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村故事

(2022-06-06 19:37:26)
分类: 吴头越角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打败吴国的故事,记载史书彪柄千古。虽说吴越争霸是远古历史,二三千年前的事了,但在萧绍大地,这一粒陈芝麻,经常散发出幽幽的清香。

行走所前美丽乡村,历史传说与现实风景相映成趣,让人有穿越时空之感。

越王峥南侧的萧绍分界处,有一条山栖岭古道,西麓为所前东山夏村,东麓为绍兴的界塘坞、南坞,岭长三公里。漫步山栖岭这条百年古道,脚下是用小石块或鹅卵石铺成的一米来宽山道,两旁修竹夹道,浓荫蔽日,山风阵阵,龙吟细细,古凉亭里游人随立随坐此地曾是从前脚夫挑夫们休息的场所,现在成了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从古道下山,信马由缰,不觉来到越王村。

越王峥。越王村。越王,越王,似乎越王在这里从未远去。

放眼前方,列茁壮的白杨树、一条洁白的水泥甬道、一排整齐明亮的农居三者呈平行排列。这些自建房户型差不了多少,都用红色瓷砖贴面,在初夏的太阳下颇为耀眼。倒是其中家显得较为朴素,芭蕉肥大的叶子迎风摇曳,藤萝也已攀爬上窗,想起一句古诗:劝我早还家,绿窗人如花。不觉走近了看,只见院墙上挂着一块招牌,不,应该叫指示牌,上面有着如下字样:杭州木纳民俗家具艺术馆,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萧山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萧山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点,越王村文化礼堂展陈室。

原来是一处非遗体验点啊,正好,正好一行人都拍起手来如果说刚才走山栖古道是外在体验自然,那现在进展馆看文物,则可说是文化洗礼。

这家名为“栖山小筑”的展馆大门敞着,表明这里确实是公共文化空间无疑了,一行人毫不迟疑走了进去。“栖山”二字,让人联想到我们刚刚走过的那条古道,看来,这展馆的主人应该很懂自己脚下这块土地的历史。

展馆的主人姓夏,土生土长所前人,大家都叫他夏老师,斯文中透着精干,一看就是个有阅历的人。

等我们说明来意,夏老师一点也不感到奇怪,像我们这样闲逛而来的人,他这里接待过不知几多了。

“随便看。”夏老师指着上下楼层对我们说。

陶器,瓷器,木器,漆器……琳琅满目的展品让人目不暇接。我把平生积攒的所有文物知识都用上,还是有点力不从心。老话说人不可貌相,这间展馆面积不大,但里面的藏品可不简单呐。

走出藏品室,我们在夏老师营造的山水间徜徉,平整的院墙内,他用几块砾石铺出一条甬道,又用二三筐土垒成一个土堆,上面养了苔藓,边上瓦盆里栽有一棵亚成年的杨梅树,替它遮阳,两只小喜鹊栖在翠柏上,一只蜘蛛正忙着铺捉飞来的小虫。

“夏老师,你平时就照管这个展厅吗?”同行的彬哥喜欢拍照,以前别的展馆都不让拍,在夏老师这里,他却拍了个畅快,心里那个高兴啊。

夏老师听了彬哥的发问,带我们进了另一个屋子,哇,原来还别有洞天,是一间木工车间,里面像展品一样成立着各种不同用途的刨、锯、斧、凿。夏老师原来是木作师傅啊,同行的人恍然大悟起来。

又进入另一间工作,桌上有一叠宣纸,已经泛了黄,四面墙上挂满了画作,有一张写着“晴雨耕读”,落款是“夏玉泉”。同行的人又恍悟起来,夏老师原来是画家啊。

走出展馆大门,彬哥问起为什么叫“栖山小筑”,夏老师引了《嘉庆山阴县志》回答“勾践栖兵于此,又名栖山。上有走马冈、伏兵路、洗马池、支更楼故址。”来,夏老师还是个文史通才呢。

回家的路上,大家不免糊涂起来:这夏老师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啊,木匠?画家?景观师?文物收藏家?似乎都是,似乎都不是。

马尔克斯说过,所有的事物都有生命,问题是如何唤起它的灵性。“栖山小筑”的主人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古老的文物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变得灵动起来,充满生命的喜悦。

高手在民间,乡村振兴大有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三清戴村
后一篇:王维诗二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