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80年代以来上海的邮票市场(四)(初稿)

(2020-02-13 17:57:39)
标签:

转载

分类: 邮票艺术史

            现存的上海邮币卡交易市场

上海的邮票交易市场从80年代起步,到1997年过度膨胀到约20家之多,潮水退却之后,一些有根基的邮票交换市场存活下来,并发展成为邮币卡交易市场。除了云洲邮市外,主要还有以下几家。

卢工邮币卡交易市场

原名卢工邮市、卢工集邮品交换市场,始建于19831月。

198315,由梁智尧、马联泓和周正谊等向当时卢湾区副区长向平提议后,上海卢工集邮组在位于重庆南路229弄的卢湾区工人俱乐部(卢工)内成立,中华全国集邮联副会长马任全、张包子俊都出席了活动,当年生肖邮票设计者,著名美术家韩美林前来签名助兴。

同年三月底四月初,在集邮组内开始进行邮票交换,后逐步吸引了不少会外邮友加盟,并逐步将马路上自发邮票交换的人流引入卢工,逐步形成了卢工邮市的雏形。

1984年底卢工集邮组经上级批准改为卢湾区职工集邮协会,举办了高层次的集邮邀请展和迎23届奥运会体育专题展,得到了各界好评。卢湾区的集邮活动成为上海最有特色的区局之一。每周日上午的邮票交换活动,由于集邮爱好者的大量涌入,邮品交换也从会员间扩大至兄弟邮协会员之间的交换,场地也由原来的几十平米的小礼堂扩展到底层其他厅室,以后又平加了周四晚上的邮票交换活动。马联泓、梁智尧、周正谊等协会负责人轮流义务值班。

19854月起,集邮活动越来越红火,俱乐部开放二楼场地,交换者凭中华全国集邮联会员证入内,人越聚越多,由于在卢湾区工人俱乐部内,风雨无阻,且一般不会受到冲击,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简称“卢工邮市”,由此卢工的名声不胫而走。

1985年和1989年两次邮潮后,19918月,银行调低利率,邮票价格却平均上涨137%,其高利润,强烈地刺激着寻求出路的闲散资金,短期内,卢工邮市人满为患,致使楼板都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原俱乐部场地容纳不了狂热的人流。

经过邮协和卢湾区政府的努力,19918月邮票交换活动从重庆南路229弄迁至局门路600号同一系统的卢湾区工人体育场内的体育馆作为交易大厅,设约100个地摊,形成了卢工邮市的初具规模即刻,羊年邮风刮到了卢工体育场,卢工邮市迅速成为上海邮市中心,最多一天入市人流逾万,成为能左右中国邮品价格的为数不多的几个邮市之一,后经工人体育场场长阚云成等同志的多方努力,又将原来大部分室外露天邮票交换场地搬入了室内。

1992年由四川出版《中国邮市忧思录》中曾说:上海卢湾区工人体育场是东方最大的邮市……。6月,北京集邮协会会刊《集邮博览》增刊中称:在上海……最大的邮市当属卢湾区工人体育场。卢工邮市顺应了邮市发展的需求,造就了一大批集邮爱好者与投资者,同时也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成功之路。

1992年,邮票大幅增加印量,小型张增加一倍,邮市步入低谷,同年深秋,北京月坛邮市被关,卢工邮市也不例外。经历了长达4年的萧条。

1996年,国家邮电部宣布盖销和销毁部分纪、特、普票,显示出盘活邮市的强烈愿望;当时,又适逢银行连续两次调低存款利率,股市疲软,国家重新在股市建立涨跌停板制度,在这些周边利多消息的影响下,邮市终于攀上了又一次高潮。

卢工邮市周围形成本应的餐饮服务业,也是外地邮票公司和邮商出货的场所。

1996年卢工邮市进行了改建,106日正式竣工,交易大厅改扩建为邮币卡交换广场,建成了全日制市场,面积达4100平方米,包房和席位近千个,可容纳万人入市交易,彻底告别了地摊式交易模式。这一举措被国内同行称为“卢工模式”,并迎来了1997年邮市大“潮”。此后,卢工邮市每年稳步发展,成为国内位数不多的最稳定的邮市之一。

1996年改扩建后,邮市率先引进工商、税务、治安等,将市场纳入规范化轨道。入市经营者均办理工商登记,实行佩戴席位卡经营,并组织经营者按时缴纳税收,以确保国家财政收入,卢工邮市成立了个协卢工邮市分会,坚持整顿和规范市场工作与市场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推出了评比星级文明户活动,良好的市场范围使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坚持执照经营,严把市场准入关,团结和依靠邮德、邮识好的经营者代表共同参与邮市的管理,开展评比文明邮商和共建文明市场活动。

正确把握市场功能定位,是发展之根本。卢工邮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实际情况,将邮市的功能定位于民间的、以批发为主兼零售的邮币卡集散中心,也围绕此定位建成由新世纪大厅室内交换市场、邮币卡长廊和交易广场等部分组成的集邮市场,满足了不同层次入市者的需要。

卢工邮市充分利用邮协和邮市都辖于区总工会的有利条件,结合两者互为基础与依托,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继1996年邮市改扩建成功后,卢工邮市首先加强邮协的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活跃邮协工作;其次诚邀上海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老集邮家组成集邮沙龙,每周开展集邮信息交流和邮文化研讨;组织邮识讲座,向中小学生和机关干部传授集邮知识,正确引导集邮方向;组织专题邮展,提高鉴赏水平。

由老集邮家专设邮币卡现场咨询,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邮市专门设立了消费者申投诉站,配备了专职人员,根据工商部门的建议,设立了先行赔偿基金,使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了保障。1997年起,卢工邮市数年被上海市有关部门评为文明市场。

20088月,卢工邮市又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建程,将现有的硬件设施再上一个台阶。

2010年,在上海成功地申办了世博会后,位于世博会浦西出口处一侧的卢工邮市发展成为超一流的文化收藏和旅游的景点。201164日,新建的卢工邮市交换大楼开始正式营业,邮商们从临时经营场所陆续回搬,新大楼内各种设施基本条件得到提升,一个全新的卢工邮市展现在申城的南隅。

管理机构是卢湾区总工会和卢湾区工人体育场创办的“上海卢工集邮品交易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马联泓调入卢湾区总工会后任宣传策划部部长并长期在邮市任职,撰写大量的邮市评论。

城隍庙邮币卡交易市场

原名“老庙邮市”、上海老城隍庙集邮交易市场

现位于黄浦区方浜中路265号豫园商城内的华宝楼地下室,管理者老城隍庙邮币卡市场经营管理公司。

成立于1992928日,主要以零售、收购邮票、钱币、电话磁卡为主。起初开业时非常红火,有百十来家邮币卡商在老城隍庙中心的天裕楼百货商场地下室经营。随着邮市的大起大落,该交易场所经过六次搬迁,经营面积逐步缩少,导致了邮商们的纷纷退出,使之原有的繁荣景象不再,2015年共有赵勇邮社、经营清代民国和新中国邮票的光明邮社等八家摊位在此经营邮市卡,其余为古玩和玉器摊位。

聚奇城邮币卡交易市场

原名聚奇集邮交易市场

普陀区灵石路1539号上有上海岚灵花鸟市场,200310月开业。2005年在花鸟市场内兴建了三层大楼,定位为工艺品古玩市场,三楼主要经营邮票、钱币、磁卡和票证。2009年将大楼命名为“上海聚奇城”,拥有400多平方的多功能展厅,形成集市场经营、展览、展销、培训讲座、鉴定拍卖、文化交流、艺术沙龙为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

2012年初聚奇城市场正式搬迁到灵石路1197号新址,二楼的邮币卡市场是上海北部最有规模的邮币卡集散地,建筑面积达19800平方米,二楼主要为邮币卡交易,拥有近200个面积大小不等的包房,在包房环绕中央设有东西相联的两个大型摊位交易区,并设有两个100平方米可供会议、沙龙、讲座、展示和鉴定等使用的多功能厅,已经成为以收藏艺术文化为主题,以举办各种文化藏品展览和交流宣传活动为推动,的收藏交易和休闲旅游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场所。出版《大众收藏》大16开,全彩内96页。

管理者为“上海聚奇工艺品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业主陈祥。

    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

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是以电子盘为主要经营方式的邮品交易平台(204.1.9.沪集邮许007),地址虹口区北苏州路258上海邮政大楼内。管理者为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1月。91日,正式开业并启动交易系统。
   
交易中心是由上海邮政实业开发总公司、北京新华金融信息交易所和上海振瀛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的一家国有控股的混合型股份公司,是全国首个拥有国资背景的邮币卡电子交易服务平台,注册资金5000万人民币,董事长
陈必昌
   
交易方式主要采用“现货挂牌、现货竞价、托管交易、电子订单交易“四种交易模式,还提供了行情资讯、信息发布、藏品鉴评、仓储托管、物流配送及投资融资等多项增值服务。

2015928日,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杭州地区首家体验中心在杭州市拱墅区湖墅南路开业,1111日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托管交易第100个商品上市,1210日上海邮币卡交易中心上海地区四川北路体验中心隆重开业,20日“上邮交收物流综合营业大厅”正式启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