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六十四——纸上谈兵

(2023-09-05 07:14:55)

《史记》中的成语解读第四百六十四——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成语原指赵括虽然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后引申为只是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用来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篇曰:“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率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篇中说道:“赵括取代了廉颇以后,把军中的号令和规定全部改变,撤换军官。秦国的主将白起听说以后,派出了一支奇兵,假装被赵军打败而逃走,却截断了赵军的粮道,把赵军分割成两部分,赵国的士兵军心涣散。一连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亲自带领精锐部队与秦军展开搏斗,秦军用弓箭射死赵括。赵括的军队被打得大败,几十万人投降了秦国,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

成语讲的是赵括的故事。有关的背景是,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激战,赵军首战失利,主将廉颇下令固守。廉颇深知赵军实力偏弱,不可与秦军硬拼,他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消磨秦军的锐气,然后伺机反攻。秦、赵两军在长平僵持了好几个月,赵国渐渐难以负担大军的粮草费用,赵孝成王迫切希望速战速决。他认为廉颇坚守不出是因为胆怯,几次命令他主动出击。秦国得知此事,就派人到赵国散播谣言,声称秦军最怕赵括,如果赵括统领赵军,秦军一定不能抵挡。

赵孝成王信以为真,立即撤了廉颇,命赵括接替所有职权。赵括便照着他从兵书上学到的兵法干了起来。他先是把廉颇所筑的星状营垒合并成一个大营,随后又頒布了一条军令:秦兵若来,要奋勇当先,猛打紧追,不胜不回。回者,斩!赵括刚刚布阵完毕,秦将王龁便带着三千人马前来叫阵。赵括出万人迎战。敌寡我众,一回合不到,秦军便大败,望风而逃了。旗开得胜,赵括高兴得手舞足蹈,赶紧写信把捷报传回了邯郸。赵王非常高兴,觉得用赵括为将果然没错。这边赵括欣喜之余,又派人到秦军的营地去下战书,结果王龁不但不来迎战,反而退军十数里。赵括有点利令智昏,以为秦军是害怕赵军。于是命令军吏宰牛杀羊,犒劳军上,并传令:“来日大战,一定要先擒王,显一显我们赵军的威风!”然而,赵括哪里知道,此时此刻,他已身陷秦军的包围,最终被秦军的乱箭射杀。

正是这个不从实际出发,一味照搬兵书上的理论,来指挥战役的赵括,最终葬送了赵国的江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