
   设使恶气宿食既已内扰,仍复托根于表,则非薄荷之内解其结,外剧其根,何以使表里尽除耶。
    ⑦《医学衷中参西录》:薄荷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
   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
   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痛,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瘈疭,头疼、目疼,鼻渊、鼻塞,出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
   痢疾初起挟有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肠中之热,则其痢易愈。
   又善消毒菌,逐除恶气,一切霍乱痧证,亦为要药。
   为其味辛而凉,又善表瘾疹,愈皮肤瘙痒,为儿科常用之品。
   温病发汗用薄荷,犹伤寒发汗用麻黄也,按薄荷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药。
   《本经》、《别录》皆未载之,至唐时始列于药品,是以《伤寒论》诸方未有用薄荷者。
   然细审《伤寒论》之方,确有方中当用薄荷,因当时犹未列入药品,即当用薄荷之方,不得不转用他药者。
   试取《伤寒》之方论之,如麻杏甘石汤中之麻黄,宜用薄荷代之。
   盖麻杏甘石汤,原治汗出而喘无大热,既云无大热,其仍有热可知,有热而犹用麻黄者,取其泻肺定喘也;然麻黄能泻肺定喘,薄荷亦能泻肺定喘(薄荷之辛能抑肺气之盛,又善搜肺风),用麻黄以热治热,何如用薄荷以凉治热乎?又如凡有葛根诸汤中之葛根,亦可以薄荷代之;盖葛根原所以发表阳明在经之热,葛根之凉不如薄荷,而其发表之力又远不如薄荷,则用葛根又何如薄荷乎?斯非背古训也,古人当药物未备之时,所制之方原有不能尽善尽美之处,无他,时势限之也。
    ⑧《本草正义》:孙星衍辑刻《本草经》,径谓薄荷苏类,确乎可信。
   《唐本草》谓为辛温,亦以苏类例之。
   然冷冽之气能散风热,决非温药,故洁古直谓之辛凉。
   其主治则《唐本》谓贼风伤寒、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又皆与紫苏大略相近,惟辛而凉降,微与温散者不同耳。
   按外治风热生疮:煮汁和入消肿末药敷之,凉入肌肤,立能止痛。
 
  薄荷又称苏薄荷,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茎叶入药,有疏风、散热、解毒、透疹等作用。薄荷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是薄荷醇和薄荷酮,是提取薄荷脑的主要原料。薄荷喜欢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无霜期宜在200天以上。对土壤要求不严,除了重碱地和重粘土地.砂地外,都可种植,但以肥沃的壤土和砂质壤土为好。太阳光对提高薄荷脑和薄荷油的含量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孕蕾开花期,要有充足的阳光,因此薄荷不宜种在荫蔽的地方。  
 
 
    薄荷又叫蕃荷菜,可作药用亦可作食用。薄荷是散风解热药,它所含的薄荷油,是药用的有效成分。常用于防治伤风感冒咽喉疼痛等症状。

 

  炎热夏日,薄荷可谓防暑降温佳品。下面简要介绍几款薄荷药膳:

 

  1.薄荷粥

    鲜薄荷30克或干品15克,清水1000毫升,用中火煎成约500毫升,冷却后捞出薄荷留汁。另用150克梗米加水煮,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汤及少许冰糖,煮沸便可。功效:可清心怡神,解暑散热。

 

  2.薄荷豆腐

    豆腐2块、鲜薄荷叶50克、鲜葱3条加2碗水煎,待煎至水减半时即乘热食用。功效:可治伤风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病症。

 

  3.薄荷鸡丝

    鸡脯肉150克切成细丝,加蛋清、淀粉、精盐拌匀待用。薄荷梗150克洗净,切同样长的段。将拌好的鸡丝倒入5成热的油锅,过一下油。另起锅,加底油,下葱姜末,加料酒,薄荷梗、鸡丝、盐、味精略炒,淋上花椒油即可。功效:药食两用,清火解暑。(薄荷药膳方)

 

 
 
  
————————————————————————————
 
加送【谬谬】“优雅”睡姿一张
 
【白蝉】【石榴】【薄荷】【月季】【草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