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七百零二——以郄视文

(2024-06-05 08:04:25)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七百零二——以郄视文

以郄视文,语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以:用、凭借;郄:通“隙”,缝隙之意;视文:审视文义。成语的意思是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篇曰:“终日,扁鹊仰天叹曰:‘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郄视文。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篇中说道:“许久,扁鹊仰天长叹道:‘先生所说的那些治疗方法,就好比从竹管里窥视天空,从缝隙中观看花纹。我的治疗方法,不需要切脉、看气色、听声音、观察病人的身体形态,就能够说出病症所在。知道疾病的外在表现就可以推知内在的病因;知道疾病的内因就可以推知其外在表现。人体的疾病会通过外表反映出来,根据这一点,就可以为千里之外的病人诊断,诊病的方法很多,决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角度看问题。您觉得我的话不真实,可以试试进去诊察太子,您会听到他耳中有鸣响,看到他鼻翼微微张合,沿着他的双腿一直摸到阴部,您会觉得那里还有些温热。’”

成语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这是司马迁专门记述古代重要名医而作的合传。一位是战国时期的扁鹊,另一位是西汉初年的淳于意。

淳于意(约前215年~约前140),古代著名医家。精通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他先后从公孙光学医,并熟知黄帝、扁鹊脉书。后因故获罪当刑,其女上书文帝,愿以身代,得免。《史记》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通过两千多年前享有盛誉的名医业绩介绍,使人了解到中国传统医学在西汉前期已有较高的水平。

扁鹊(前407310年),原名秦越人,渤海郡鄚县(今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人。战国时期医学家,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扁鹊年轻时师从长桑君学医,尽得其传,善于诊断,尤精于望诊和脉诊。史载其以望诊判断齐桓侯病证,由浅入深,并预言其预后不佳,齐侯因拒绝接受诊治,果然不起。又曾从脉象判断虢太子之尸蹶证为假死,并据此以针熨诸法而救活。据记载,扁鹊当时曾游走各国,并随俗为变,或为带下医(妇科),或为小儿医,或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后因反对统治阶级的骄横无理和他们提倡的巫术,被秦国太医李醯所忌,最终惨遭杀害。 扁鹊反对唯心主义的巫术迷信,具有六不治的思想。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中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中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著作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等,均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