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七百零三——义不反顾

(2024-06-06 08:05:15)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七百零三——义不反顾

义不反顾,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做人做事要秉义直前,而决不回首观望退缩。也可用作义无反顾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篇曰:“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彼岂乐死恶生,非编列之民,而与巴蜀异主哉?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终则遗显号于后世,传土地于子孙,行事甚忠敬,居位甚安佚,名声施于无穷,功烈著而不灭。是以贤人君子,肝脑涂中原,膏液润野草而不辞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篇中说道:“边境郡县的将士,听说烽火燃起,都拿着弓箭骑马出击,扛着武器奔赴战场,汗流浃背依然紧紧跟随,唯恐落在别人的后面,短兵相接,冒着箭雨,为了道义勇往直前而毫不退缩,执行命令意志坚定而决不退却,每个人都怀着愤怒的心,就像要报私人冤仇一样。他们难道是喜欢送死而厌恶生存,难道他们就不是编入户籍的民众,而与巴蜀两郡不是同属一个君主的吗?他们只是计谋精深而思虑长远,他们知道国家的危难是当务之急,并且把履行臣民的义务当作乐事。所以有剖开符节分封功臣的,有分发玉圭赏赐爵位的,有位居列侯,住在上等宅第的,有在逝世而为后代留下显赫封号的,有给子孙传下封地和农田的,他们做事非常忠诚敬业,居所非常安逸,名声延续永久,功业昭著难以磨灭。因此贤人君子,肝脑播撒中原,血肉滋润荒野也在所不辞。”

成语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这是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的一篇传记。有关的背景是,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唐蒙征用大量民工,杀了部落酋长,引发骚乱。汉武帝让司马相如去平息事端。司马相如写了《谕巴蜀檄》昭告天下,要求巴蜀民众能做到“义不反顾,计不旋踵”。后经沟通应酬,终于化解了矛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