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挺起民族保险业的脊梁 蔡伟兵--钟辉荣转

(2009-09-26 23:50:32)
标签:

财经

分类: 保险理财

挺起民族保险业的脊梁 <wbr>蔡伟兵--钟辉荣转

中华的盛会 民族的骄傲

  来自全国各地保险业同仁们,大家上午好。
  其实我参加过很多国内外一些演讲的大会,但是今天是我梦寐以求的一次,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因为我觉得有两个第一:

  第一、这是中国人搞的跨公司的大会,把所有的公司都集中在一起这是第一次;第二、这是完全由我们业务人员来唱主角的大会,不再是公司的代表一个个上台,完全是分享我们在保险行业中的一些心路历程,分享一些新观念、新技巧、新方法,所以你们的参加,记录了中国保险人的发展历史。

  1999年6月,我参加美国MDRT国际圆桌会议,当时有来自世界各地7400多名会员参加,我记得很清楚总共有37个国家,有37个代表举国旗,你知道举国旗代表什么吗?代表一种荣誉,更代表一种责任,因为你代表的是国家、是无限的荣誉。我代表中国举红旗,但我突然感觉到莫名的恐惧,你知道我为什么恐惧吗?因为我刚看到前面有人读阿根廷,然后7000多人的大场子里,只来了10多个人,那你想想7000多人中只有10多个人站起来,你的感觉怎么样,你可想那个场景。还有一些更惨的,我听到一个叫乌拉圭的,7000多人中听着好远只有一个人在拼命喊。当时我就在想,中国有多少人呢!如果中国人很少的话,那自己觉得好对不起这一面国旗。后来听到读:[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然后我就走过去,大概走了十多步,哗!起来了十多个人,都是我们中国保险业最早批参加MDRT的,他们在欢呼‘中国、中国’我很高兴,但还是有种挺寂寞的感觉,因为7000多人的大会只有10多个人站起来欢呼。但是没办法,还是把胸挺的很直,然后把旗拼命的摇着往前走,走到中场的时候突然我的左边大概有四百多人全部站起来了,这是我永生都记得的四百多人,这四百多人来自香港,他们用粤语狂呼‘中国、中国’,我当时感到很欣慰。

  我参加了MDRT以后,我就觉得我要为这面国旗增加更多的人,所以我参加了他们的委员会,他们当时委任我做中国区域的主席,连续做了四年。我经常带着美国MDRT的主席到全中国很多保险公司推广MDRT。你们在座的各位知道蹇宏吗?包括以前国寿的王金涛,还有好多好多的人,就是早期我给他们去推广的。

   2002年是我第四任也是我最后一届,当时我给他们说我不做了,为什么我不做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的确是很疲惫了,因为整整做了四年,我花了自己很多时间和金钱去推广这个活动,你知道我是做义工的;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MDRT会议它是个非常好的大会,但是它有巨大的语言障碍,因为我是懂英语的,所以我去那边不需要带翻译,我可以听得完完整整,但是90%多的中国代表他们都是要带翻译的,他们无法完全吸收里面的文化和内容,所以这其中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在此我自己也感觉不太好;第三个很重要一点就是费用很昂贵,你可以问刘朝霞,她是TOP顶级会员更贵。我自己去了四次,每一次至少要花2万多块钱,那你想想我总共花的钱是多少?后来我觉得,中国很多保险人并不都像我这么幸运,有这么多余额的钱。有很多保险人为生活还在挣扎之中、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梦寐以求的一栋房子或者追求自己的一辆车还在拼命。如果花这么昂贵的费用去学习值不值呢?这是我良心里面的一种感受,所以我跟他说我不做了。

  那么今天我为什么义不容辞来这里分享,这是一次中国保险人自己的大会,没有这种语言的障碍、没有这种昂贵的费用,我必须要全力以赴、全力支持,这是我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最重要的一个目的。你们知道香港有很多名人比如说黄伟庆,香港的保险业因为他们而出名,新加坡有一个陈明利、日本有个柴田合子,都是因为他们本国人把自己的保险业做得很杰出以后,才在世界上让人认同这个国家的选手、认同这个国家。所以我觉得中国保险业已经整整发展了12年,中国保险业的主角应该由我们中国人来唱。我们要有勇气来承担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使命,我们可以借别人的技术、借别人的专业知识、借别人很好的一些方法,我们一定要有这个信心。


新世纪的崛起

  我觉得21世纪整个保险业主角要属于中国,为什么?我去了国外以后我得出了3个结论:第一、在19世纪整个世界的保险业应该是属于哪个国家,属于欧洲整个保险市场;到了20世纪是美国来唱主角的地位,美国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保险伟大人物,但是到了20世纪的下半时期,东南亚像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有很多很多杰出的人物开始走上舞台,他们非常自豪的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区域走上了世界的舞台;再到了20世纪最后90年代的时候香港人、台湾人开始陆陆续续进入保险业。21世纪属于谁?中国!各位,我们要相信自己,为什么?因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市场,人数最多,世界各个国家、各个保险公司都在看着这块大蛋糕,都想进入中国和我们一起分享、竞争这个大的市场。我们作为本国人、本土人,我们更应该去维护他。

  第二、中国人均收入在不断提升,购买保险的经济基础在不断加强。所以你们可以看到刚才发了很多金奖,有好多人他们一年的保费过千万,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因素。今天他们可以、明天你也可以,你要相信这一点!就像我们公司今年也有一个人做了一千多万保费的。为什么?不是代表他很能,而是因为中国的人均收入已经不断提升了,如果中国13亿人员中有千分之一年收入是过百万的,你发觉那个市场就已经没的说了。大家知道中国还有很多很多人的收入是非常高的,所以我想跟大家讲我们的保险不再是很苦很苦地做,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时代、改变自己的思维。

http://www.cmfcmf.com/1-1.gif蔡伟兵--钟辉荣转" TITLE="挺起民族保险业的脊梁 蔡伟兵--钟辉荣转" />

  第三、中国社会很稳定,养老和医疗体制全面改革,保险需求在扩大,全国医疗都在改变。我经常拿这三样东西去增员,我今天拿来跟大家分享。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行业、非常好的行业。我做了八年保险,看到有很多人在这个行业起起伏伏、昙花一现,曾经做的很好,然后刹那间不见了。我真的用一颗心跟在座的同仁说一句话:我们一定要专业、我们一定要诚信。为什么我们这里产生了不少千万保费的人,产生了不少百万富翁,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保险这个行业还普遍不被人看得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在早期发展保险的时候,什么人都来做,而且好多人没有执行专业和诚信,中国常有一句话:一粒老鼠屎搞坏整锅汤,某个做得不好的人会让我们所有在这个行业继续奋斗的人深受其辱。所以在此我想跟所有精英们说:专业和诚信的发展是我们每个中国保险人共同的职责。如果我们真心地去做,我们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因为有爱

  我有一个同事叫李春姣,在2002年7月的时候突然因为肚子剧痛,拉到空军医院去急救,空军医院说胆囊炎,后来医生切开胆囊的时候,发现她的癌变正在全面扩散已经扩散到胃部,两年后她离开了人世,当时只有29岁。她是一个很有专业自尊的保险人,其实我想给大家分享这个故事是得到下面一个启示,她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病好了,我还回来做保险,因为保险给了我人生太多太多。”这是她的原话,当时很多同事都听到这句话。
  给了什么东西我们来细分一下:第一、给了她医疗费,她总共花了20多万,其中有10几万是她买保险理赔的,这也是她后来很重要的医疗费;第二、给了她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业务人员在一起是很好的朋友,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业务同仁都伸出援助之手给她捐款,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她的客户还主动打电话问候她,有人主动加保。她说保险给了我很多,朋友是最重要的;第三、保险给了她最重要的一点,对于人生的态度。她常常说一句“我感激做保险受到的培训,让我感受到人生应该是乐观的、应该是积极的、勇敢的去面对,这是她分享给我们的。医生说她的生命还有半年,而她突破了医生给她的界限,2004年5月份她离开了人世,多活了两年。我的这位同事离开了这个世界,她那种精神给了我内心很大的震撼。所以保险给予我们这么多,我们作为保险人,还在活着的保险人,我们应该给客户什么东西,首先要重视保障型产品。

  我不是说保险理财产品不好,产品因需求而设计,只要买了就会受益。但是我觉得保险需求就像一个金字塔,最底层的是保障型的品种,而保障型的品种最重要的是重大疾病。其实我想跟大家讲,重大疾病是人人都需要的。很多人认为我已经有医疗保险,其实我想跟你说:它与你拥有的社保是不同的,它会增加你支付医疗费用的能力,更好地提高你能享受的医疗待遇。所以我觉得重大疾病是人性的需要。为什么?如果你得了重大疾病,哪怕你现在有一百多万,你都会把它全部花完,你的家里人、爱你的人,都会倾家荡产为你付出每一分钱,因为你想活下来。这个是真实的,我希望你们不要去验证它,刚才我的同事李春娇都验证了,她把这个钱全部都花在药费上,因为她才29岁,她真的想活下来,她还常常跟我们的同事说:我还要回到我们的团队来,还想再做保险。那一天我去医院,一位婆婆只有一点点很小的退休金,竟然拿去给她孙女去做医疗费,这就是人性的需要。买重大疾病不是因为人们会死掉,是因为人们要活下去,买重大疾病是为了让活的人活得更好。

  这次MDRT大会,我的同事去美国回来说:随着科技的发达,重大疾病不再可怕,但是重大疾病往往导致两个结果:第一,把这个人救下来;第二,让这个人完全破产。他可能得到生命,但是经济上的生命失去了,所以美国一位心脏移植的专家第一个创造了重大病症这个保险,在全世界流行。我们作为保险人来说,我们要给客户提供一个更好的保障,是一种没有损失的储蓄。所以说,重大疾病保险是我们作为中国保险人应该全力推广的。我们今天赚到钱很风光,可以开好车、住好房,好像很不错,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当你们病倒的时候,你的公司会一直养你下去吗?不会,你的公司还会对你履行合约吗?我看不容易;国家会养你吗?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这些现状。
  我经常跟我的客户说:我牺牲了我的脸面,在你完全都鄙视我的时候,排斥保险的时候,我努力地说服你拥有一份保障,为什么?因为我每天都在跟疾病、意外、死亡、残废做赛跑,我要赶在它们到来之前把保障送给我的客户。人们常说保险人是推销员,我觉得推销员太低级了;说保险人是理财顾问,也有些片面,我觉得我们是一个服务人员,用服务来代替所有的销售。我们需要做到:第一保险的权益。我不知道大家卖过保险以后,每一年有没有去给你的客户重新恢复这个权益,告诉他买了一些什么东西,经常路上问一些人你买保险了吗?买了,你买了什么东西,不知道。其实这是不好的,我们应该每一年都告诉这个客户买的什么东西,他拥有什么利益,发生了风险他得到什么权益,他应该负的一些义务,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客户懂得他自己购买的产品,你要不断地服务他,你要让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权益,他们就是你最好的广告。

永恒的激励

  我想跟大家分享下面一句话:“在我心中没有失败,所有的东西得也好、失也好都只是一个结果,而人生过程就是由无数的结果累积起来,不断丰富我们的人生,增加我们的能力和智慧。”这是我八年来的感受。

  最初我是骑单车做保险的,两年的时间,我换了一辆国产捷达,2000年,我换了一辆宝马车,去年又买了一辆最新的奔驰。我不是在炫耀什么,是这个行业让我成了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我珍惜这个行业、珍惜我身边的伙伴、珍惜爱我和我所爱的人。我出生以后睁开眼,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外婆。我们那时候过得很苦,我小时候婆婆背着我,左手拉着我的姐姐、右手拉着我的哥哥,都很小,前面还跑着我的大姐。

  她一个老人家,不识字不懂任何东西,但是她带大我们四个人,一直带到1979年,我父母回到家里。我想跟大家说,我做保险的时候,我那个时候跟本不知道什么是保险,我父亲说为什么我去做一个要饭的工作,我妈也不理解,你学习也不错,为什么跑去做保险,家里面没什么人支持我,但是我婆婆很理解我。虽然她也不懂得怎么支持我,但总是在我骑单车出去的时候,她会送我去阳台;每天我做得很晚,晚上8—9点钟才回家,她会在阳台上等我回来;等我回到家的时候,她会热一碗汤给我喝……她就是这样,从96年、97年就是这样,她从来不会表扬一下我,也不会鼓励一下我,也不会讲激励的话,每次她都会热一碗汤给我,这无形中给予我心里最大的感动。

  我父母都不理解我。1997年的4月29日,我在广州的世界贸易中心在跟一个客户聊天的时候,我的BP机响了一下,家里面的,看都不看,然后第二遍响,我也没瞧,我继续跟客户讲,你知道吗?我要促成!当响第三次时,我把那客户促成了,收了钱,然后我下了那个写字楼,找了个电话打给家里:我说什么事情,后来我嫂子跟我说,我婆婆去世了,我当时刹那间感到一种震撼,早上还跟她说再见,想不到是最后一次,等我赶回家里的时候看到我婆婆躺在那里,她的眼睛没有闭上,她的眼睛是睁着的,张望着窗口,而那个窗口就是阳台,是我经常出入的地方……
我想跟大家讲,我做了八年多保险,我经常给自己一个激励,我婆婆从来没有坐过我买的车,没享受过我给她的任何东西,因为她离开的时候正是我奋斗的时候,但是她会激励着我。我想跟大家讲,你也要找一个能激励你的人,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段话:“用爱从事我们的事业,用爱来激励我们自己、用爱来报答爱我们的人!”其实最大的激励不是听一场演讲,最大的激励不是去跟什么伟大的人握个手,最大的激励来自于你自己,最大的激励和最永恒的激励来自于你内心的一股爱,激励着我们自己。

  我想引用《圣经》里的一段话:“爱是恒久的忍耐,又有恩赐;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想念、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圣经》是人类历史上最畅销、最伟大的书籍,它不用包装、宣传,但是它的出版量没有任何一部作品敢比。虽然我不是一个基督徒,但是这本书里面有很多人世间的哲理,它教我们用爱来报答爱我们的人,用爱去从事我们的事业。保险其实就是一种爱的传播,有了爱我们才会做得更好!

  今天,我的分享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荣誉或什么报酬,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面向前方,向着标杆奔跑永不停息,为锻造中国保险人的尊严而努力,为争取中国保险人的地位而奋斗,为中国保险业迈入世界的舞台而拼搏!

  但愿我们能一齐携手共进、共铸中华寿险民族魂!谢谢!我们明年再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