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转载 |
《狼图腾》的作者姜戎或许是受到过陈寅恪先生的影响,陈先生有一名言常被学者所引用:“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姜戎在其文本中做了不少的历史追溯,从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以至于女真、满族等等,他说,是这些游牧民族适时地补充了汉人的血液,使我们汉人骨子里羊一般软弱的性格,得到了北方“狼性”民族血液的补充,这样才使得我们不至于一直软弱无能下去,使我们还不至于完全丧失体内的些许狼性。
总之,姜戎对所谓“狼性”的赞美是溢于言表的。他不光是说中国历史,还扩大到了整个世界历史,他追问:“为什么西方人比我们强大?”回答是,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的后代,他们是吃肉的民族,而我们是吃草(粮食)的羸弱农业民族的后代。所以,他们进取,他们刚强,他们勇猛,而我们保守,我们文弱,我们猥琐。
显然,这是一种对历史的浪漫化处理,甚至可以说是非历史的。他是先有了一个意象性的结论(也可以说是执念),然后,根据这个“结论”去重新解释或想象了历史而已。这种理解和阐述历史的方式,和种族主义的论调实际上是同构的。
作者自己毕竟是个汉人,他不只是要自我批判,或者说,批判并不是他的目的本身,他也不是想让我们自惭形秽、失去自信。他的“理性探掘”还有某种“托古改制”的味道。因为,他顺便告诉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我们的祖先跟游牧民族是一样的。
姜戎从一个我们大家都基本接受的概念出发,来阐述他的看法,即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然后,他指出,炎黄其实是游牧民族,是狼性民族,是崇拜天(腾格里)的民族。到这里,他的历史叙述开始进入关键部分了,即,为了作者的目的——证明我们也是源自一个强悍的狼性民族——重新来“书写”(建构)我们的历史。这种有明确功利心的历史“书写”(建构),当然不是一种科学严谨的历史研究,而是一种充满了浪漫主义想象的历史幻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炎黄子孙这个说法不是自古就有的,甚至在晚清的时候,中国人还没有现代国家的观念,也不是自称为“中国人”,更多的是王朝的和地方性的认同,而没有中国的政治概念,只有文化上的“中国”的概念,就是说,主要是认同儒家文化及其理念,这就是文化上的中国人。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出现甲午海战时,来自广东的军舰认为跟自己没关系,认为那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的事,这典型地说明,当时人的脑子里没有政治上的国家认同。抗日战争是中国的民族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
我们回到炎黄子孙问题。关于黄帝,现在我们公认他是汉族的祖先,鲁迅在1902年就写过一句名诗叫“我以我血荐轩辕”,轩辕就是黄帝。可是,在20世纪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黄帝主要是作为帝系之始,也就是各个朝代的皇帝们的祖先而存在的,主要是他们在供奉黄帝。儒家一般祖述尧舜,汉初道家曾黄老并称,至后来黄帝演变成方术的守护神。也就是说,在民间普通百姓长期并没有自己是黄帝的后裔的观念,只有一些神话传说。到了清朝末年,在被迫从天下秩序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才开始有了黄帝是我们祖先(“民族肇始者”)的看法,这种看法,显然是一种历史的虚构和建构。其实,在《狼图腾》里,作者也承认,关于黄帝,很多都是传说而已。远古的历史,只能是传说,没有资料可查。但话说回来,所谓民族的早期历史,哪个又不是充满了神话和传说?
《狼图腾》的作者说,炎黄子孙不仅包括我们汉族,还包括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也就是说,他们跟我们是兄弟,有共同的祖先,用作者的话说就是,“中华大地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本是同根生,是腾格里之父和草原大地之母生出来的一对兄弟,草原民族是兄,农耕民族是弟”。这样,原来北方游牧民族在历史上对南方的那些掳掠在作者看来就成了一种和平的牧歌,他是这么说的,“现在看来,炎黄以后的中华历史表明,这对有共同最高崇拜的同根兄弟民族,不管怎样打得血流成河,但却是在共同创造中华的文明和历史。一旦华夏民族在农耕环境中软弱下去,严厉又慈爱的腾格里天父,就会派狼性的游牧民族冲进中原,给羊性化的农耕民族输血,一次一次地灌输强悍进取的狼性血液,让华夏族一次一次地重新振奋起来。后来,在软弱的弟弟实在扶不起来的时候,强悍的哥哥就会入主中原,入主半个中国,甚至入主整个中华,代替弟弟掌管社稷,维持华夏文明,一直坚持到与西方文明相遇”。
《狼图腾》剧照
这是历史的实情吗?显然不是,在古代历史上,那个时候的人首先就不是这么想的,完全没有兄弟之类的概念。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为什么要把历史用这样的“兄弟观念”来解说呢?这还是要为了他的那个结论做铺垫,即我们的祖先是有刚强的、狼性的游牧精神的。所以,我们只要意识到自己身上还有狼性血液,我们就能把狼的精神重新振奋起来,这样,就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精神的力量,那就是伟大强悍、朝气蓬勃、始终不屈、永远进取。这样的精神自然是好的!
这就是历史建构的作用之一,它通过对历史的重述,表达了一种哲学的或精神的诉求,目的是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激励,让人重新燃起内心的希望之火,在未来荆棘漫布的道路上,激励人们不屈不挠,要像狼一样,勇猛直前,要勇敢,要尚武……实际上,不管有没有一个崇拜狼的祖先,这种精神可能都算得上是正面价值吧。在这个时候,历史学家站出来,可能就是不受欢迎的,就像哲学家们对历史主义的批判那样,太多的历史主义可能也是有害的。End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