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五十九——富埒王侯
(2023-12-22 08:30:34)《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五百五十九——富埒王侯
富埒王侯,语出《史记·平淮书》。埒:同等。成语的意思是富有的程度与国王诸侯相当;形容某人富可敌国、富有天下。
《史记·平淮书》篇曰:“以至孝文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氏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
《史记·平淮书》篇中说道:“到孝文帝时,私人铸造的榆荚钱越来越多了,但是因分量很轻,所以改铸四铢钱,上面标着“半两”的字样,但又同时下令百姓仍然可以随意自由造钱。因此,吴国不过只是一个诸侯国,因为被封的国内有铜山可以采矿铸钱,所以富得可以和皇帝相比,结果最终凭仗富有造反了。邓通,不过是一个大夫,也凭借铸铜钱使其财产超过了诸侯王。所以因为吴国邓通所铸的钱遍及全国,因而导致禁止私人铸钱的法令产生了。”
成语出自《史记·平淮书》。这篇历来被认为在《史记》里占有重要的分量。司马迁系统地叙述了汉代平准政策产生的由来,实际上是系统介绍了汉武帝以前的富国政策。其主要措施是改变钱法、卖官爵和卖复徒法、官卖政策、强制征商等,对于整个封建制度,这是一个探索过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