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生最高级的炫富,不是钱,不是房,请握紧这三样东西!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文园拾穗 |
作
来
杨绛先生曾说: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生实在是够苦。”
初看此话之时,感慨万千。
不知从何时起,这世间的每个人都开始被现实所扰,心中的理想被明码标价的车,房,票取代。
忙忙碌碌一辈子,全靠这些外物,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物质的享有,也成了众人攀比的标准,成了炫富的资本。
前半生,处世不深,利益熏心之际才会有这种固有认知。
等到后半生才会幡然醒悟,最高级的炫富,并不是钱、房这些身外之物,而是这三样东西!
无病无灾,养身
最近很喜欢的一句话:
“请永远先把自己放在优先考虑项里。”
在对他人散发善意之前,先满足自己,在为他人担心忧虑之前,先保全自己。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人能做到为自己考虑,有时候连自己的身体都照顾不好。
年轻时,总想着青春有限,及时享乐才是正解,殊不知,毫无节制的生活,只会给日后人生带来困扰。
前半生,不顾一切,肆意享受,后半生,注定健康受损,病痛难忍。
本该乐享余生的阶段,却只能与病床,药物为伴,整日都惶惶不安,绝望不堪。
此时,再引以为傲的资本,都将变得一文不值。
要知道,人生下半场,拼得就是个健康的身体。
滋养身心,善待自己,是对人生的负责,更是给家人的安心。
从现在开始,保持健康的作息,多运动多健身,余生能无病无灾才是最大的财富。
恩多怨少,养德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叫“乌鸦定律”。
指的是社会上所存在的一种人,遇到挫折之时,总是会掩盖自己的缺陷,强调他人的过失。
生活过得不如意,就责怪父母的不作为,职场竞争太大,就吐槽同事的拼劲,自己从不想努力,却鄙夷他人的奋进。
这样的人,满腹抱怨,负能量满满,只会让人避之不及。
成年人的世界太过复杂,种种压力缠身,让人喘不过气,偶尔抱怨也属正常。
但步入人生后半场后,对万事就应该释然,妥协。
老子曾说:“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真正有格局,有智慧的人,遭遇挫折之时,不会推责与人,而是自躬自省。
总怨天尤人,是对自我的不负责,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作为。
特别是人过中年,若是还怨天尤人,只会遭人嫌弃,更会损害周遭的气场,让有心之人趁虚而入,影响余生。
与其焦虑抱怨,消极度日,不如改变心态,安享余生。
好的心态才是后半生之大幸。
不恨不争,养心
俗语常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年轻时,我们受现实所迫,不得不为那点遗憾挣破头皮,心中的气性难消,眼中的火焰难灭。
纵使已经到了改享乐的年纪,依旧有很多未了的心愿。
心中有所遗憾,自然想要再冲一冲,争一争。
但年纪已过半百,精力已然有限,若是对万事依旧有恨有争,只是自寻烦恼。
我们不能总拿过去的心结与遗憾,来折磨现在的自己。
这是对自己的残忍,更是给别人的困扰。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才能有所回味。
人生后半场,时间,精力都很珍贵,与其因人因事生怨生恨,不如放平心态。
人生苦短,别纠结于得失之上,做好自己的事情,其他一切都交给时间即可。
人至晚年,拥有平静淡然,不怨不艾的心境才是难得。
《道德经》上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低配生活,高配灵魂。
特别是人生后半场,一直追求身外之物,只会患得患失,不得安心,有时候甚至会被得失所扰,沉浸在困扰中无法自拔。
这是对自我的消耗,更是对余生的浪费。
正所谓“不恋尘世浮华,不写红尘纷扰”,减少外物欲望,丰盈自己内心,才能活得更通透。
懂得适可而止,福禄才能长长久久,连绵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