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选择了( )”作文评讲课设计
(2010-11-14 17:04:36)
标签:
作文评讲杂谈 |
分类: E语文教学 |
一、教学内容 |
||||
课题名称 |
“那一刻,我选择了 |
授课教师 |
李家全 |
|
时间地点 |
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2)班 |
教研类型 |
常规交流课 |
|
分 |
|
|||
教 目 |
1.关注习作中的亮点,体会写作成功的快乐。 2.比较赏析,点评优劣,掌握写作方法。 3.小组共评,运用所学习作方法点评交流。 |
|||
重难点 |
目标2. |
|||
二、教学准备 |
||||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
习作批阅完后,尽可能提前发放学生自读思考并与小组同学交流。 |
|||
三、教学流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
导 |
1.“好奇”、“简介”、“拜师”…… 2.明确课的内容“作文评讲课”。 |
|
营造轻松的交流氛围。 |
|
理解题意 推敲题目 |
1.板书作文题并理解题中关键词。 2.归结题中补充词语。 (问同学们填了哪些词。) 3.点评不妥的题目,明确半命题作文补足题目要“三思落笔,扣题为要”。 |
1.学生思考题中关键词。 2.学生答问报题,一生在黑板上书写归结作文题目。 3.几位学生谈补题时的想法?思考补题注意什么? |
学生报题、黑板上写题,呈现补题范围和思维过程,加深学生慎重审题的印象。 |
|
体验成功 明确角度 |
1.点名学生读作文卷上的老师批语。
|
学生大声读评语,其他同学思考点评角度并简要概括? |
多些肯定、鼓励,增强写作和点评的兴趣。 |
|
比较赏析 小组互评 |
1. 2. 3. (波浪线文段) |
1.读黑板上赏析要点。 2.大声读文段,用心静听思考,小组代表互评优劣。 |
选典型习作材料对比赏析,有利于突出习作的重难点和出现的问题,互评可考查学生对写作方法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
推荐篇目 小组共评 |
1. 2. 老师巡视点拨,查看学以致用的效果。 小结:一次作文成功与否,有多种原因:当时的写作态度兴趣、平时和生活积累、作文方法掌握运用水平等。方法可以学习借鉴,不断摸索运用,而态度兴趣和生活积累的问题则重在平时的写作习惯的培养。 |
2.学生分工:一生读文,其余听读过程中随时组织评语;读完后逐个点评并引发讨论;一生负责记录评语要点。 |
以一例文让学生共评,可使点评交流更深入有效。 分工合作,皆有事做。 |
|
几点建议 提醒面批 |
1.写作习惯养成建议:写前“三思”;书写工整;写完自读修改;划出得意处;做个有心人,观察积累。 2.没有批语(有加圈问号的作文卷)的同学抽空拿卷和老师面谈(面批)。 注:习作卷上批语标志说明,星号卷是佳作简语鼓励;波浪线是小组互评对比赏析文句;问号卷是小组共评卷;三角号指课余面批卷。 3.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修改不足后上交。 4.每小组推荐一篇让学生共评批阅。 |
1.学生抄录作文稿上。 2.部分学生课余时间与老师面谈交流(多为习作个性问题)。 3.课余分小组将老师推荐的例文进行批注,完成后上交。 |
部分学生对写作有过多的挫败感体验和畏难情绪,鼓励突破先从兴趣和习惯培养做起。 |
|
一、简语鼓励
23.写大人无力照看孙辈,写我选择离开的伤感,叙事亲切自然。
24.马文洁:写傻哥哥的故事,把爱的理解过程写得曲折生动。
25.邵才莹:我选材典型,也是个有心人。
26.洪晨:我作画遇挫,休息时从太阳中获得灵感和耐力,顿悟描写精彩。
27.柳云:写挑战作业难题和登山不懈精神,选择行程很生动。
28.张传镇:天暗独行,战胜自我,选择勇敢,写得好!
29.夏士雄:考砸不自弃,在品味苦果后选择勇敢面对,挑战自我,恭喜!
30.钮志美:学会理智对待男女情感,我长大了!
二、比较互评
审题三思,切题要紧;(陈云、韦志强)
选材典型,写足文意;(邵才莹、霍业鑫、朱安顺)
描写细节,尽显文采;(邹明惠、周方琳)
用语精确,力合情理;(邓倩倩、曹园园)
三、小组共评:
1组孙路康、2组季方芳、3组周玉文、4组王心怡、5组倪家亮、6组孙甜、
7组俞倩倩、8组 徐铭灏、9组孙世勇、10组陈雪、11、温子莹
四、课余面批:徐静文、丁祺鑫、李洁、王海怡、宋雅茹、季方芳、郑婕、王海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