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九十五——苦身焦思
(2024-01-26 08:49:28)《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九十五——苦身焦思
苦身焦思,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焦:焦急;苦:刻苦。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某人为某事而忧心苦思。后来,“苦身焦思” 也用作“劳身焦思”。成语用来指某人为了奋发图强而劳其筋骨,用尽心思。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篇曰:“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篇中说道:“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越王句践返回越国,从此勤劳刻苦,苦心孤诣,把苦胆挂在座位旁边,坐着或躺着的时候,都会经常凝望着苦胆,吃饭时也会品尝苦胆,说:‘你难道忘记了在会稽所受到的耻辱吗?’他亲自耕地劳作,其妻子亲自织布,饮食当中没有肉,不穿有多种颜色的华美的衣服,谦恭有礼,礼贤下士,厚待宾客,救济贫苦百姓,吊唁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句践希望由范蠡来主持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领兵打仗之类的事,文种比不上我;而振兴国家,安抚百姓,我比不上文种。’于是句践将全国的政务都交给了文种,而派范蠡与大夫柘稽前往吴国议和,充当人质。两年后吴王把范蠡送了回来。”
成语讲的是越王勾践的故事。春秋末年,吴越相争,吴王阖闾领兵攻打越国,中箭受了重伤。他临死时对儿子夫差说:“不要忘记是勾践杀了你的父亲!”
两年后,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练兵,准备报父仇,就想先发制人,出兵攻打吴国。大夫范蠡劝阻,他不听,结果大败逃回,被夫差围困在国都会稽城里,只好向夫差求和。
但吴国大夫伍子胥极力反对越国的求和。越国大夫文种对勾践说:“吴国的太宰伯嚭贪财好色,我们可以用美女和金钱买通他,叫他去离间夫差和伍子胥的君臣关系,只要成功,夫差就会答应我们的要求。”
伯嚭得了越国的美女和贿赂后,对夫差说:“勾践既然愿意向你称臣,我看你还是同意吧,这对吴国很有好处。”
夫差决定同意越国求和,伍子胥劝阻说:“这次是天将越国送给吴国,你不消灭它,将来一定后悔。”但夫差说什么也不听他的劝告。
事实果真如伍子胥所言,勾践后来在范蠡、文种的辅佐下,劳身焦思,卧薪尝胆,礼贤下士,祭奠死者,慰问孤儿,使越国由弱转强;同时又利用伯嚭陷害伍子胥,使夫差逼迫他自杀。
公元前482年,夫差在国外和诸侯会盟,与晋争霸,越兵乘虚攻入吴都,夫差向勾践求和。四年后,勾践兴兵消灭了吴国,夫差自杀,临死前叹道:“我没有脸去阴间见伍子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