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七百零九——颖脱而出

(2024-06-12 09:42:18)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七百零九——脱而出

颖脱而出,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颖:其本义是禾穗的尖端,后泛指一切物体的尖端。成语的完整意思是,锥子透过囊袋显露出来;后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能全部显现出来。含褒义,又用作“脱颖而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篇曰:“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足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篇中说道:“秦国军队包围了邯郸,赵王派平原君突围向别的国家求救,想跟楚国制定“合纵”策略,共同对付秦国。平原君决定带着门下食客中有勇力、文武兼备的二十个人一起去楚国。平原君说:‘假使凭借和平方式能够完成任务,那是最好不过了。若不然,那只能在华丽的宫殿中胁迫楚王歃血为盟,一定要定下合纵盟约才能返回。贤能之士用不着到外面寻求,从我门下的食客中挑选就足够了。’选出十九个人之后,剩下的都不足取,不能凑满二十人。门下有个名叫毛遂的食客,走上前来,当着平原君的面称赞自己道:‘我听别人说您想要与楚国合纵,一起抗拒秦国,决定带着手下的食客二十人一起到楚国去,不在外面寻找。既然如今少一个人,那请求您就把我当成后备人员一起同行吧。’平原君对毛遂说:‘先生从来到我赵胜的门下到如今有几年的时间了?’毛遂说:‘到如今有三年的时间了。’平原君说:‘贤士生活在这个世上,就如同尖锐的锥子放在布口袋中,锥子的尖头会立刻透出来。如今先生您投到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我身边的人没有一个称赞您的,我赵胜也没有听到过什么关于先生的事迹,这是先生没有可以展现的才能。先生还是别去了,留下来吧。’毛遂说道:‘我到今天才被放进布口袋里。假使毛遂早一天能够被放进布口袋里,那么整个锥子的锋利就会全部露出,不会只是锥子的尖显露出来而已。’平原君最终决定带毛遂一起到楚国去。其余的十九个人相互用眼神交流笑话毛遂,但没有阻止平原君带他去。”

成语所涉的历史背景是战国时期,所涉的主要人物是平原君赵胜和谋士毛遂。当时正是七雄争霸,后又形成中原六国和秦国对抗的局面。如何让东方六国能合力对抗强秦,赵胜主张采取合众之策,并决定去说服其他五国。这时,他身边的谋士毛遂自告奋勇向赵胜请求,希望能跟随赵胜一起去其他国家游说。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毛遂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五国,形成了六国联合,一致抗秦的战略态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