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七百一十五——榆次之辱

(2024-06-17 07:32:27)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七百一十五——榆次之辱

榆次之辱,语出《史记·刺客列传》。榆次,古地名,古称“魏榆”。现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成语的意思是指无故受到侮辱。

《史记·刺客列传》篇曰:“其后二百二十余年秦有荆轲之事。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史记·刺客列传》篇说:“又过了二百二十多年,秦国有荆轲的事迹。荆轲,是卫国人。他的祖先原本是齐国人,后来迁徙到卫国,卫国人称荆轲为庆卿。后来荆轲到了燕国,燕国人称他为荆卿。

荆轲喜欢读书、击剑,曾以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重用他。后来,秦国讨伐魏国,在魏国设置了东郡,将卫元君的旁支亲属迁徙到了野王的领地。荆轲游历期间经过榆次,跟盖聂讨论剑术,盖聂愤怒地瞪着他。荆轲出去后,有人劝盖聂将荆轲再召回来。盖聂说:‘刚刚我跟荆轲讨论剑术的时候,彼此见解有不符合的地方,我瞪了他一眼;尝试去找找看吧,但是他应该离开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盖聂派使者到荆轲寄宿的主人那里去寻找,发现荆轲早已驾车离开榆次了。使者回来报告,盖聂说:‘他原本就该离开,我之前用眼睛瞪他,他畏惧了。’”

成语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这是《史记》中一篇分量很重的列传,创作于公元前91年。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刺客,其中专诸、聂政、豫让、荆轲被称为“四大刺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和燕国之间展开的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与成语直接相关的人物主要讲的是荆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