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成语解读之二九九——救世济民
(2025-05-25 07:50:39)《红楼梦》中的成语解读之二九九——救世济民
救世济民:语出《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救世:拯济世人、匡救世弊;济民:拯济百姓 。成语的意思是挽救天下,拯济百姓。也可以用作救民济世。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中写道:“宝钗道,‘你既说“赤子之心”,古圣贤原以忠孝为赤子之心,并不是遁世离群无关无系为赤子之心。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世济民为心,所谓赤子之心,原不过是“不忍”二字。若你方才所说的,忍于抛弃天伦,还成什么道理?’宝玉点头笑道:‘尧舜不强巢许,武周不强夷齐。’宝钗不等他说完,便道:‘你这个话益发不是了。古来若都是巢许夷齐,为什么如今人又把尧舜周孔称为圣贤呢!况且你自比夷齐,更不成话,伯夷叔齐原是生在商末世,有许多难处之事,所以才有托而逃。当此圣世,咱们世受国恩,祖父锦衣玉食;况你自有生以来,自去世的老太太以及老爷太太视如珍宝。你方才所说,自己想一想是与不是。’”
成语救世济民出现在《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在这一回里,宝钗与宝玉有一场交谈。谈论的主要话题是宝钗劝勉宝玉,要通过读书和科考走上仕途,并实现救世济民的宏愿。而宝玉对此表示反感,他认为那些“经济仕途”的东西不过是“须眉浊物”的钓名沽誉,属于“国贼禄鬼之流”。宝玉认为天下“清净洁白女儿”都应保持纯洁,不被世俗和“须眉浊物”所玷污,以永葆“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因此,宝玉斥责宝钗等人的劝告为“钓名沽誉”、“国贼禄鬼之流”,并表示要与“经济仕途”彻底决裂。
从上述的情节可以看出,贾宝玉和薛宝钗在为人立世观念上的分歧是明显的。而最核心的表现是在对仕途经济的认知和对待世俗秩序的态度上。贾宝玉生于富贵之家,却厌恶功名利禄,拒绝科举,亲近女性并同情她们,具有平等意识,性格多情且叛逆,常以“痴”“顽”表现对世俗的反抗。
而薛宝钗则出身商贾之家,恪守封建规范,处事圆融周到,注重实际利益,劝宝玉多读些正经书,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认为宝玉作为贾府未来的接班人,应该承担起责任,守护家业。
这种分歧其实在《红楼梦》中不止一次地出现。例如:宝钗多次劝宝玉读书上进,求取功名。而宝玉对此非常反感,认为这些劝诫违背了他的自由意志和理想。宝玉的叛逆性格和对世俗秩序的厌倦,使得他与宝钗在为人处世观念上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冲突。
这段对话反映了宝玉和宝钗的矛盾冲突更加激烈,也更加公开化了。宝玉批评宝钗的思想传统保守,认为她被世俗思想玷污,失去了女孩的天真。相比之下,黛玉从不劝宝玉去立身扬名,因此宝玉更加敬重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