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中国传统书信礼仪

(2015-09-15 18:13:53)
标签:

转载

分类: 古典邮票史
原文地址:中国传统书信礼仪作者:老龙

 中国传统书信形式,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这里,将以前收集的此方面资料博出,在当今短信、电子邮件等为主流形式的背景下,与博友们一道温故知新。

    一、请察阅之敬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敬 语

 

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

 

师长

 

尊鉴、台鉴

 

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

 

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

 

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

 

女性

 

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

 

夫妇

 

俪鉴

 

宗教

 

道鉴

 

    二、常用礼告敬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敬 语

 

直系尊亲

 

谨禀、敬禀、叩禀、叩上

 

上辈

 

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

 

平辈

 

敬启、拜启、谨白、上

 

晚辈

 

手书、手谕、字、示

 

 

 

    三、传统称谓敬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敬 语

 

祖父母、父母

 

膝下、膝前

 

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

 

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兄弟、姐妹

 

手足

 

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

 

平辈年幼者

 

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

 

小辈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

 

长辈女性

 

懿鉴、懿座

 

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

 

英鉴、伟鉴、台席

 

     四、传统启事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祖父母、父母及上级

 

叩禀者 叩肃者 谨禀者 谨肃者 敬禀者 敬肃者

 

尊长

 

谨启者 敬启者 兹肃者

 

通常使用

 

启者 兹启者 迳启者

 

请求时使用

 

敬恳者 敬托者 兹恳者

 

丧家讣告时使用

 

哀启者

 

     五、传统寒暄用语

 

 

分 类

 

常 用 语

 

人事叙别

 

用于父母

 

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已逾数月

 

用于尊长

 

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不瞻光霁,数月于兹。

疏逖德辉,忽经一捻。 睽违道范,荏苒数年。

 

用于师长

 

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奉违提训,屈指月余。

不亲讲席,瞬已经年。 疏奉教言,寒喧几易。

 

用于平辈

 

不奉清谈,忽将一月。 揖别丰标,瞻圆几度。

不亲乏宇,裘葛已更。 睽违丰采,数易春秋。

 

用于女性

 

不亲懿表,瞬已浃旬。 奉违闺范,倏尔逾时。

自隔壶仪,年华如驶。 忆别芳颜,星霜几换。

 

用于文官

 

不瞻福曜,又复经旬。 睽违钧宇,萱荚屡新。

拜逖钧颜,倏将一载。

 

用于军官

 

自违幕府,蟾月几圆。 不瞻旌节,忽已经年。

 

自共事而别

 

某地共事,长荷云情,别来星序频移,未由一晤。

 

自同学而别

 

忆自某校研摩,获亲麈海,别后山川间隔,时序频迁。

 

自送行而别

 

忆昔行旌远指,趋送长途,别来物换星移,几经屈指。

 

自迎接而别

 

忆某停车某市,荷蒙握手言欢,别后岁秩迁流,不觉星霜几易。

 

承送行而别

 

忆某驱车某处,荷承把袂流连,别后天各一方,彼经停云两地。

 

承赐物而别

 

忆某地握手,畅叙情怀,别时依依不舍,荷以厚仪相贶,至令篆腑,感何可言。

 

承赐饯而别

 

昔日把晤,盛意频叨,临赋骊歌,复承赐宴,离人未散,早已心镌。

 

节令叙别

 

自春别及夏

 

东风握别,倏届朱明。 忆风雨别离,正绿野人耕

之候,乃光阴迅转,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时。

 

自春别至秋

 

知已阔别,春复徂秋。 赋别离于昔日,杨柳依依,

数景物于今晨,蒹葭采采。

 

自春别至冬

 

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

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

 

自夏别至秋

 

麦天一别,容易秋风。 昔听蝉鸣青槐,方摅别意,

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

 

自夏别至冬

 

不通闻问,经夏涉冬。 炎日当空,方赋离情于凉

馆,寒风吹沼,忽牵别恨于灞桥。

 

自秋别至冬

 

自经判袂,秋去冬来。 玉露初凝,迩日别离不舍,

雪梅将绽,今宵感概偏多。

 

地点叙别

 

自京中分别

 

忆京华把袂,饫聆麈谈,明月清风,至今在目。

 

自省会分别

 

忆于某省会聚首,快我私衷,自赋河梁,又经久别。

 

自县城分别

 

相聚邑中,时亲教益,自经握别,离索殊增。

 

自乡中分别

 

奔走四方,久离乡井,从此远隔,顿觉阔疏。

 

自他乡分别

 

忆自某乡把晤,同馨情怀,分别以来,徒深饥渴。

 

自旅馆中

分 别

 

昔日旅邸聚谈,叠荷殷殷关注,嗣认睽违两地,顿觉

岁序推移。

 

自火车上

分 别

 

忆昔日邂逅相遇于车上,接领教言,别后却山河远隔,

不觉数年。

 

自船上分别

 

自同舟某地,借挹兰芳,别后相违,寒暄数易。

 

自近处分别

 

不亲淑度,倏忽迩时,咫尺相违,如遥百里。

 

自远处分别

 

关河修阻,跋涉维艰,忆隔光仪,递更节序。

 

 

六、结尾应酬语和结尾敬语

    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恕不详叙,望早日面谈”等等。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

   传统结尾应酬语

 

应用对象

 

应用环境

 

常 用 语

 

 

临书

 

谨肃寸禀,不尽下怀。

 

肃此奉陈,不尽欲言。

 

请教

 

乞赐 指示,俾便遵循。

 

幸赐 清诲,不胜铭感。

 

请收

 

伏祈 莞存。 伏望 哂纳。

 

候复

 

乞赐 钧复。 恳赐 钧复。

 

申悃

 

肃此、敬此、肃此奉禀、肃此敬禀。

 

保重

 

寒流来袭,伏请 珍卫。

 

寒暖不一,千祈 珍重。

 

 

临书

 

临纸神驰,不尽欲言。 专此奉达,不尽所怀。

 

请教

 

乞赐 教言,以匡不逮。 如蒙不弃,乞赐 兰言。

 

请托

 

如承 俯诺,实济燃眉。 倘荷 通融,感激不尽。

 

请收

 

敬希 鉴纳。 至祈 台收。

 

候复

 

幸赐好音,不胜感激。

 

申悃

 

特此奉闻。 草此。

 

申复

 

专此敬复。

 

申贺

 

敬申贺忱。 用申贺悃。

 

申谢

 

肃此敬谢。 用申谢忱。

 

辞谢

 

敬抒辞意。 敬达辞忱。

 

感谢

 

感荷 隆情,永志不忘。 私衷铭感,何可直言。

 

请鉴

 

伏乞 鉴察。 伏祈 垂鉴。

 

敬祈 明察。 并祈垂照。

 

馈赠

 

土产数包,聊申敬意。 附呈薄仪,聊申下悃。

 

谨具芹献,借祝 鹤龄。 薄具菲仪,用申贺敬。

 

保重

 

秋风多厉,珍重为佳。 暑气逼人,诸祈自卫。

 

吊唁

 

恭陈唁意。 借申哀悃。

 

居丧人

 

节哀保重

 

伏祈 节哀顺变。 还乞 稍节哀思。

 

      问候祝颂语

     书信中说完正事之后,向对方表示问候与祝颂,皆属礼貌之举。常见的问候祝颂语有很多,现代的如“向您全家问好”、“祝身体健康”、“祝你进步”、“祝你成功”等等。传统的如给长辈写信用“敬请×安”或“敬颂崇棋”;如果给平辈写信,一般则用“即请大安”、“顺颂时棋”,假如给晚辈写信,只用“即颂”、“顺问”即可。

    传统请安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祖父母、父母

 

敬叩金安 敬请福安

 

尊长

 

恭请福安 敬请康安 顺请福履 顺叩崇祺

敬请崇禧 虔请崇安 恭请福绥

 

老师

 

敬请讲安 虔请诲安 肃请麈安 祗叩教安

 

上级

 

恭请德安 敬请勋安 祗请钧安

 

平辈

 

祝你安好 此颂曼福 即请道安 敬颂台安 敬颂大安

顺颂时绥 即颂时祺 此颂时祉 敬候佳祉 即颂佳胜

即颂近祺 此祝康吉 即候日祉 顺候起居 并祝安健

 

小辈

 

顺询近祉 此询近佳 即问近好 即问日佳

 

文化人

 

敬候撰安 敬祝著安 即颂著祺 敬请文安 即颂文祺

祗请著安 祗颂道安 顺颂撰安 即颂文址

 

女性长辈

 

敬颂壶安 敬候坤祺

 

女性小辈

 

此询壶佳 即询闰好

 

商人

 

即请财安 顺颂筹安 顺颂商祺

 

旅途者

 

敬请旅安 顺请客安 顺颂旅祺 顺候旅祉

 

贺喜信

 

敬请俪安 恭贺燕喜 顺贺大喜

 

贺年信

 

敬贺年禧 敬贺年禧 顺贺新祺 顺贺新禧

 

季节

 

敬请春安 即颂春祺 并颂春禧 顺候夏址

此颂暑安 即候夏安 即请秋安 顺颂秋祺

并请秋安 敬颂冬绥 此请炉安 即请冬安

 

      七、书信结尾的自称、署名、礼告敬辞

    笺文结尾,要写上发信人的名字和写信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自称,名字之下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

  自称,是对受信人的自称,如给祖父母写信时自称“孙”(或“孙女”),给老师写信时自称“学生”,给哥哥写信时自称“小弟”(或“小妹”)等等。一封信中的自称与开头所书受信人的称谓是相呼应的,它们之间反映着写信人与受信人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反映特殊的感情或自谦。

    书信中署名的一般运用规律如下:

    1. 直系尊亲给子孙写信时不署名,只写“祖父示”、“父(母)字”即可;

    2. 给家族中或其他关系中特别亲近的人写信时署名但不写姓,只写名或字,如“××”、“女儿××”、“挚友××”、“愚兄××”等;

    3. 其余关系用全姓名,如“学生××”、“同学××”等。

  礼告敬辞,如 “学生××敬启”、“ ××叩”、“ ××启上”等,这些便是自称、署名、礼告敬辞三者联用的形式,其中的“敬启”、“叩”、“启上”等,即所谓礼告敬辞,也叫做“末启辞”。

    礼告敬辞的使用应切合写信人与受信人之间的关系。

    传统礼告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直系尊亲

 

谨禀 敬禀 叩禀 叩上

 

长辈

 

谨上 敬上 拜上 敬启 谨启 谨上 谨肃 肃上

 

平辈

 

敬启 拜启 谨白

 

晚辈

 

手书 手谕 字 示

 

      八、附后语及补述语

    附候语是附带问候的辞令。给亲朋写信时,如果与受信人的家人或身边朋友、同事也有交情,或者写信人的家人及身边朋友、同事也认识受信人,往往在信中附带致以问候,表示思念及之情。所以,附后语通常有两种情况:

  1.写信人附带问候受信人身边的亲友

  例如:

    ①令尊前乞代请安(附带问候受信人的父母)

    ②令兄处乞代候(附带问候受信人的兄长)

  2.写信人代自己身边亲友问候受信人

  例如:

    ①广平及海婴随叩(附带代妻儿行礼问候)

    ②家父嘱笔问候(附带代父亲问候)

  附候语的写作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注意称谓的恰当,二是另行写起,三是力求简练。

  补述语,即信写毕之后又要补充说明的话语。补述语一般用“又及:”、“又启:”加以提示。补述语不宜过长。

    传统信札附带问候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请受信人代

为问候长辈

 

令尊(堂)大人前,乞请叱名请安。

某伯(叔)处,烦叱名问候。

 

请受信人代

为问候平辈

 

某兄处,祈代致候。

某友处,祈代致候。

 

附带问候

受信人的晚辈

 

顺候 令媛近佳。

顺问 令孙康壮。

 

代长辈附带问候

 

家严(慈)嘱笔问候。

某伯处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带问候

 

某兄(弟姊妹)嘱笔问候。

某兄附笔道候。

 

代晚辈附带问候

 

小儿(女)侍叩。

小孙随叩。

 

     九、封文中的礼貌语言

    封文中的礼貌语言在邮寄书信和托人带交的书信之间有明显不同。

  (—)邮寄书信封文中的礼貌语词

  邮寄书信是将笺文封好投寄邮局进行传递的,因此,封文中的礼貌语言还涉及邮递员与受信人的关系。邮寄书信封文中的礼貌语词有三部分:一是对受信人的称呼,二是启封辞,三是缄封辞。下面分别谈谈三者的写作注意事项。

    1. 对受信人的称呼

    许多人习惯在受信人的名字之后加上私人关系称谓,如“某某某父亲收”、“某某某 爱妻收”,此类用法不妥。

    封文中受信人姓名下的称呼不同于笺文中的称谓,它不是发信人对受信人的称呼,而是邮递员(送信人)对受信人的称呼。称呼的选用依受信人的社会职位而定,一般来讲,对无职衔的高龄尊长称“老先生”、“女士”,对有职衔者,可称职衔,也可称“老先生”或“先生”,对女性则称“女士”;对普通长辈及平辈,有职衔者可称职衔,也可称“同志”、“先生”、“女士”;对晚辈一般不称职衔,而称“先生”、“女士”。

  2.启封辞

  启封辞是请受信人拆封的礼貌语词,它表示发信人对受信人的感情和态度,所以,在郑重严肃的书信中,应该精心选择运用。一般说来,对高龄尊长用“安启”、“福启”;对普通长辈用“钧启”、“赐启”、“道启”等;对平辈,则可依照受信人职业、性别等等不同,在“启”字之前加适当的修饰词,如对军人用“勋启”,对教师用“文启”,对女士用“芳启”等等;对晚辈一般用“启”或“收启”就可以了;对居丧者则须用“礼启”。

  启封辞在比较简单、随便的书信中可省略,也可以简化为“启”,只不过简化、省略后就显得毫无感情色彩了。

  3.缄封辞

  缄,也即封闭之意。缄封辞表现发信人封信时的感情和态度,给长辈写信宜用“谨缄”;对平辈用“缄”即可;对晚辈一般用“手缄”。

  在一般不需要感情色彩的书信中,只用一个“缄”字即可。

  对不封口的书信(如明信片、信简、贺年片、柬帖以及托人带交的便信便条等),封文中不写“启”、“缄”,因为不存在拆封和封闭的问题。

  (二)托人带交的书信封文中的礼貌语言

 书信封文的内容有下列几项:附件语、托带语、受信人姓名和称呼,收件辞、发信人署名及拜托辞、发信时间。

  1.附件语

  附件,是指托人带交书信的附件,也就是说,除托人带交的书信之外,附带有其他物品。如有,须附以简明的语言说明随信托带物品的名称及数量,以便受信人如数查收,如果没有随信托带物品,自然也就无附件语了。

  2.托带语

  托带语一般分为两段,前段是发信人向带信人表示拜托之意如“敬请”、“敬烦”,这两个词语中都有“敬”字,反映着带信人是发信人的长辈,或者是需客气的平辈,如果对晚辈,就不能用“敬”字了。托带语的后段是发信人嘱托带信人对受信人要做的举动,它反映着带信人与受信人的关系,如“面呈”、“吉便带交”。这两个词语中的核心成分是“呈”和“交”,其他词语是核心的修饰成分。一般用法,受信人是带信人的长辈时用“呈”,平辈则用“交”;如果带信人是受信人的长辈,则用“饬送”、“掷交”。至于“呈”和“交”的前面用何种修饰,根据需要而定,如“面呈”、“面交”、“掷交”等。

    3.受信人姓名

    在写托带语的同时,将受信人的地址、姓名写详细。

    托人带交的书信封文中受信人姓名下的称呼,是发信人对带信人说的,不是直对受信人的称呼,因此,选用称呼时,要特别注意发信人与带信人的关系。如“家父大人”、“家兄收”、“舍妹收”、“小女收”等等。

    4.收件辞

  如“台收”,“检收”。收件辞的核心是“收”,用“收”而不用“启”。

  收件辞的书写规则是:如果托带信之外有附件,收件辞应写“检收”、“查收”;如果没有附件,则在“收”字前适当运用礼貌语加以修饰,对长辈用“赐收”,对平辈用“台收”等,对晚辈用“收”即可。

  5.发信人自署与拜托辞

  发信人的自署与拜托辞是发信人对带信人说的,须依二者的具体关系加以选用。一般来说,姓名全署显得比较疏远、比较客气;仅署名字显得比较亲密。拜托辞主要依尊卑长幼关系变化,如果带信人为长辈,用“敬托”为宜;如果是平辈,则宜用“拜托”,如果是晚辈,则用“托”即可。

 (引自rexloong博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