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嫦娥二号逐月发射观测大力关注 |
分类: 【摄影作品·影像世界】 |
器材:Ω系列1800天文望远镜+2倍镜+转接环+Canon 1Ds M3
人们给月球起了许许多多别致的雅号,诸如:月宫、银盘、玉镜、广寒宫等等。
当我把焦距对准月球,立马被月球表面凸凹的环形山和冰冷寂寥的景象彻底惊呆了。
最令人惊叹的是清晰可见的月面辐射纹,像西瓜蒂四周的纹路一样,以环形山为辐射点向四面八方延伸着。
●月光,发光么?不!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说是月光,却是阳光。
●月宫,温和么?不!早晚温差达正负300多度的。
●月亮,柔美么?不!40亿年来,月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一直被月尘和岩屑覆盖着。
●月球,升落么?不!月球本身并没有升落,自转、公转的复杂轨道运动让我们看到了疑似月升月落的现象。
当然,观察和拍摄天体,天文望远镜头、大脚架、赤道仪、目视镜、转接环、快门线都是不可缺少的。
由于距离遥远加之焦距超长,要想准确对焦,将相机与电脑连接也是最佳的选择。
能看清月球不易,能拍清月球更难。毕竟距离地球384000公里之遥啊!月球时刻在进行自转和公转,而且大气层有太多的雾气、尘埃、风雨。下面这张不知是月球爆发还是什么天象,中间的光束拍了好久都不消失。
原创摄影:大力
【月球真相·拍月偶记】 文:大力关注
●正月为元,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恰巧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就这样被诗意了。按照中国民间千百年来的习俗,大年,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谢幕。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暖的元宵之夜,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百姓合家团聚,观灯赏月,可谓其乐融融。
●每当夜幕降临,明月升空,便会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幽思遐想。“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是脍炙人口的咏月佳句。出于人类特有的想象与憧憬,人们给月球起了许许多多别致的雅号,诸如:月宫、银盘、玉镜、广寒宫等等,同时,又用温暖、朦胧、明亮、纯洁等美好的字眼去修饰和描绘,古往今来更是流传着无数美妙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一切仿佛在说,月宫就是人间的天堂。果真如此么?
●去年,我有了一台Ω系列天文望远镜,并配置EM11自动寻星赤道仪,可搜寻到夜空中的各种行星、恒星、星团、星系和深空星体。我第一个观测的是月球,它是离人类最近的一个天体。当我把焦距对准月球以后,立马被月球表面凸凹的环形山和冰冷寂寥的景象彻底惊呆了。
●月球可谓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有直径295公里的贝利环形山,有深达8788米的牛顿环形山。环形山的周围,还有称为“月堑”的峭壁悬崖,还有月海、月谷。最令人惊叹的是清晰可见的月面辐射纹,像西瓜蒂四周的纹路一样,以环形山为辐射点向四面八方延伸着,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这些辐射纹并不是极点,这样奇妙的环形山辐射纹有大小50余处。能在自家的露台上,看清距离地球384000公里月球上的高山和深谷,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月光,发光么?不!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面也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说是月光,却是阳光。
●月宫,温和么?不!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很低,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正负300多度的温差,用当下的话说,一会成冻虾,一会被蒸发。
●月亮,柔美么?不!月球上没有水没有植物没有空气,40亿年来,月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一直被月尘和岩屑覆盖着。从望远镜中看到的只是单一的土灰色或灰褐色。真是蛮荒、苍凉到了极点!或者说,有一种凄美叫寂寞。
●月球,升落么?不!其实,月球本身并没有升落,月球和地球组成地月系,共同围绕着质心自转不息 月球在环绕地球作椭圆运动的同时,也伴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正是这种复杂的轨道运动才让我们看到了疑似月升月落的现象。
●这就是月球的真相,真相比真理更加重要!以往所有的崇拜大都缘于人类对月球的未知迷惑、善良愿望乃至审美移情。不要崇拜我,我只是传说!
●不管怎样,月球和地球永远是一对不离不弃的天体伴侣,真可谓地老天荒;
●不管怎样,月球总是以自己最大的胸怀将阳光折射给人类,给夜晚以光亮;
●不管怎样,月球永远是人类探索宇宙的第一落脚点,毕竟距离深空近了一步;
●不管怎样,月光下的地球人总该在演绎温馨故事的同时,感谢月球并报以敬畏!
附:月亮主题创意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