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画了个天使,气跑了老师

标签:
文化 |
分类: 百科点滴 |
“艺术三杰”依次出场,今天亮相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达·芬奇。那些画鸡蛋之类真假难辨又流传极广的故事我们就不提了,总得给大家分享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就先从达·芬奇的名字说起吧。
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这是他的全名,来拆分解释一下:DA的意思是“从哪里来”,VINCI指的“芬奇村”,就是说,这个名字翻译过来应该是“从芬奇村来的莱昂纳多”。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芬奇”可不是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姓氏,“达·芬奇”其实是他用来区别于其他所有叫“莱昂纳多”的人的标识。这么多天下来,想必你们已经意识到了欧洲人高得惊人的重名率,站街上叫一个名字,起码十个人回头看你。
达·芬奇自画像
1452年4月15日凌晨三点,芬奇这个地方发生了地震,正好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卡特琳娜(CATERINA)的妇人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莱昂纳多(LIONARDO),也就是我们的达·芬奇。
达·芬奇的老爸SER PIERO也很传奇,他的产业遍及佛罗伦萨和芬奇,在当地非常有地位,而卡特琳娜则是个地位卑微的仆人。这悬殊的地位源自达·芬奇老爸命格的奇特,他先后两次结婚,但两任正室都挂了且没子嗣,直到与卡特琳娜发生了婚外恋请才得了第一个私生子达·芬奇。不过这位牛人后来又结婚两次,总算证明了自己强大的繁殖能力,生了十五个小孩,所以达·芬奇的兄弟姐妹多达十五个。
芬奇是个乡下地方,从小受田园风熏陶的达·芬奇,养成了对自然的极度好奇心和探索欲。小地方的教育不太先进,很多东西都跟不上时代,所以1468年,达·芬奇来到了佛罗伦萨,进了一个很有名的艺术家工作室学习,他的老师就是大名鼎鼎的维罗奇奥(VERROCCHIO)。
这里必须要通过维罗奇奥来串连一下“艺术三杰”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拉斐尔之间的关系了,也是相当微妙。维罗奇奥的学生除了达·芬奇,还有吉兰达约(GHILANDAIO)和贝鲁奇诺(PERUGINO)。如果你们对上一篇推送有印象,就知道吉兰达约是米开朗琪罗的第一任老师(米开朗琪罗:我与教皇一同成长);而贝鲁奇诺则是拉斐尔的老师,是对拉斐尔绘画风格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人。简而言之,按这层关系梳理下来,达·芬奇其实算是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的师叔了。So,你懂的,维罗奇奥在当时是非常有影响力了,他的工作室也是当时佛罗伦萨城内最有名望的工作室之一。
达·芬奇在维罗奇奥那里当学徒的时候,刚开始很受其他同学鄙视,因为他不会希腊文也不会拉丁文。前面说过了,芬奇那个小地方教学资源匮乏,爱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达·芬奇就成了不学无术的反面教材。非典型坏学生达·芬奇在不太友好的学术氛围中展示出发明创造技能点,做成了诸如会自动上弦的钟这类高级器物。
达·芬奇的创造发明手稿
当然,这些都不是艺术家们care的生存技能,所以达·芬奇同学依然不受待见,他也乐得不和同学进行深入交流,而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继续鄙视宗教文化艺术等经典理论,放飞自我一直到十八岁。
不过呢,他老师维罗奇奥是个有眼光的人,虽然达·芬奇这个徒弟年纪大毛病也多,但他就欣赏这种不务正业,整天喜欢搞发明创造,没事翻新技术的人。有一天,维罗奇奥接了一个活儿,找来达·芬奇当下手,结果这个下手一当,就当出了千古绝唱。
《耶稣受洗图》(BATTESIMO DEL CRISTO)
这图里的主要人物——耶稣和圣约翰以及背景什么的都是维罗奇奥画的,看看画得差不多了,他叫来达·芬奇,“来,给我画个天使在上面。”
两个天使的细节图
这两个出自达·芬奇笔下的小天使,让维罗奇奥就此弃笔,之后便离开绘画专心雕塑。
为什么?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天使与画中其他人物的区别。在达·芬奇之前,所有人画人的时候,都喜欢加个框架,给人套上外部线条,所以不管画得多么好,人都显得有些僵硬。而达·芬奇第一次将人的外部轮廓线条去掉了,他画出来的人更自然接地气,也就更为人性化。维罗奇奥看到徒弟画的天使,意识到这是整张图里最为柔美且发散出神秘光彩的部分,他惊讶的同时,也明白了一点,自己的绘画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今,更多人默认两个天使都是达·芬奇画的。当然也有人说,达·芬奇只画了背向我们的小天使,而另一个小天使是维罗奇奥学着达·芬奇画的。历史如同小说一般的趣味性再次体现,所谓的真相总掺杂了50%的想象,也由此具备了供后人发挥的空间。话说回来,维罗奇奥这种骨子里骄傲的人,倒真不见得能干出模仿徒弟画风这种事。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给达·芬奇穿上了今天所为人熟知的全能神级套装了。然而,这位在科学发明、绘画、解剖、雕塑、建筑等领域无所不能的多面手,其实当年混饭吃的行业选项很有限。科学发明创造就是一个业余的爱好,没人会去试验他的滑翔机和潜水装置,他也曾写信向米兰公爵毛遂自荐,申请去做军事武器的设计,但这个饭碗也没端多久。他当时比较稳定的工作就两个,一个是戏剧的舞台设计,就是今天的舞美,还有一个就是接受预订画。但是这位同志有个毛病,由于过度放飞自我,时间对于他来说永远都不够用。所以他接到工作之后的状态常常是画着画着就搁在那儿了,拖着拖着就干脆不画了,一来二去,名气再大也没多少人敢找他干活儿了。
1501年,在经历了多地的旅途后,离开佛罗伦萨长达二十一年的达·芬奇重回旧地,因为经济困窘而很需要工作,当时帮助他最多的人,便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那位菲利普·利比的儿子小菲利普·利比。(从大妈到少女:论圣母玛利亚的逆生长)
帮这种收费昂贵毛病又多的人找工作也是非常不容易,小菲利普用自己的关系,在圣母报喜教堂(SANTISSIMA ANNUNZIATA)给达·芬奇找了个活儿。于是,达·芬奇就带着他的贴身小徒弟萨莱(SALAI)搬过去住在了教堂里。顺便八卦一嘴,这个年轻的小徒弟大约就是达·芬奇的小情人,他的多幅作品里都出现了一张相似的脸,应该就是萨莱。
在圣母报喜教堂,达·芬奇画了一幅画,惊艳了整个佛罗伦萨,连米开朗琪罗都特意赶去欣赏过,并受到无限启发。而那幅画,就只是一幅草图而已。
《圣安娜》(CARTONE DI SANT' ANNA)手稿图
我们来看这幅图。圣安娜(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将自己的女儿安置在膝盖上,而圣母手中抱着的孩子耶稣已经快跑出去了,旁边是小圣约翰趴在圣安娜的膝盖上,圣安娜手指天上(上帝),她看着女儿,女儿看着耶稣,耶稣看着小圣约翰,小圣约翰趴在圣安娜的腿上。
这是达·芬奇惯用的方式,将人物和要表达的思想都连贯起来,把自己的画搞成一部具有鲜明风格的推理小说。
这幅画为什么能惊艳四座?因为它美而真实。画中的人物就真的像是普通的一家人而不是神,没有飘在天上,也没有表情僵硬的圣母和耶稣,微笑的外祖母,慈爱的母亲,淘气的儿子和他的小伙伴,人的属性呈现得淋漓尽致,而他们却都是众人的守护。
这幅画立刻火遍全城。男女老少日夜排队,就为了看一眼这幅画。这就是达·芬奇一幅手稿的魅力,这就是文艺复兴的魅力。
这幅草稿图如今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
当然,无论怎么避免重复,说起达·芬奇的画作都还是不得不提世纪之画《蒙娜丽莎》,它成就了达·芬奇永恒的艺术大师地位。
《蒙娜丽莎》(MONNA-LISA,也叫GIOCONDA)
关于这幅画的猜测很多,说得最多的一种,是达·芬奇为了权贵弗朗西斯科·德·乔孔多(FRANCESCO DELGIOCONDO)的老婆LISA所创作——MADONNA(圣母) LISA=MONNA- LISA,因此另一意大利语名字才叫GIOCONDA(GIOCONDO的阴性)。画上的女子面带神秘微笑,她弯度柔和的眼睛似乎就是在看着你,上扬的嘴角好像随时都要张口讲述一个故事。假如你告诉我,围绕这幅画发生过无数灵异事件我都会相信,因为画像实在太传神。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不管是人物还是背后的风景。达·芬奇都用上了他发明创造并影响了后代无数人的“烟熏画法”和室外空间透视法。我们前面讲过布鲁内列斯基的三维立体透视画法,那是室内透视,而达·芬奇发明的透视技术则属于室外空间。
注意看背景上的远山,所谓的室外空间立体透视画法,通俗来讲就是,离我们视线越远的东西越模糊,而不是像前人画作里那样,无论远近清晰度都是一样的。
这幅《蒙娜丽莎》在1516年被达·芬奇自己带去了法国,后来与众多别的画一起卖给了法国皇帝弗朗西斯科一世(FRANCESCOI),再之后于1525年在达·芬奇的小学徒(小情人)萨莱的财产里被发现。
当时卢浮宫里《蒙娜丽莎》被盗后空出的位置
让这幅画的身价上升到无敌境界的一定是1911年发生在卢浮宫的偷窃事件。《蒙娜丽莎》失窃,当时闹得感觉全世界的嫌疑犯都被请来审问了,但依然没找到,卢浮宫也基本对找回这幅画失去了信心。
其实窃贼是一个意大利人,住在靠近瑞士边境的小城LUINO,之前在卢浮宫工作过。偷画当天,他非常镇定,把画夹在自己的大衣底下就带走了,出门时甚至还叫人搭了一把手。这人出门之后淡定地喊了一辆出租车,把画藏入他的一个行李箱之内,就带到了巴黎一家小旅馆的床底下,再后来又带回了LUINO卢一诺。他打算把画赠送给意大利,因为他觉得这是意大利的东西。
1913年,佛罗伦萨收藏家阿弗雷多·歌里(ALFREDO GERI)收到一封信,信里这么说的:画在我手上,它属于意大利,因为达·芬奇是意大利人。希望你们能给我500000里拉(相当于250欧元)的费用。
找回《蒙娜丽莎》
1913年12月11日,乌菲兹美术馆馆长乔瓦尼·波奇(GIOVANNI POGGI)和阿弗雷多一起到达指定地点——位于切拉得尼路(如今正对着教堂连接火车站的那条大路)20号三楼一家叫HOTEL TRIPOLI的旅馆(后来旅馆改名叫HOTEL GIOCONDA)。他们当场鉴定了那幅画确为真迹,而这个富有时代感和国家荣誉感的窃贼也最终被抓。收进监狱前他说,我跟GIOCOND在我们的厨房桌上一起度过了两年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