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蔬菜价格新发地农产品市场菜价大力关注摄影新浪民生 |
分类: 【纪实专题·身边偶得】 |
北京的蔬菜,大都靠全国各地运送。
蔬菜,人人爱吃。但价格,想说爱你不容易。
目击北京最大蔬菜批发市场,看价格上涨诱因。
对城市工新阶层来讲,菜价上涨让人难以忍受。原因何在?大力关注在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查阅一些网友文章,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但并非不可控。
气候影响:西南五省的持续大旱对本地的蔬菜供需都产生不利影响,而北方蔬菜主产区如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又不断出现不正常天气,倒春寒天气使北方大棚蔬菜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囤货炒作:部分黑心批发商故意囤货抬高菜价。多家媒体曾报道,很多批发商为了赢利,开始利用冷库囤积部分耐贮存蔬菜,明明有货也不卖,导致人为紧张,加剧了蔬菜的价格上涨。有报道称,今年绿豆价格大涨140%,除了绿豆主要产地大旱当地的批发商就囤货,通过
“炒豆”而牟利,谁出价高就卖给谁。
成本上涨:菜农、菜商认为,当前各种商品普遍涨价,蔬菜同样应该涨价。
专家分析,蔬果价格上涨只是表象,深层次原因的是上游生产成本攀升。这些成本包括农药化肥、运输、储藏成本,还有劳动力成本。北京的蔬菜产量不能满足老百姓的消费,商家不得不从主要的蔬菜产地引进,这无形中加大了蔬菜商家的运输成本。蔬菜的成本价提高了,市场价当然会相应的上涨。
谁能获利?有人认为菜价上涨未必不是好事。菜价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有一定上涨,在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刺激菜农的信心,激励菜农种出更多更好的蔬菜,菜农也可以通过菜价上涨获利,提高收入。但是,也有人担心菜价上涨的受益方不会是菜农。那是因为蔬菜批发商可能低价收购、囤积蔬菜,大幅提高出货价格,而后从中牟取暴利。并且菜价上涨、产量却减少,菜农的收入并没有真正的提高。同时,过快增长的菜价实实在在的加重了消费者的菜篮子。消费者抱怨今年的一篮子蔬菜,开销却是去年的一倍还多。同样的情况还延伸到了餐桌上。涨出来的部分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
如何应对?过多的流转环节仍是蔬菜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中间商扮演着给菜价“加码”的重要角色。假定一根小黄瓜卖3元钱,运到超市后可以卖到7元,而当前的高价赋予了经销商更大的加价幅度。在这一点上,国外有所不同,他们的蔬菜从田间地头可以直接进入超市,节省了很多成本。
在蔬菜价格快速上涨的时候,有关政府部门也应有所作为。不能只是以气候原因为借口来解释近年来菜价的持续上涨,而要把菜价控制中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出现类似于“炒大蒜”的“炒豆炒菜”等事件,影响到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是气候原因?
是囤货炒作?
还是运输、人力成本增加?
初春,乍暖还寒,蔬菜、果品被草帘子和棉被覆盖着。
卸完就开始卖了,有的热门蔬菜边卸变卖。
有的蔬菜需要在市场上二次加工。
有的蔬菜进价高了或进多了很不好卖。
这位师傅说,这一趟算上成本、运输、罚款、损耗还亏了。
运一趟经常全家男女老少出动。
孕妇也要辛苦卖菜。
小伙子在烈日下干脆赤膊上阵。
苦了孩子,就趴在市场的铁秤上学习。
困倦了,也只能这样睡一会。
这车圆白菜看来不好卖了。
算算帐,亏了还是赚了。
一边按计算器一边询问蔬菜行情。
据说,南城开发,位于四环边的新发地批发市场还有面临搬迁的可能。
卸完菜,给汽车加水准备返程。
价格居高不下的结症,是有一双无形的手在起作用。投机商是不来这里的,他们坐在酒店的沙发上操控市场。
■大力关注感谢各位的到来!有意回访者,请加“关注”,我也会大力关注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