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月亮

(2023-12-01 19:51:55)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感

似弦,如弓,似玉盘,如明镜,月亮在天上亮堂堂,引发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遐思迩想。从外部形状描摩“新月如眉”“弦月如钩”“月如弓”“白玉盘瑶台镜”,到内部阴影猜想“桂影何团栾”“人向广寒奔”“吴刚捧出桂花酒”,再联想到人生有限明月永恒。无论是天涯共此时也好,还是千里共婵娟也好,月亮似乎成了人们灵感来源的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库。

月亮是中国人的神话渊薮,玉兔捣药,吴刚伐桂,蟾宫折桂,嫦娥奔月……月宫女主人嫦娥,神话传说中的月亮女神,又叫素娥,也叫霜娥,她高高在上,冷若冰霜又孤寂苦闷,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舒展广袖在碧海青天自娱自乐。嫦娥的存在,让《西游记》中二师兄落难下凡有了出处,推动着故事情节的流动与发展。

“嫦娥”也是一项探月工程,科学带来真想的同时,消解,甚至可以说毁灭了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学梦幻。我们从地球上看到大片月面阴影原是月球表面无数陨石坑。那个承载着无数美丽联想的广寒宫,那只捣药的玉兔,那个学仙有过被罚砍树的吴刚,都是人们的臆想。

当然没有美女嫦娥,也没有桂花树。

月亮,只不过是一个星球。真的,不骗你。

然而,我愿意受骗,相信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人。

桂子月中落。

八月,空气中满是木樨的花香,像云外飘来。微风吹过,下起一场雨,地上铺满了金的银的小米粟,那是桂花的蕊。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何止是桂花开,中秋时节,老百姓必定要吃月饼。“小饼如嚼月”,苏轼说得不错,月饼本来就是按月亮的样子做成了,它是用来祭祀月亮之神的,圆圆满满,还象征下界百姓的团聚。月亮之神在我们这一带,叫月亮婆婆。婆婆,多么慈爱多么富态的一个女性之神,可见人们对月亮的好感。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寒潭清,天光凝,暮山紫。如洗的蓝天上,一轮金黄的圆月高挂中天。吾乡习俗,中秋前后的某一天,待月亮升起,婆婆们都集中在宽大的晒场上,开始念月亮婆婆佛,妈妈们则在家里供月亮婆婆——门前庭院里,一张小方桌上,摆着一碟月饼,一个新摘下的老南瓜,这些年还加了许多水果如西瓜、苹果之类。另有红烛一对,清香三炷。红烛高香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周作人先生写的,正是萧绍一带的旧俗,以前奶奶辈这习俗被当作封建迷信破除过,现在作为乡愁与传统文化的一种正越来越被人传承与发扬。

吃过月饼之后,气温一天天凉下去,天空却一天天高远了,白天看云,晚上看月亮。云在青天游荡,月在碧空飘浮。西山群峰如黛,衬托出山顶的月亮又大又圆。曾经,在苍茫的西拉穆仁大草原邂逅一轮月亮,如铜盆如车轮,跟不远处一架勒勒车勾连成一幅永恒的画图。那一刻,天荒地老,唯月亮顶天立地。

今晚又是一轮圆月。西山西边的湘湖,有个亭子,亭子前有块大大的空地,似是为看月亮而空着的。月出西山之上,其情其境,颇似苏轼在赤壁所见。

不妨一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