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前门瘦骨老人大力关注新浪博客摄影 |
分类: 【纪实专题·身边偶得】 |
【新浪爱心行动:回访“酷暑中的瘦骨老人”】
上周,“大力关注”在前门地区拍摄了一位正在纳凉的瘦骨老人,并刊发博文【震惊:酷暑中的前门老人】,新浪博客以“骨瘦如柴的前门老人”为题在首页推荐。几天时间,有18000多人阅览,180余人留言,同时,全国有数十家网站、论坛转载,多数网友表达了对老人的关切之情,由于上周出差,无法回复,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当时由于本人匆匆路过,没来得及详细了解老人以及家中的情况,不少新浪网友留言希望能有下文,同时,多家在京报刊媒体与本人联系,希望进一步跟踪报道。
昨天,博主与中华爱心基金会的同志取得联系以后,得知他们已经看过此报道,特别希望能去看望老人并根据情况给予帮助。昨天傍晚,我与中华爱心基金会“爱心与希望”活动组委会主任邓俊峰、爱心基金会志愿者景欣(新浪博主、摄影师)、李治学以及“新京报”的三位记者、实习生一起,回访了这位“骨瘦如柴的八旬老人”并为这位老人和四合院中的另一位老人带去了生活和防暑降温用品。
老人叫王长海。今年81岁。老家在河北省武邑县。13岁逃荒来到北京,距今已经近70年了。
老人年轻时在北京的一个乐器作坊打工,会制作大鼓、胡琴、笛子等乐器,后来到北京煤气用具厂工作,已经退休20多年。
老人退休后有一些退休金,为了贴补家用,每天骑着一个小三轮车到处捡拾垃圾废品。
老人由于坚持活动,身体没有大病,只是身体消瘦如柴,严重佝偻,患有骨质疏松症,体重只有40公斤。
我们也会经常回访这位老人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再次感谢新浪编辑以及各位网友对老人对博文的关注!
老人住在前门鲜鱼口街、西打磨厂街中间的好景胡同。但愿好景长长。
在不足13平米的房间内,中华爱心基金会的志愿者在与老人聊天,了解老人的身体、生活状况。
房间内没有窗户,密不透风,坐一会就全身湿透。我们一起来到四合院门口。
老人叫王长海。今年81岁。老家在河北省武邑县。13岁逃荒来到北京,距今已经68年了。
年轻时老人在北京的一个乐器作坊打工,会制作大鼓、胡琴、笛子等乐器。
在北京前门一带已经住了50多年。可以说是北京历史的见证者。
老人身体没有大病,只是身体消瘦如柴,不足40公斤,严重佝偻,患有骨质疏松症。
为了贴补家用,八旬老人每天骑着一个小三轮车到处捡拾垃圾废品。
尽管80多岁,身体还算硬朗。原准备带老人体检,看了并不急了。
三轮车每天伴随着八旬老人,生活还是很艰辛的。
得知这些以后,基金会志愿者们自己掏钱给老人带去了米、面、油、矿泉水、西瓜等生活用品、降暑用品。
由于胡同无法进车,志愿者们在搬运物品时浑身湿透。新京报的女记者小林也帮着搬运。
这是基金会的志愿者邓俊峰、高景欣、李治学与老人合影。
邓俊峰主任对老人说,以后我们多多联系,有困难就告诉我们。
大力关注将上周拍的照片送给老人,老人很是惊喜。(新浪摄影师景欣拍摄)
《新京报》的三位记者是相当的敬业,小林、小涂和摄影记者对老人进行了详尽的采访,日后刊发。
社会已经逐渐老龄化,我们的想法就是用每个人微弱的力量唤起全社会对老年群体的关注。
我们的父母都是老人,而我们也有老去的时候。
有意回访者,请到博主首页添加“关注”,我也会大力关注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