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蔚蓝
(20)南疆铁路最美的风景
【题记】
一股冲动,迫使你跨越千山万水;一道风景,驱使你举起镜头。帕米尔高原哟!为了你,我跨戈壁涉险滩一路向西。意外的是路上的景色同样迷人。

7月31日8:50,5826次列车晚点十二分驶出乌鲁木齐。从乌鲁木齐到喀什有三趟车,因正处于暑运高峰期车票相对紧张,旅行社只为我们订到了不带空调的绿皮车。想来已很久没“体验”这样的车了。从乌鲁木齐到喀什1588公里,历时26小时,既要途径火焰山、翻越天山冰达板又要进塔里木盆地还真是有点怵。出来旅游虽说是玩儿,可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的情况也曾遇到过多次。相比之下这就算不了什么。挨着呗!像圣经中说的:“爱就是恒久等待……”

9:53
达坂城附近,博格达峰下还有绿油油的庄稼地。
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这段铁路已走过多次。开始还有绿油油的庄稼,到了达坂城附近一排排的风车格外耀眼。随着列车接近吐鲁番,窗外就变成了光秃秃的一片。远处连绵起伏、裸露的群山已变成了火焰山般的模样。
出吐鲁番,列车折返向西进入茫茫戈壁。万里无云的天空,太阳光劈头洒下来将寸草不生的戈壁滩烘烤得炙热难当。远方不时能看到热浪腾起时的旋风。绿皮列车的窗子是开着的,口鼻感觉到阵阵干涩。真不知,当年修路者是怎么在这么恶略的条件下用人拉肩扛将铁路一米米修通的?!
火车开出乌鲁木齐,列车员通知大家用暖壶打水,开始并未介意,不会儿意识到,这绿皮车肯定是用煤烧的茶炉供应开水。急忙跑过去打水。我打完开水后不久列车便宣告停水。列车员通知下午2点才有开水……
不经意间在临近卧铺上拿起一张报纸,一则消息引起我注意:“7月28日8时40分,新疆南疆铁路德代沟至德文托盖间遭遇大面积洪水侵袭,部分线路水漫钢轨,造成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上下行中断……
受阻客车已全部安全停靠在吐鲁番、鱼儿沟等车站……
30日的5826次列车在鱼儿沟车站临时停车近7小时,40多度的高温让乘客倍感煎熬……”。
天啊!昨天的5826晚点十余小时!在这戈壁之中断水又没空调?!?想都不敢想。干脆爬到上铺睡觉去。昏沉沉刚刚入睡,感觉列车停了。我顿时睡意全无,火车10:40左右出吐鲁番,要5个小时后才能到达下一站和静,怎么这就停了?立刻下床望着窗外——“鱼儿沟”!天哪!莫非今天还要晚点?我立刻向乘务员询问,得到的回答是南疆铁路29日上午7:44恢复通行但限速。昨天由于限速及疏散积压车辆晚点较多,今天应该是恢复正常同行的第一天,虽说晚点难免,但不会太久……
听完这番话我反而兴奋不已!幸亏我23日出门,幸亏我们先去那拉提那边,幸亏我到乌鲁木齐后先安排去南山和大峡谷,幸亏我们先去南山……哈哈!那么多的幸亏放到一起绝对绝对是极小概率事件,况且任何顺序都不可颠倒,我怎么就那么幸运?!?此刻,俺睡意全无。干脆拿出相机去拍照。这绿皮车真是艰苦,可就有一个好处,能将相机伸出窗外!呵呵!这应该也算“幸亏”,幸亏乌鲁木齐国旅的魏导为我订到绿皮火车。呵呵!其实什么事儿往乐观方面想至少能让人心情舒畅些。
正午时分地处戈壁荒滩的列车被大地烘烤得滚烫,车厢像一个大烤箱,烘得你没出躲藏。如果开起来有风还好些,这一停车那简直就是煎熬!车顶处的电扇哗啦啦、哗啦啦响个不停,只是根本没觉得有任何效果。真不知这东西是散热用的还是听响用的……
等对面的列车经过,我们的车旋即离开鱼儿沟车站,南疆铁路是单轨,这是正常的避让。列车驶离鱼儿沟一路向西进入天山腹地。2点半左右开始有山洞了,滚烫的列车在洞内能暂且躲避阳光,温度似乎降了一点儿。从鱼儿沟口至奎先达坂垭口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高差却达2650米。我们坐车的都那么辛苦,可想当年筑路者的艰辛。明显感觉列车在爬坡,由于坡陡路窄,需降坡展线。慢慢地,随海拔上升山变绿了,渐渐地能看见水了,天也更蓝了,车厢内由开始的烘烤转为闷热再到舒适乃至微冷。只是前方的路越发艰险了。遇到的地段不是山就是河,列车不是穿洞就是过桥。车上当地铁路上的人告诉我:全线隧道总长的82.7%就集中在这一段,有全线最长的奎先隧道,有全长7千米的哈尔嘎特大桥,有桥墩超过60米的冬德萨拉高桥,有4个螺旋形套线隧道,4处S形展线,迫使线路11次跨越阿拉沟……
当年建南疆铁路就相当于当今的青藏铁路建设。由于技术、设备落后、地质状况复杂、资金短缺等因素。其修造难度非今天所能想象。70年代的铁道兵几乎就是靠人用最传统的工具及人挑肩扛完成了这一艰巨工程。奎先隧道全长6152米,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是全线的制高点,也是中国当时海拔最高、长度最长的隧道之一,同时也是南疆线施工中工期控制点和咽喉地段。该隧道终年积雪,进出口均处于永久冻土地带,大风常年不断,年平均气温在-3℃,年最低温度在-36℃。人员进场后第一个遇到的问题是高寒缺氧,给施工和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承担施工的部队,不少官兵出现高山反应,胸闷气喘,指甲凹陷,但官兵们始终保持旺盛斗志,不怕艰苦,连续作战……

10:14
列车接近吐鲁番,窗外一片苍凉景象。

10:34
吐鲁番车站,想想上次踏上这站台已在七年前了。车站比以前漂亮了。



13:25
列车渐渐驶入天山腹地

14:16 随着海拔的升高,路边出现点点绿色。

14:35
已看到小溪流过,河边已经有了树林。在新疆就是这样,有水的地方就会郁郁葱葱,就会有人居住。就能牛羊遍地。

14:53
天山开始有云,这意味着这里已接近雪山。

15:10
这里的海拔在3000米左右,天上的云更多了,没有了树木,仅有高山草甸。远处白皑皑的雪山依稀可见。

变换一个角度

拉近,这就是绿色之源。

15:11 我们的列车在山顶这个不知名的小站与这列油罐车会车。

汇车后开始降坡展现,在这个相对平缓的谷底中来回盘旋。

德文托盖大桥


15:17
走了这么久了,绕了几个弯我们又看到了刚刚会车的那列油罐车。只是此时他在山下,我们往上走。

15:18
这是刚刚我们经过的小站,火车毕竟太长、太沉重了,它只能靠展线降坡慢慢爬升。

15:19 又转了一圈,车站还在,远处那油罐车也在。

这是我们刚刚过的桥,绕到这个角度用望远镜头拉过来,你可能看出他的坡度及曲率了。列车长见我认真地拍摄,特地过来告诉我说:1984年刚通车时火车司机经过这座大桥时都害怕,如果在近处正面望去仿佛在坐过山车。坐在火车上的人有时会觉得设计师没事干了?让火车半个多小时都几乎在原地打转转!这是因为火车上下坡的坡度必须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所以只能用展线降坡的方法。

接近高点了,白雪压顶。

15:40
我们的车头即将进入我国第一座冰碛垄隧道——扎亥萨拉隧道(海拔2915米)

细细的流水源于白皑皑的雪山冰川。

典型的展线,这是个螺旋隧道。

驶过南疆铁路海拔最高处的奎先隧道(海拔3400米,长6152米)、最高车站乌斯托站(海拔2931米)及乌斯托隧道(海拔2920米,长1465米)之后列车开始下坡,这是山南的景象。

16:05
列车越过奎先达坂垭口后就开始下行了。

16:08 山谷间的游牧部落

16:52 当海拔降到一定程度时,树木出现了。

16:53 这里仿佛世外桃源

16:57
还要过一会儿才能绕下去。

17:01
在新疆只有出现海拔近3000米及以上的高山才能聚到足够的水气,才会有降水。在雪山的润泽之下,周围才会有绿色,才会有生命。

17:18
树木开始茂密

17:23 回眸望去,我们已走过了此行最艰难的一段路。

19:00
出吐鲁番列车经过369公里艰难跋涉终于翻越天山进入南疆,这里是和静车站。
从吐鲁番到和静369公里的艰难跋涉,让我深深体会到几代铁道兵、十余万人耐着寂寞、守着苦难,在那极其艰难的岁月里,在那异常恶劣的环境中,“与天斗、与地斗、与自然灾害斗”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精神。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用他们的心血汗水、用他们的青春年华、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在天山深处托起了一条巨长的铁龙。这条铁龙沿着昔日的古丝绸之路,跨天山、越戈壁、趟火州、行风口,穿梭于重山峻岭间,行走在深谷险滩之上,蜿蜒起伏、绵延千里。似飘带落入南疆、像彩虹挂在天山。这条长龙将南疆和北疆连结在了一起,把新疆各族人民的心连结在了一起!
吐鲁番到和静——南疆铁路最美的风景。
欢迎浏览姊妹篇: 《西域长征25000里》
走入蔚蓝(序)
走入蔚蓝——(1)去乌鲁木齐
走入蔚蓝——(2)南山牧场
走入蔚蓝——(3)路边的风景
走入蔚蓝——(4)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
走入蔚蓝——(5)大山里的哈萨克风情
走入蔚蓝——(41)跋
解读新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