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汲”“吸”之别

(2010-02-20 16:55:28)
标签:

区别

教育

分类: 有感而发(原创随笔)

我们日常在这两个字的使用上,大都爱与“取”字组合,即“汲取”和“吸取”,有时我们在用了“汲取”的时候往往会被别人修改成“吸取”。那么这样的两“取”是否有区别呢?

“汲”字的基本意思是,从井里打水:汲水、汲引。〔汲汲〕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如“汲汲于富贵”。通过详细考证,“汲”字属动词,会意。意为从井里打水,取水。如《说文》所解,汲,引水于井也;《广雅》中所解,汲,取也。由此而引,汲古(钻研古书,如汲水于井)。

“吸”字的基本意思是,从口或鼻把气引入体内:呼吸。吸气、吸烟;引取:吸引、吸附。经过进一步考证,“吸”字亦属动词,形声。包含的是本能或被动的意思,从口,及声。本义是吸气入体内。如《庄子·刻意》中所解,“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庄子·逍遥游》中所解“不食五谷,吸风引露”。

通过“汲”与“吸”的考证,我以为区别还是蛮大的,像我们在说“汲取中外文化精粹”这句话时,应该用“汲取”而不应该用“吸取”。因为每个人对中外文化精粹的需要绝不等同于呼吸空气的需要,呼吸空气是人的本能需要,而中外文化则是人的提升层次和素质需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人不呼吸就不能活,而没有中外文化精髓人却能照活不误。《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不食五谷,吸风引露”是神,而不是人;是“逍遥”中幻想,而非现实。

从井里打水我们必须要有打水的工具,或水桶,或瓦罐。经历过这种劳动的人,应该还记得把水桶或瓦罐放进井里之后,容器是不会自己主动盛进井水的,必须由人去作进一步操作。最简单的方法是我们必须把桶或瓦罐作种适当位置的调整,通过恰当用力位置合适了水才会顺利灌入桶或瓦罐里。否则水桶或瓦罐不仅进不了水,反而会漂在水面上甚至桶底罐底朝天,给人来一副与其抵抗状。当然,如今在城市里从井里打水早已经只是一种传说了,然而在我们忘却了很多传统劳动的同时,也忽略了简单劳动为我们提供的深刻启示与生活哲理。

其实,从井里打水的过程有些仿佛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要区分“汲”和“吸”字的意义所在。

我们不妨把刚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孩子比作为汲水的桶或瓦罐,把科学文化知识比作井里的水,如何将知识顺利有效的灌进孩子们的脑中大有学问可做,所以“汲”与“吸”绝不能混同。

至于对孩子们的“吸”我想倒大可不必去劳神费力,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如果哪个孩子自己把自己在被窝里闷死了则不是遇到了傻瓜父母,就是孩子自己智商太低,怨不得别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文章之质量
后一篇:悼友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