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民国第一套邮票“临时中立”发行前后(邮票资料)

(2015-10-31 22:13:08)
标签:

佛学

分类: 文革邮票史
会员登陆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我们将登陆移到了这里
      我知道了

中华民国第一套邮票“临时中立”发行前后(邮票资料)

1已有 865 次阅读  2013-01-08 19:04   标签 邮票  发行  border  color  资料 

 

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301/8/64166_1357642978d5kB.jpg
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301/8/64166_1357642978d5kB.jpg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受其影响,当年11月9日,福建新军随之举义,在福州成立军政府,推孙道仁为都督。13日,闽都督府正式成立,孙道仁任都督,发出安民告示,宣告接管福建一切事宜。当时曾照会福州邮务总办卜礼士:“本都督已接管福建一切事宜,嘱将邮票上‘大清’二字代以‘中华’字样,并惟本都督命令是听,售卖邮票须盖中华民国戳记。”查1911年11月14日《邮政总局致清邮传部邮政局移付》载:“据长沙、福州邮局,伪政府嘱将邮票大清二字代以中华字样,售卖邮票须盖中华民国戳记,清邮局饬凡通行,以已占各省为限由。”  
         卜札士立即将此事向北京邮政总局电告。当时邮政总局局长由邮传部左侍郎、铁路总局局长李经芳兼任,但邮政实权为邮政总办帛黎所操纵。帛黎基于帝国主义立场,于1911年11月15日在《邮政总局致邮传部呈》中提出:“为今之计,惟有使中国邮局作为中立局,所伸各省照;日交通……否则,即恐党人占领省份,邮政紊乱,将来难于复原。”他还函告卜礼士总办,以该独立省之意入恐邮寄现政府所辖各省“于收件人必多牵连危险,缘该件系由反对现政府之省份寄到者也。且邮票在某省加印他项文字,易使局员舞弊”,“更恐为收集外国邮票人所轻视,于中国名誉有伤”,要卜札士总办进行劝喻。 
          但福建军政府毫不动摇,提出更为坚决的4项办法:一、邮票应向上海大东书局定,须与该书局订不得私印之约。二、应派员到沪监印,宜派员二人轮值监视。三、应由都督府通电各独立省,请其承认闽省新邮票,俟总机关成立,再行改照章举办。四、新邮票备便时,即交卜总办行用,如其反抗,须由本部收回自办。  
         面对福建军政府的严正要求,帛黎极为不安。他改变初衷,连忙下令上海邮政供应股,将一批第3版清代伦敦版元水印皤龙邮票与欠资邮票加盖“临时中立”4字,作为福州应急之用。1912年1月27日发出的半公函称:“鉴于目前中国国内政局动荡不安,为顺应形势,避免事端,现有必要先将部分邮票加印‘临时中立’字样,以应需要。己饬邮政供应处立即着手办理此项工作,将向各邮界配发此种加印邮票。”“各邮政局所一俟收到此种加印邮票,应即出售使用。”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原先提出4项办法态度坚决的福建军政府没有制止这种做法。于是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加印“临时中立”的邮票,1912年1月30日在福州发行。但这批邮票不受欢迎,贴用与集藏的为数不多,且遭到各方反对,南京临时政府反对态度更为激烈。当时,福建军政府以要等待南京临时政府电报为由,要求福建邮务总局“设法将该票收回,暂缓行用”,并电请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速向北京邮政总办帛黎交涉。而福州邮务总办也将情况告诉帛黎。北京邮政总局不得不通知“暂缓发售”。因此,“临时中立”邮票在福州仅发行3天便偃旗息鼓了。其售销量如下:加盖“临时中立”邮票4种6480枚,加盖“临时中立”欠资邮票5种450枚。其中3分6000枚,1元、2元各96枚,5元288枚(一说235枚);欠资半分、4分、5分、10分各100枚,20分、30分各25枚。 
          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13日,孙中山偕同外交总长王宠惠发出电文:“各省都督鉴:顷据驻宁英、德、日三国领事奉各该国公使命,到部面商改订邮政现行办法,经本部议定如下:一、邮票由中央政府颁发,各省不得另行印用,以归划一。二、此次新颁发之邮票暂准通行于国内。三、各地现办邮务之各洋员,可准其照章办理,暂勿干预。以上各条,即希饬各属照办。” 
         2月21日,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奉孙中山之命急电袁世凯:“清帝逊位后,前清邮票应取消;但民国纪念邮票虽已由本部赶印,然出版尚须时日。为权宜计,只可将前清邮票加印‘中华民国’四字,一律通行,以应目下邮件之用。请就近令帛黎总办通电各省邮务总办速即照行。并乞电复。”袁世凯答应“照办”,但帛黎却借口“省费”,竟授意上海邮政供应处在加盖“临时中立”的邮票上再盖“中华民国”4字,与“临时中立”成交叉“十”字。这不仅不符合南京临时政府的要求,反显严重政治差错。 
         3月19日,孙中山致电袁世凯提出抗议:“邮政总办帛黎,前于邮票上盖印‘临时中立’字样,经外交部、交通部令其抹去此四字,加印‘中华民国’字样于上,惟伊现仍不将‘临时中立’四字抹去,遂成‘中华民国临时中立’八字,实属有碍国体,闻已颁发数省,应请即令帛黎转电各处,必须无‘临时中立’字样方许发行。”然而,3月20日至22日,汉口、南京、长沙3地邮局仍售出加盖“中华民国…‘临时中立”邮票8种共6187枚,致使这种“有碍国体”邮票继续流传扩散。3月22日,袁世凯复电:“将此项邮票即日停发矣。”  
         直至3月23日,帛黎才发出第283号通令,收回双重加盖票。通令称:“关于双重加盖之邮票——即在横行加盖‘临时中立’之邮票上,再度以‘中华民国’字样垂直加盖者——发行及售卖一节,前经本总办以第282号令饬知在案,兹特续令,即希全部撤回。”“凡已收到上述邮票之各区,希速将售余之票,造具清单,一并寄退上海邮政供应处为要。”随后才在第3版清代伦敦版无水印皤龙邮票上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共发行加盖宋体字“中华民国”邮票15种,加盖大“国”字“中华民国”邮票2种,加盖宋体字“中华民国”欠资邮票9种,加盖楷体字“中华民国”邮票15种,加盖楷体字“中华民国”欠资邮票9种。 
         福建早期邮政史上出现的福州对剖邮票和加盖“临时中立”邮票,在集邮史上成为珍贵收藏品,而为广大集邮者所追求、收藏、研究。

http://blog.artron.net/image/top.gif

雅昌博客频道 - 联系我们 粤B2-20030053

Powered by UCenter Home 2.0 © 2001-2010 Comsenz Inc.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