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 |
发行邮票单位 |
邮票面值币制
|
开始使用年代 |
备注 |
清 代 邮 政 |
海关试办邮政 |
银两
|
1878 |
银两又称海关银、关平银,规定含银量为百分之百。 100分银=1两银 |
国家邮政 |
银元
|
1897 |
银元即洋银,100分=1元 |
卢比、银元
|
1911.3 |
大清邮政于1911年发行西藏专用邮票,用汉、英、藏3种文字加盖面值 |
中 华 民 国 邮 政 |
中华邮政 |
银元
|
1912 |
1910-1935年,本位货币为银元 |
法币(国币)
|
1936 |
1935年11月4日实行法币政策后,禁止银元流通。 1948年11月21日起停止流通兑换。100分=1元 |
金圆券
|
1948.10 |
1948年8月19日发行代替法币的新纸币——金圆券,1元收兑法币300万元。1949年9月1日起止流通及兑换 |
银圆券
|
1949.5 |
1949年7月改发纸币银圆券。1949年5月3日,中华邮政总局开始发行以银圆为基数的无面值单位邮票 |
中华邮政(限新省) |
羌银
|
1915 |
羌银成分低劣,币值最低时仅合内地银币十分之二、三,因此于1915年开始发行“限新省贴用”邮票 |
中华邮政(限滇省) |
滇钞
|
1926.8 |
滇钞为云南省富滇新银行发行的地方货币,币值较低 |
半开银元
|
1949 |
1929年云南自铸银元,含银量约为国家通用银元的50%,大小亦相当半元限币,称半开银元 |
中华邮政(限四川) |
川币
|
1933 |
因四川流通的地方货币川币贬值,于1933年开始发行“限四川贴用”邮票 |
中华邮政(限吉黑) |
奉票、哈洋
|
1927.3 |
奉票、哈洋是当时东北地区的流通货币,因币值下跌,仅值国币的三成,而于1927年3月开始发行“限吉黑贴用”邮票 |
中华邮政(限东北) |
东北流通券
|
1946.2 |
1元东北流通券折合法币13元 |
中华邮政(限台湾) |
日元
|
1945.11 |
台湾回归祖国,1945年11月4日将日本邮票就地加盖“中华民国台湾省”字样使用,面值仍为日币 |
台币
|
1946.6 |
台币由台湾省银行发行。1台币折合法币30元 |
中华邮政(广东) |
银毫
|
1919 |
广东、广西地区称银元的辅币为银毫。1919年储金邮票广东“防盗”加盖面值币制为银毫 |
中华邮政(台湾) |
新台币
|
1949.6 |
新台币与老台币的比率为1比40000 |
解 放 区 邮 政 ( 土 地 革 命 战 争 时 期 ) |
中华苏维埃邮政总局 |
中华苏维埃银币券
|
1932 |
中央苏区发行的苏维埃邮票,均以银币券为邮票面值 |
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 |
西北苏维埃票
|
1936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的苏维埃票,又称苏票 |
法币
|
1937 |
陕甘宁特区发行的邮票 |
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 |
银元
|
1930 |
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最早发行的邮票 |
闽西交通总局 |
铜元
|
1930.10 |
闽西交通总局发行的“赤色邮政”和“赤色邮花”邮票,以“片”为面值单位,“片”是闽南语对铜元单位“枚”的方言称谓。铜元为银元的辅币,故邮票实际面值币制是银元 |
赣东北赤色邮政总局 |
银元
|
1930.9 |
江西东北赤色邮政总局发行的邮票 |
湘鄂西省赤色邮务总局 |
湘鄂西苏维埃银币券 |
1931 |
1931年11月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湘鄂西特区分行发行的货币 |
中华赤色邮政湘赣边省总局 |
湘赣苏维埃争银币券 |
1932 |
1932年1月15日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赣省工农银行,并发行银币券和铜元票。1932年发行的“湘赣边省赤色邮票”双湘赣苏维埃银币券为面值币制 |
解 放 区 邮 政 ( 抗 日 战 争 和 解 放 战 争 时 期 ) |
陕甘宁边区邮政管理局 |
陕甘宁贸易券
|
1946.4 |
1944年,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由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发行商业流通券,即贸易券 |
西北农民币(西农币) |
1948.6 |
1948年1月陕甘宁边区银行与晋西北农民银行合并,改称西北农民银行,发行西北解放区统一的货币西农币 |
人民币
|
1948.12 |
1948年10月,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于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西北区行。西北农币2000元=人民币1元 |
陕西邮政管理局 |
人民币
|
1949.6 |
1949年6-11月西北解放区各地区邮局加盖的邮票均用人民币币制 |
陕北邮政管理局 |
人民币
|
1949.9 |
陕南行署交通局 |
人民币
|
1949.11 |
甘宁青邮政管理局 |
人民币
|
1949.9 |
新疆伊塔阿区邮政局 |
三区时期
|
1949.9 |
期票为新疆伊塔阿三区革命政权于1946年发行的地方钞票。基票2.5元=人民币1元 |
新疆邮政管理局 |
新疆省银元票(省币) |
1949.9 |
1949年加盖“人民邮政”邮票及“人民邮政(新)”改值邮票均为银元票币制,省币1元=人民币500元 |
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 |
法币
|
1937.12 |
邮票发行时,晋察冀边区银行尚未成立,因此邮票面值为为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 |
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 |
晋察冀边币(边钞)
|
1945.10 |
1938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银行成立,并发行晋察冀边币,1948年与冀南银行合并为华北银行。边币10元=冀南币1元 |
冀中邮政管理分局 |
晋察冀边币(边钞)
|
1946.5 |
冀热察交通科 |
晋察冀边币(边钞)
|
1948.6 |
解
放
区
邮
政
(
抗
日
战
争
和
解
放
战
争
时
期
)
|
冀东区邮政管理分局 |
冀热辽边币(冀东票) |
1946.3 |
晋察冀边区银行统一印制,并限定在冀热辽区发行、流通冀热辽边币 |
冀东区党委交通科 |
冀热辽边币(冀东票) |
1947.4 |
冀东军邮分局 |
长城币 |
1948.8 |
1948年2月设立长城银行,并发行长城银行冀热辽流通券(长城银行币)。1948年8月至1949年1月,冀察热辽区发行的邮票均为长城币币制 |
冀热察军邮分局 |
长城币 |
1948.7 |
晋冀鲁豫边区交通局 |
冀南币(冀钞) |
1942.6 |
1939年10月15日冀南银行成立并发行冀南银行币,1948年5月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合并成立华北银行,冀南币为本位币。1948年12月1日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冀南币100元=人民币1元 |
晋冀鲁豫边区邮务管理总局 |
冀南币(冀钞) |
1946.3 |
冀南邮务管理局 |
冀南币(冀钞) |
1947 |
冀鲁豫边区交通局 |
冀南币(冀钞) |
1945.12 |
冀鲁豫邮务管理局 |
冀南币(冀钞) |
1946.10 |
晋绥邮政管理局 |
西北农民币(西农币) |
1946.4 |
1940年5月成立晋西北农民银行,同时发行晋西北农民银行币(西北农民银行币)。1946年4月至1948年12月发行的邮票均以西农币为邮票面值币制 |
人民币 |
1949.1 |
1948年12月西北农民银行币(西农币)停止发行后,晋绥、绥蒙、晋南、晋西北发行的邮票面值币制均为人民币,西北农民币2000元=人民币1元 |
绥蒙区邮政局 |
人民币 |
1949.2 |
晋南区邮政管理局 |
人民币 |
1949.10 |
晋西北邮政管理分局 |
人民币 |
194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