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成语解读之一四一——守分安常
(2024-12-12 11:07:13)《红楼梦》中的成语解读之一四一——守分安常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写道:“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看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半晌说道:‘娘娘吩咐说,你日日外头嬉游,渐次疏懒,如今叫禁管,同你姊妹在园里读书写字。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宝玉连连的答应了几个“是”。王夫人便拉他在身旁坐下。他姊弟三人依旧坐下。”
小说的这一段描写,都是通过贾政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有关的背景是,有一天,贾政倒是用心认真地审视了身边的几个孩子,也反思了自己平时对他们各自的态度。他终于认识到,自己对宝玉似乎太苛刻了,于是换了一种口气和他说话,看似警告,实际上是满满的希望。娘娘也看出苗头来了,就顺势又叮嘱了宝玉几句……
贾环,《红楼梦》中人物,荣国府贾政与妾室赵姨娘所生,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弟弟,人称环三爷。贾环颇为顽劣,正月里赶围棋玩耍时,对薛宝钗的丫头莺儿撒泼耍赖,进而在母亲前撒谎污蔑宝玉、莺儿。贾环十分忌恨其嫡兄贾宝玉,多次陷害宝玉。故意拨翻烛台 ,烫伤宝玉。金钏跳井事件后,诬陷宝玉,使得宝玉遭受贾政毒打。贾环在贾家本是正经主子,即使是庶出,因为父亲的缘故其地位是高的,但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颇不思上进,他本理应是众人巴结攀附的对象。然而,正由于他的客观存在是宝玉继承家业的潜在威胁,王氏姑侄处处贬抑贾环,加之贾母不喜,众人更是踩到他头上。封建大家族宗法规矩,长幼有别,嫡庶差异,附势奴才,亲疏远近等像多面万花筒一样,早早呈现在贾环面前。曹雪芹对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庶子的描写更多是怀着可恕可怜之情的。
贾珠,作为已故人物出场,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子,男主角贾宝玉与贵妃贾元春的胞兄。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便娶了曾任国子监祭酒的李守中之女李纨为妻,与其生下一子贾兰后一病归西。
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前世真身为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感情;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他所欣赏的女孩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为了报答天恩祖德,也为了尽快了却尘缘,他以高魁贵子重振家业。最后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贾宝玉形象带有曹雪芹自传的色彩,但其本质上属于艺术虚构,是作者有意识塑造的集意淫、补天济世、正邪两赋三大美德于一身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具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